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 璽(綜合整理)
昆明出臺人才新政“46條”欲建西部地區人才強市
文/葉璽(綜合整理)
到2020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177萬人,人才貢獻率達37%。
最近,昆明市正式出臺《關于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共分5個部分、20個方面、46條。
“可以說,此次意見具體措施實、‘干貨’多,可操作性強。”市人才辦專職副主任李晉紅介紹,《意見》明確,昆明將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確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率先建成西部地區人才強市,成為全省人才工作的“排頭兵”。通過突出培養創新創業創優人才、大力開發經濟領域緊缺亟需人才、大力開發社會公共服務重點領域專門人才、實施重大人才工程項目等措施,到2020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177萬人,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46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20%,主要勞動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26%,人力資本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18%,人才貢獻率達37%。
《意見》規定,昆明將出臺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支持各縣區、開發(度假)園區設立創新創業園區吸引、聚集高層次人才;以企業為主要載體,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推動工作站向企業聚集、向創業行動、向市場發展。批準建立的院士工作站給予50萬元經費補助;每年設立3—5個博士后工作扶持站,集中力量對有發展前景的科研企事業單位博士后工作站給予每年5萬元資金扶持,扶持期4年。
“十三五”期間,在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工業園區(開發區)、大學生(留學生)創業園等各類園區建設20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創優示范基地,其中企業申報的示范基地入選比例原則上不低于60%。支持創建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實驗室,被認定的單位,市級科技計劃安排每個單位10萬元的引導經費,用于開展各類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將實施科技創新夢想工程,積極打造以大學生為主的各類青年創新創業人才的眾創空間,幫助青年創新人才實現創新、創業、創造夢想。實施創新夢想工程“三個計劃”,即創新夢想導師計劃、創新夢想孵化基地計劃及創新夢想服務平臺計劃。力爭到2017年,全市認定300名創新創業夢想導師和50個創新創業夢想孵化基地,建設一批創新創業夢想服務平臺。
同時,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的,在培養期內考核合格將給予工作津貼;帶頭人5年考核結果達標的,可授予“昆明市科技領軍人才”榮譽稱號;對批準創建科技創新團隊的,市級科技計劃一次性安排不低于20萬元的引導經費,所在單位按不低于3:1的比例配套;市級創新團隊經培養成為省級科技創新團隊的,再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補。
《意見》規定,支持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市級認定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采取后補助的方式一次性給予不低于20萬元獎補,獲得省級認定的,獎補40萬元,國家級認定獎補100萬元。對在昆明設立分支機構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科技計劃安排不低于200萬元的建設引導經費。
每年培育3個以企業為主體的專家服務站,給予30萬元服務站經費補助。促進企業與專家及其創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專家服務站作為引進人才、引進項目、引進資金的創新載體,最大程度地把創新要素引入基層,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同時,還將實施在招商引資中搭建招才引智平臺、設立“名匠工作室”加強技師培養、實施“春城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行動”、遴選培養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等。
《意見》明確,在教育人才方面,將實施教育優秀人才培養“萬人工程”,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到2020年,培養教壇新秀3500名、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達到3000名、名班主任2500名、春城教學名師500名、名校長100名,引進教育人才400名。
醫療衛生人才方面,分層次建立名醫工作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學術流派工作室,建立一、二級學科人才培訓基地,實施衛生科技人才培養“十百千”工程,即到2020年,培養國內知名專家10名,省級知名專家100名,市級知名專家、學科帶頭人、學科帶頭人后備人選1000名。
社工隊伍方面,合理配置社會工作人才,逐步實現初、中、高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合理配置。到2020年,全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到1.5萬人左右。
法治人才方面,把政治過硬作為首要標準,強化政治理論教育,打造思想過硬法治專業人才隊伍。創新和落實法治人才保障激勵機制、建立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人員雙向交流機制、設立大學生法律實踐基地或工作站。
民族民間文化人才方面,提供傳承場所和傳承補助經費、建立縣區級傳承人補助機制,鼓勵開辦傳習館,帶徒授藝。
文化創意人才方面,著力提高人才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貢獻率,搭建多種形式的人才成長和培養平臺、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建文化創意產業產、學、研基地,與社會專業機構合作,加強專業技能型人才培訓,形成多元人才支撐格局。
《意見》明確,將加大對外人才交流合作力度。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科技孵化器等引才載體建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海外特別是南亞、東南亞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探索建立“雙向互通、學歷互認、聯合培養、多方共贏”的區域人才體系。
對于特殊人才和創新團隊,允許特殊人才自帶優秀助手,并不受學歷、職稱、身份和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比例設置等條件限制。同時,將組建特殊人才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職業資格評審委員會,對引進人才和職稱、學歷達不到要求但學術技術水平超群的特殊人才,進行評審認定,有效解決特殊人才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職業資格鑒定等問題,并開展市級科技特派員(服務型、創業型)聘任工作,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服務。到鄉鎮連續工作滿2年以上的,給予相應崗位補貼。
《意見》還放寬了在縣及縣以下單位工作等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條件。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制定技能人才技能等級工資指導價位,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動和區域合作機制,鼓勵高技能人才通過兼職服務、技術攻關、項目引進等多種方式發揮作用。適當提高高層次人才生活補助和租房補貼標準,對作出杰出貢獻的優秀專技人才由市政府授予榮譽稱號,一次性獎勵2萬元。
同時,擬設立昆明市外國專家“春城友誼獎”。從2016年起,每3年組織一次評選表彰獎勵活動,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商投資企業家以及積極招商引資的外方友好人士授予“春城友誼獎”,以昆明市市長名義簽署頒發,并獎勵人民幣1萬元。

積極打造以大學生為主的創新創業人才的眾創空間(圖/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