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
長期以來,現行的中學政治課教學仍然處在以升學為目的的僵化教學軌道上。上課教師講空道理,交待知識要點,復習時學生背要點,考試時力爭一字不差地答要點。學生通過政治課學習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條,不知道它們在現實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覺得他們和現實是相矛盾的,是無用的東西,從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怪有許多思想政治課教師喊出了“政治課沒法上了”的哀嘆。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課呢?我看,除了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教育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上來。”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生能力的培養,如果沒有興趣和主動性,如何培養能力呢?
1 把握知識結合點激發學生興趣
知識結合點是不同知識之間的有機結合,它反映了客觀世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轉化。通過大量研究調查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產生于學生認識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能正確把握知識結合點,才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因為只有抓緊住這些結合點,才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某種新穎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在講授國家本質時,先給學生講明奴隸制國家是怎樣建立的,然后讓學生思考:“奴隸制國家是否代表整個宿舍成員的意志和利益?”回答是:“奴隸制國家只代表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再向學生說明奴隸制國家的主要職能。讓學生思考:“奴隸制國家是哪個階級統治哪個階級的工具?”回答是:“奴隸制國家是奴隸主階級統治奴隸階級的工具。”最后發問:“那么,奴隸制國家的本質是什么?”這一問正是各種事實的接合點,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這一點上,就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知識 ----- 在階級社會里,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就是國家的本質。這校就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既符合認識的規律,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他們積極思維,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掌握比較抽象的知識。只有教師在教學中恰當、準確地把握了各種知識的接合點,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2 設疑、解疑激發興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有所進取。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講“在社會主義時期,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在我國已被消滅,但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將長期存在,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激化。”問學生這句話是否矛盾,應怎能樣理解?問題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層浪,都議論紛紛,課堂氣氛活躍。接著又提出問題:“如果一支敵軍被我們殲滅了,能否說,就沒有一個散兵對我們打冷槍?然后又向學生提問: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剝削階級各種影響及腐朽思想的遺毒是否還存在呢?在國際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反動勢力是否存在?”并舉例說明,這一問一答,使學生很快進入了角色,引起興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覺悟,這比平鋪直敘講理論更有峰回路轉之效。
3 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激發興趣
誠然,中學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論比較抽象,但這不能和枯燥無味劃等號。如果我們在注意理論性、科學性的同時,能講究一點趣味性,把闡述理論同形象化敘述融為一體,就可以使理論增添感情的色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斷提高自己思想認識水平。尤其在講授中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以少勝多的效果。比喻恰當,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強鞏固。如在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是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普便規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道理,可以用“量體裁衣”打比喻,即把生產力比作人的身體,把生產關系比作衣服。并說明人身體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高不斷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隨身高的變化而不斷更換尺寸,這樣做出來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體。正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辯證運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都是這一客觀規律起作用的結果。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勝利,同樣是這一規律所決定的,用“量體裁衣”來說明說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就把這一深奧的道理淺顯化了,取譬貼切,印象深刻。這比泛泛地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效果要好的多。
4 以優美感人的語言激發興趣
“辭不可不修,說不可不善”。閃耀著智慧光輝的語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成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種最重要的創造工具。”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感受召力、戰斗力也來自教師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如果一個教師富有嚴謹、簡潔、精煉、準確、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實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5 以形象的漫畫激發學生的興趣
漫畫,它不僅生動、形象、幽默,而且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理,發人深思,回味無窮。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漫畫會使學生情趣盎然,學習興趣倍增,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社會主義民主”時必然有提到資本主義民主,如何對照資本主義虛偽的、有欺騙性的民主,講清社會主義廣泛的、真實的民主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除了運用列表對照分析,引用大量數據來說明的方法外,還采用了漫畫的形式加強教學效果。如用“蹺蹺板”漫畫 ----- 蹺蹺板一端坐著一頭驢頭人身像,另一端坐著一頭象頭人身像,中間是美國白宮,在象驢身上分別寫著“民主黨”、“共和黨”字樣,他們分別代表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這表明美國政治兩黨輪流執政的真實面貌。這就清楚地說明,資本主義的民主,不過是兩黨之間的民主,是有范圍、有層次的民主,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沒有參加國家管理的民主權利,因而是虛偽的、表面的一部分人的民主。反之,則說明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具有廣泛性、真實性的真正民主。這比抽象的說教講授既生動又形象。運用這種方法達到了既掌握知識,又用知識理解社會現象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愿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素質教育關于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有效方法比較多,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