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哲
一、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大意義
1.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是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的戰略舉措。大力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通過構建橫跨亞歐的經濟帶,形成我國同周邊國家“政治關系更加友好、經濟紐帶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聯系更加緊密”的合作新格局,可以有效促進區域互動、實現各國之間的互利共贏,將對世界經濟版圖產生重要影響,是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的戰略舉措。
2.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是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和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選擇。通過發展周邊外交,找準深化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加強文化交流,擴大國際影響,有利于拓展我國戰略發展空間,可以更加從容應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形勢。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不僅在東北亞促成一個新的發展區域,實現三國經濟一體化,還必將大大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加速發展,為中蒙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機會。
3.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是新疆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機遇。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有利于發揮新疆地緣和人文等獨特優勢,打通東聯西出的國際國內大通道,擴大進出口,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有利于加快優勢資源轉換進程,把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有利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使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有利于高起點謀劃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對全局有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為新疆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有利于吸引各類資本參與新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利用,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促進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新疆在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的現實基礎
(一)區位地緣優勢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段的空間布局主要是北、中、南三條大通道,分別從我國東部經濟最發達的三大經濟圈出發,依托國內交通干線,自東向西貫穿沿線重要節點城市,經新疆通向中亞、西亞、南亞和俄羅斯等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總體空間格局上,新疆是北、中、南三條大通道的交匯之地,又處于東西兩大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和樞紐,是東西方多元文化的融合點,有著獨特的地緣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文優勢,奠定了新疆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核心區的戰略地位。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著力打造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新疆與蒙古、俄羅斯山水相連、人文相近,是中國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最近的地區,同時又與西西伯利亞相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新疆應充分利用這一區位優勢,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依托,共建中蒙俄經濟走廊,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切實當好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二)政治歷史基礎
在國家關系上,中蒙俄三國間不存在懸而未決的政治和歷史遺留問題。三方發展戰略的高度契合,中蒙俄三國的經濟發展結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三方不僅在能源輸出、資金與技術支持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利益需求,“中蒙俄經濟走廊”也是基于三國經濟發展戰略需要的產物。中蒙俄三國有著相同的發展經歷,曾經都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轉型國家,有發展經濟、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共同需求。政治互信不斷加深。經過2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中俄關系已形成廣泛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基礎,建立了多層級的密切交流機制。2014年8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將中蒙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蒙兩國在軍事、文化等廣泛領域開展合作達成共識。中蒙俄首次舉行的三國首腦會晤,以及三國副外長級磋商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深化了三方政治互信。目前,中蒙俄三國雙邊關系均處于歷史最好時期,為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經貿合作基礎
