謝少葵



摘要:根據橫縣甜玉米主產區耕地地力評價結果,分析認為橫縣甜玉米老生產區域土壤屬性已發生顯著變化,地力水平降低,是導致甜玉米植株根系不發達,株型矮小,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評價分析結果,提出合理輪作,用養結合,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實施甜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施用有機肥,重視秸稈還田,推廣應用秸稈生物腐熟技術等對策建議,為橫縣甜玉米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力評價;甜玉米;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5)03-0015-05
Soil productivity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al thinking of maize cultivation area inHengxian County
Xie Shao-kui
Abstrac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soil productivity in sweet maize, cultivation area in HengxianCounty,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there have been changed obviously with productivity reduction, which is oneof the major causes leading to underdeveloped root system, short stalk and yield-decreasing.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an integrated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to implement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oil-tested & formula fertilization, manure application, straw-return-field, and strawbio-decomposition etc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weet maize in HengxianCounty.
Key words: Soilproductivity assessment; sweet maize; yield
概況
開展橫縣甜玉米種植區耕地地力調查,摸清該區域耕地資源狀況,進行耕地質量評價,準確掌握耕地質量現狀,因土改良、因土施肥、因土種植,是促進甜玉米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保護和提高耕地質量、發展節水甜玉米種植、加快生態農業建設與推進無公害甜玉米生產提供依據。
橫縣甜玉米生產概況
橫縣自1981年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開始種植甜玉米,至今已有30a的歷史,2011年橫縣甜玉米播種面積1.52萬hm2,總產量22.4萬t,是廣西甜玉米生產大縣。橫縣甜玉米種植主要集中在校椅、石塘、平馬、橫州、陶圩、蓮塘、云表、馬嶺等鄉鎮,其中校椅和石塘兩鎮是老生產區,兩鎮的甜玉米種植區域毗鄰,環境條件、土壤理化性狀、種植管理水平相近,201 1年校椅鎮甜玉米播種面積5400hm2,鮮苞產量7.35萬t,石塘鎮甜玉米播種面積2700hm2,鮮苞產量3.66萬t,兩鎮播種面積合計占全縣甜玉米播種面積的53.43%。石塘鎮又主要集中在陸村、古逢、靈竹、大料、石塘等六個村委;校椅鎮集中在六味、韋村、青桐、羅村、旺安、樟西、臨江等村
橫縣甜玉米主產區土壤酸堿度
橫縣甜玉米主產區水田土壤PH范圍在4.36-7.22之間,屬中性水田土壤面積216.60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1.66%,屬微酸性水田土壤面積8822.60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67.62%,屬酸性水田土壤面積4006.27hm2,占主產區水陽面積的30.70%,屬強酸性水田土壤面積2.27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0.02%。
橫縣甜玉米主產區水田土體構型
土體構型主要以“A-P-W-C”為主,面積8224.87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66.91%;其次是“A-P-C”面積2046.67hm2,占主產區水陽面積的16.65%。
橫縣甜玉米主產區水田存在的障礙因素
橫縣甜玉米主產區無明顯障礙型水田面積7616.73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58.380,其余的存在不同的障礙因素,其中:灌溉改良型面積4447.47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34.09%;瘠瘦培肥型面積389.20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2.98%;障礙層次型面積445.13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3.41%;漬潛稻田型面積142.93hm2.占主產區水田面積的1.100。
橫縣甜玉米地力評價結果分析
根據以上評價結果分析如下:
從甜玉米主產區水田的土壤養分狀況、土壤理化性狀、土壤管理、立地條件看,主產區水田總體適宜種植甜玉米,但仍存在灌溉改良型、瘠瘦培肥型、障礙層次型、漬潛稻陽型障礙因素;蓮塘鎮、平馬鎮速效鉀平均值還處于低水平,營養成分不平衡;農田基礎設施不配套的水田面積361.08hm2,占41.51%。
從甜玉米主產區水田耕地地力看,橫州鎮、蓮塘鎮高產田面積>中產田面積>低產田面積;平馬鄉、校椅鎮中產田面積>高產田面積>低產田面積;石塘鎮、陶圩鎮中產田面積>低產田面積>高產陽面積;平馬鄉、校椅鎮、陶圩鎮、石塘鎮中低產田所占面積較大。見表3。
從橫縣甜玉米老產區地力評價看:
校椅鎮8個主要生產村委中,臨江、青桐、韋村、樟西四個村委高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是25.35%、64.30%、27.79%、50.29%,中產田占本村水陽面積比例分別66.06%、26.52%、72.21%、46.76%,低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是8.59%、9.18%、0、2.95%,屬地力較好;六味、羅村、白衣、旺安四個村委高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是1.58%.1.53%、0、1.01%,中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98.17%、74.12%、0、97.63%,低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是0、24.35%、100.OO%、1.36%,屬地力較低。見表4。
