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朱軍+曾兆勇+耿殿賀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僅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的物質載體,作為一條經濟潛力巨大的國際經濟通道,它又為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賦予了新的內涵和發展空間。從更高的戰略層面分析,廣義上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更是覆蓋東北亞的戰略,必將對未來全球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能否實現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攜手共建,完成國家的戰略使命,是新常態下對東北三省一區的一次新考驗。
一、共建中蒙俄經濟走廊是實現國家戰略的最優選擇
目前,東北地區參與東北亞經濟合作仍處于一種“散兵游勇”、各自為戰的狀態。這一方式雖然調動了各省的積極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外經貿格局,但從長遠看,這種模式會影響我國在東北亞合作中的戰略縱深。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整體意識,抱團攜手共同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這不僅順應了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也是再造東北對外開放新優勢的必然選擇,特別是有助于東北地區的全面振興。
(一)東北區域協同發展的總體思路
目前,東北地區尚未形成一盤棋、有協商、有合作、協同推進的局面。未來,三省一區應抓住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機遇,遵照國家“協同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的統籌區域發展總體方針,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明確三省一區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省一區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著力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破除障礙,推動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二)深入推進東北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舉措
構建共謀、協商的組織架構,以合作機制引領區域協同發展。在東北振興辦和東北四城市定期會議制度兩大協商機制基礎上,抓緊建立政府聯席會制度和城際聯席會制度等,定期和不定期地召開聯席會溝通情況,協商合作中的重大問題,形成對各方具有約束力的合作協議,協調政府間的利益,統一行使跨界職能。
落實同布、共建的空間格局,建立布局合理的空間關系。未來東北地區在空間上要形成“四核驅動、一軸兩翼五帶帶動、多點輻射”的空間格局,即沈陽、大連、哈爾濱、長春為四核,哈大(哈大高鐵、高速)為支撐軸,漠河—大慶—白城—通遼—錦州、佳木斯—綏芬河—通化—丹東為兩翼,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長春—吉林—圖們江、丹東—沈陽—通遼、大連—營口—錦州—赤峰和遼寧沿海經濟帶為五條傳動帶,各市、各園區為多點輻射。將沈陽打造為國家中心城市,東北區域交通樞紐、區域創新中心、區域服務中心、區域文化中心;將大連打造為東北亞航運中心,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前沿;將長春、哈爾濱打造成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將滿洲里、漠河、黑河、綏芬河、延吉、丹東、錫林浩特等沿邊城市打造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窗口。加大哈大高鐵沿線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力度,提高城市化水平,構建哈大城市群,將其打造為世界級城市群。
制定同審、同編的規劃體系,以規劃聯袂指導協同發展。目前,各省正在編制“十三五”發展規劃,近期應加強四地的規劃對接,共同研究區域性重大問題,修改完善四地相關規劃。未來,四地應共同研究東北地區的城鎮空間布局、生態廊道劃定和區域重要基礎設施,并達成規劃共識。積極探索建立四地交界地區城鄉規劃共同審查機制。同時,適時啟動四地共同編制東北地區協同發展規劃。
建設聯通、聯運的交通體系,力爭實現高效便捷的運輸體系。協同發展,交通為先。要著力統籌四地交通發展規劃,共同有序建設區域軌道網、公路網和客貨運樞紐,同時建立溝通銜接機制,構建安全、快速、便捷、大運量、低成本、互聯互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路系統,為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一體化提供交通先決條件。
狠抓聯防、聯治的環境保護,協同控制和治理環境污染。建立生態保護規劃協調機制;共同推進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及應急聯動;開展區域聯動執法,共同治理重點污染源。統籌東北地區水源保護和風沙治理,并實施嚴格保護。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建議由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合作,將長白山山脈建設為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探索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搭建聯盟、共享的創新體系,共同打造發展高地。整合東北地區的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研發平臺等創新資源,建立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創立東北地區與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溝通與協調機制,攜手開展對俄技術合作。建立四地高新技術園區協商溝通機制。引導大型企業牽頭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等產業技術聯盟。
