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明華
沒有終點的起跑
——評比歸來話“百強”
文/尹明華
“風雨飄搖”中誕生的“報紙百強”,可謂是一叢奇葩,雖無艷麗之美,卻有凌厲之強。當今互聯網無孔不入,新媒體勢不可擋,報紙曾經的輝煌不再延續,今日的拼搏更顯榮光。
評選報紙百強的過程,交集百感!十年之前,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牽頭,全國20多家報業集團參與,在上海聯名發表宣言,倡導成立“報業內容聯盟”,以維護內容傳播的價值,抱團與門戶網站開展競合。自那以后,許多家報業集團摩拳擦掌,試做新媒體項目,但終因市場不確定性巨大,怯于投入,難成規模;更因為體制束縛,機制不活,未成氣候。
人算不如天算,但畢竟有過人算——有過“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預判,有過與新媒體融合方法的探索,有過對市場變化后的生存應對準備。今天,經歷暴風驟雨般的搖撼而屹立不倒、能夠躋身百強行列的報紙,雖然身份有高低,規模有大小,盈虧有深淺,影響有遠近,實力有強弱,但綜合評分依然占優,總體評價依舊領先,實屬不易,可敬可賀!毋庸置疑處于狀態調整中的強弱評選。習慣于傳播評判社會變化狀態的傳統媒體,其狀態本身也是社會變化的內容之一。在報紙廣告收入下滑顯著、市場調整力度加劇的風口浪尖之際,通過評比強弱讓媒體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優勢、短板和努力方式,尋求可供借鑒的前行路徑,其實是很有作用的。
大致想來,“報紙百強”中,可分為四種層次:強中之強,以強補弱,強中示弱,弱中做強。其中第一種是少數發行量超過百萬、發行盈利的國家級大報;第二種是以多元經營、產業支撐彌補廣告收入不足的地方大報;第三種是依靠傳統優勢守住市場份額但已呈現下滑的市場類報紙;第四種是堅守小眾群體立足于做精做優的專業類報紙。所以,百強之強,未必是齊頭并進之強,而是各有所強,各擁自強。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評委們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大報將好于小報,黨報將好于市場報,分析性強的報紙將好于純新聞報紙,專業特色類報紙將好于一般綜合類報紙。當然,一切都在無法預見的變化之中,好的結果最終將取決于對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環境下社會變化的深刻認識和妥善應對。
老話說,事在人為,順勢而為。前指人的主觀努力的重要性,后指遵循規律的重要性。互聯新媒時代,兩個重要性缺一不可。身處新聞傳播領域,肩負時代職責使命,作為報人,我們既要努力做事,更要按規律做事。強弱之變,皆有可能;努力做強,更有可能。百強是標桿,是尺度,更是起跑——沒有終點的起跑。奔跑中,一定會有弱者落伍,但也一定會有強者領先!
作者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