石塘鎮6個主要生產村委中,古逢、大料兩個村委高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是28.18%、20.41%,中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55.12%、55.78%,低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是16.70%、23.81%,屬地力中等。陸村、靈竹、石塘、逢村四村委高產陽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是0.16%、0、2.48%、9.72%,中產陽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31.99%、90.9%、68.05%、67.21%,低產田占本村水田面積比例分別是67.85%、9.1%、29.48%、23.07%,屬地力低水平。見表5。
從本次生成石塘鎮甜玉米評價單元,已得出石塘鎮甜玉米在各等級水田中的面積及比例為:2級地4.90hm2,占5.59%,3級地占76.30hm2,占86.94%;4級地0.59hm2,占0.68%;6級地是旱地,面積5.97hm2.占6.81%。可見老區甜玉米主要分布在3級地上,也就是在中產田上。
從對典型村委采集土壤樣品養分檢測結果統計看(見表2):
將石塘鎮種植區劃分為三個分區:面積較大,連作時間長達30年的典型陸村水田區;304個甜玉米種植單元;石塘鎮水田。陸村水田區與304個甜玉米種植單元相比:全氮平均含量降低O.llg/kg,有機質平均含量降低2.6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上升20.lmg/kg,速效鉀平均含量降低了8mg/kg。陸村水田與石塘鎮水田相比全氮平均含量降低0.21g/kg,有機質平均含量降低4.7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上升21.5mg/kg,速效鉀平均含量降低了16mg/kg。
將校椅鎮種植區劃分為二個分區:面積較大,連作時間長達30年的典型六味村水田;校椅鎮水田。二區相比,六味村水田全氮平均含量降低0.53g/kg,有機質平均含量降低9.8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上升44.6mg/kg,速效鉀平均含量上升了14mg/kg。
比較結果表明:橫縣甜玉米老生產區域土壤屬性已發生顯著變化,有機質已經降低,而土壤有機質常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項綜合性指標,有效磷含量大大升高,速效鉀含量維持在中等偏低水平。
甜玉米一年種植三季,第一季平均鮮苞產量20250kg/I1m2,第二季平均鮮苞產量l0500kg/hm2,第三季平均鮮苞產量21000kg/hm2。年施肥水平為( 645-300-300 )kg/hm2。結合歷年習慣施肥及甜玉米田間試驗結果分析,造成橫縣甜玉米老生產區域土壤屬性發生顯著變化的原因是甜玉米長年連作,年生物產量極大,每年要帶走大量養分,玉米桔桿用于飼料,沒有生物歸還,也沒有施用有機肥料,使土壤有機含量下降,肥力降低;二是農民習慣施用高濃度復合肥,而使得磷過量施用,并在土壤中累積,有效磷含量過高,土壤存在鹽堿化現象。
結論:綜上所述,橫縣甜玉米老產區地力水平降低,是導致甜玉米植株根系不發達,株型矮小,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橫縣甜玉米發展建議
合理輪作,用養結合,提高橫縣甜玉米地力水平
在長期連作的老生產區,宜采用改種水稻三年以上的方式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屬性,促使地力升級,改種期間,采用稻一稻一綠肥輪作方式更好。在新發展區域,種植甜玉米三年后,也要實行水一旱輪作l-2a,以稻一稻一綠肥輪作方式養地,確保地力穩中上升。
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
在老生產區,由于水旱輪作養地要求更加迫切,為了穩定種植面積,可以在旱地上種植甜玉米,并同步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在旱地安裝低壓管道灌溉系統,將灌溉用水通過低壓管道灌溉系統直接滴灌到玉米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既節水又省工高產。在這個系統中增化肥設施,進行滴灌施肥,實行水肥一體化,既節水、節肥、省工、高產、高效,又安全環保。節水灌溉與施肥技術是國家農業部正在主推的節水農業技術之一,是當今提高水肥資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和設施裝備農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增強農業抗旱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手段。橫縣農業局在上級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已在馬嶺開展了甜玉米、大頭菜、芋頭等多種作物的水肥一體化滴灌栽培,均取得成功。
實施甜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肥
遵循無公害甜玉米生產技術,結合橫縣甜玉米主產區土壤樣品檢測結果、甜玉米田間試驗結果,化肥施用量建議采用N-P20,-K20為270_75_210kg/hm2。甜玉米氮肥合理施肥時期與比例:基肥(移栽后7d)25%;第一次追肥(拔節大培土)35%;第二次追肥(抽雄前),25%;第三次追肥(打筍)15%;磷肥100%作基肥(移栽后7d)施用;鉀肥作基肥(移栽后7d)施用50%,作第一次追肥(拔節大培土)施用50%。
施用有機肥,重視秸稈還田,推廣應用秸稈生物腐熟技術
橫縣甜玉米年種三季,生物產量在6.6萬kg/hm2(鮮重)以上,其中玉米鮮苞5.25萬kg/hm2,玉米桿1.35萬kg/hm2,目前玉米桿粉碎后用作牛飼料,種植戶得到一定的經濟效益,也促進橫縣養牛業的發展。對土壤要考慮用養結合,應實行甜玉米秸稈“過腹還田”和秸稈還田方式進行生物歸還,堅持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在玉米地歸還玉米桿。為了便于耕作,要推廣應用秸稈生物腐熟技術,加快秸稈分解進程,秸稈生物腐熟技術是一項通過添加生物腐熟劑以加快植物秸稈進行生物分解的新技術,目前已被應用于飼料、有機肥料等生產領域。橫縣甜玉米已普遍采用免耕定向栽培技術,一年只在第一季大田移栽前犁翻一次耕作層,起壟栽種,而后的兩季不再打亂溝壟,在原壟上種植,這樣的耕作方式很適宜玉米秸稈以覆蓋方式還田,只要輔助以推廣應用秸稈生物腐熟技術,就可以確保秸稈在來年犁翻之前分解腐爛,并能從根本上提高橫縣甜玉米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