推進共建、共管的口岸管理,促進港口、口岸城市與腹地的深度融合。目前,東北地區已經實現了海關通關一體化。大連、營口等港口要梳理對內陸服務若干事項,強化為內陸服務功能;同時,鼓勵沿海港口和沿邊口岸與內陸城市合作,共同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并向關聯城市延伸設立保稅倉庫。大膽探索港口城市與內陸城市合作共建港口的機制。鼓勵口岸城市與內陸城市合作以“園外園”、“飛地經濟”等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區;探索以行業或企業為主體的園區開發模式,促進園區建設管理的市場化、企業化。
謀劃聯合、互通的政策體系,推動區域投資貿易便利化。加強區域政策統籌,推動優惠政策疊加、區域互認和延伸。建立四地政策創新組織協調推進工作小組,探索推進區域投資和貿易便利化創新試驗。同時,四地還要聯合向國家爭取政策、聯合爭取境外承包項目、聯合爭取合作資金、基金支持。
二、遼寧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統籌協調機制,主動與其他省區建立聯動機制
建議國家層面組織東北三省一區與蒙俄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機制。盡早啟動中蒙雙邊談判,就新出海通道建設涉及的相關工作內容、標準、時機進行統籌謀劃。建議國家盡快研究制訂中蒙俄區域合作規劃,早日簽署中蒙俄三邊合作鼓勵和保護相互投資協定以及中蒙俄過境費率優惠協議,在國家級設計資質相互認可、開通國際貨物專列、開設開關綠色通道、放寬勞動配額限制等領域實現實質性進展。
(二)創新經濟合作交流機制,促進合作順利高效開展
加強與蒙古、俄羅斯的行業協會及蒙俄駐華機構、組織、企業的聯系,及時獲取合作信息。承接中蒙俄高層經貿會議及官產學研交流會,創辦經貿合作論壇,舉辦各類產品博覽會,推動遼寧逐步成為中蒙俄多層次、多領域經貿合作交流活動的重要舉辦地。探索建立與蒙古、俄羅斯接軌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放寬對蒙古、俄羅斯投資領域限制,對蒙古、俄羅斯建立“負面清單”,對于清單之外的領域,將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將投資企業設立、變更合同章程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積極探索并與蒙俄兩國簽署《政府采購協議》,在合作成立的工業園區內,產品列入政府采購清單。
(三)加強理論研究和準備工作,籌劃共建智庫聯盟
中蒙俄經濟走廊涉及三個國家及我國“三省一區”,合作內容廣泛,且形勢變化較快。建議遼寧主動與其他兩省一區建立智庫聯盟,以省發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和研究室等部門為主體,對三省一區如何抱團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進行系統研究和規劃。
(四)加強陸海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歐亞大通道
以沿海港口地區為支點,加快“遼滿歐”、“遼蒙歐”和“遼海歐”國際通道建設,提高承南啟北、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能力。一是加快建設以大連港等為海上起點,過南海經印尼、輻射南太平洋區域和經白令海峽到歐洲北極東北航道(遼海歐)的海上大通道。二是重點建設以大連港、營口港為起點,連接遼魯陸海甩掛運輸航線,經滿洲里、俄羅斯到歐洲(遼滿歐)的物流大通道。三是積極爭取建設以錦州港、丹東港為起點,至蒙古國喬巴山的鐵路出海通道,并最終到達歐洲(遼蒙歐)的蒙古國出海大通道。
(五)積極開展境外工程承包,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基礎設施建設
鼓勵遼寧優勢企業,積極承攬國際工程設計和施工項目,提升對外工程承包質量和水平。當前,俄羅斯基礎設施有待升級,尤其是在俄遠東等邊遠地區,道路、住房和輸電網都相對陳舊老化,遼寧可利用自身技術和地理優勢,承攬俄遠東地區油氣輸送管道、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電力等工程總承包項目,擴大與俄的互利合作。抓住西方資金從俄羅斯流失的時機,加大對俄投資力度。利用自身技術和地理優勢,參與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改造、哈巴羅夫斯克—海參崴高鐵項目建設,帶動遼寧大型成套設備出口。
(六)推進能源和礦業領域合作,鼓勵遼寧優勢產業走出去
充分發揮遼寧在能源和礦業領域的技術、裝備和工程優勢,積極參與蒙古和俄羅斯的管道建設、勘探開采和資源深加工,深化能源資源開發和加工合作。積極參與建設俄羅斯石油輸入管道東線、西線工程,努力爭取參與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及遠東油氣合作帶、扎舒蘭煤田綜合一體化、俄遠東金鐵成礦區開發合作。參與蒙古煤制天然氣、鈾礦合作開發等項目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就地建立礦產開發及深加工生產基地,形成勘探、開采、深加工產業鏈。
(七)建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形成中蒙俄經濟走廊信息網絡
建立多點、多語種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形成商務綜合網絡,推進遼寧產品出口,收集貿易信息,發揮產業新優勢,開創貿易新方式。引導各類型企業用第三方貿易平臺開展與蒙俄的商品交易,實現外貿電子商務企業與口岸管理相關部門的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優化中蒙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涉及的通關、結匯和退稅流程。
(八)推動產業合作園區建設,搭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合作載體
借鑒國內其他合作園區的模式,依托各市經濟開發區,設立“中俄產業園”、“中蒙產業園”,形成中蒙俄經濟走廊產業合作的示范基地。積極吸引企業參與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以推進境外產業園區為突破,引導企業走出去。依托遼寧石化、輕工、建材、機電等行業的產品優勢和技術優勢,推進俄羅斯巴什科爾托斯坦石化工業園和中俄尼古拉商貿物流保稅園區的建設。加快推進遼寧在蒙古蘇赫巴托省建立霍特工業園區項目。
(九)推進人文交流合作,深度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
推進中俄職業技術學校、俄羅斯產品展示中心等項目建設,促進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多元化、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中俄兩國大學、科研院所合作平臺和合作機制。同時,加強在教育、科技、人文領域合作,促進青少年交流。創新旅游發展的合作模式,加強旅游合作,在政府層面,利用友好城市等合作平臺,率先進行全方位旅游合作;在民間層面,利用節慶、會展、文體活動等多種載體,加強民間交流;在技術層面,簡化出入境手續,加快建立國際化旅游標準,建立統一的旅游信息化平臺。
(作者單位: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