近年來,新疆抓住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歷史機遇,深化改革創新、聚力長治久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對外開放成效顯著。重點建設了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亞歐博覽會、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三大平臺。現有國家級產業園區22家。初步形成以17個一類口岸及鐵路、公路、航空、管道為依托,面向中西南亞、俄羅斯、蒙古及歐洲的開放通道。2014年新疆各口岸過貨量達4665萬噸,中哈第二條鐵路試運行,管道原油累計進口達7542萬噸、天然氣累計進口6874萬噸。鐵路運營里程達5760公里,客運量達2355萬人次,貨運量達7529萬噸。二是區域合作不斷加強。已成功舉辦四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實現對外經濟貿易成交234億美元。每年舉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魯吉亞、蒙古、烏茲別克斯坦中國商品展覽會等七個境外展會,組織企業參加境外知名展會,有效促進中外企業直接交流合作。已與中亞國家建立起地方政府間的交流合作機制。積極拓展與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亞州的經貿、科技、旅游、教育、文化、資源開發等領域的互利合作。三是產業園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設立和升格了一批國家級產業聚集園區。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規劃編制已獲國家批準,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取得新進展。一批面向國際市場的出口加工基地正在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初顯成效。四是對外貿易快速增長。2000 - 2014年進出口額年均增長19.6%。2014年,實現進出口276.76億美元,列全國第21位、西部地區第5位。貿易國別達186個;私營企業進出口額超217.3億美元,占全區進出口總值的78.5%;邊境貿易連續11年位列全國9個陸路邊境省區之首。五是對外投資合作邁出新的步伐。2000至2014年,全區境外投資年均遞增36.6%,境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年均遞增47.8%。2014年,完成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21.73億美元,增長9.2%。新疆企業以總包、分包方式積極參與中亞國家電網改造,原油、天然氣管道,公路、鐵路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贏得了聲譽、鍛煉了隊伍。所有這些都為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共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能源大通道和交通樞紐中心建設,促進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優先領域。通過深化與俄羅斯、蒙古的能源合作,依托中亞進口石油、天然氣,新疆油氣開發、石油加工和煤制氣、煤制油等產業發展,加快疆內及出疆油氣管道建設。充分發揮新疆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快交通建設。提升中通道功能,加快南、北兩條關鍵通道建設。加快推進烏魯木齊新機場建設,完善西部門戶樞紐機場功能,強化烏魯木齊作為鐵路、公路、航空三大樞紐中心的地位。加快北通道建設。以將軍廟(準東)至哈密(三塘湖、淖毛湖)至額濟納資源開發性鐵路為主,向東抵達渤海灣,向西經吉木乃、塔克什肯口岸通往哈薩克斯坦、蒙古以及俄羅斯,形成新疆第二條出疆通道,成為歐洲及中亞地區通往我國渤海灣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加快南通道建設。向西經伊爾克什坦、吐爾尕特口岸到達吉爾吉斯斯坦;經喀什地區通過紅旗拉甫口岸到達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以南的瓜達爾港,最終形成我國通往西亞、地中海和印度洋地區的陸路運輸通道。
(二)加強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拓展物流合作
投資貿易合作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點。建立現代國際商貿物流體系。加快建設和形成面向國內和中、西、南亞、俄羅斯、蒙古的現代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在烏魯木齊等重點城市建立一批國際商貿集散地、大型邊境貿易市場、儲運中心和鐵路物流園區。建設和完善信息大通道,健全物流信息網絡。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烏魯木齊連接亞歐非的國際通信、信息傳輸和光攬大通道。積極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在商貿物流中的應用,建設以先進信息技術平臺為支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烏魯木齊陸路港項目。建成覆蓋周邊國家和內地、功能齊全的物流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辦好中國—亞歐博覽會、喀什中亞商品交易會等,搭建新的國際經貿合作交流平臺。
(三)加強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打造投融資平臺
資金融通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支撐。加速推進金融對外開放平臺建設。進一步擴大新疆金融對外開放,推進國際區域間的金融對話機制、組織機構合作、投融資市場、支付清算機制等領域的建設,加速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融資、清算、金融市場、外匯交易等金融平臺建設,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推動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來疆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外資銀行機構來疆設立獨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鼓勵中資銀行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開放,支持以合作、合資、獨資方式設立金融機構。加快建設金融信息和后臺服務產業。完善人民幣交易和結算中心,完善和推廣出口信用保險,支持新疆債務性融資工具發展,支持新疆在資源開發型、資產增值收益型債券運用方面的先行先試。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成立新疆金融綜合交易平臺,完善銀行、證券和保險市場,提供基金、債券、股票、保險、金融租賃以及金融衍生品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和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加強與國際性金融組織,周邊國家央行、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建設更高層次的金融合作對話機制。
(四)推進人文領域合作,促進與蒙俄“民心相通”
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基礎。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亞問題研究、環阿爾泰山“四國六方”國際經濟合作示范區的研究工作。推進與蒙、俄政府間的文化交流項目,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引進民間資本開發新疆文化產品。加強科技交流,聯合內地省市加強與蒙、俄的科技合作,利用上海合作組織科技領域合作機制等平臺發展雙邊與多邊、官方與民間等多種形式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加強氣象科技交流和合作,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實施一批科技援助項目與科技合作項目,吸引先進實用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推廣應用。加強教育交流。定期舉辦國際教育論壇和大學校長論壇;鼓勵新疆學校與蒙、俄學校開展交流活動;擴大“自治區人民政府接收周邊國家留學生獎學金項目”規模,鼓勵國有大型外向型企業面向周邊國家留學生設立企業獎學金;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合作人才培養工程。與周邊國家開展友好省市間、城市間的實質性合作。建立與周邊國家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機制,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簡化人員往來手續,充分依托口岸優勢,研究允許利用邊境通行證等形式開展邊境旅游。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