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
課堂討論是指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圍繞某一問題,進行討論、辯解,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主張,從而達成共識的過程。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課堂上的討論談談幾點看法:
1 課堂討論的問題提出要有科學性和針對性
在教學上,我總覺得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上,或是在公開課上,向學生提出討論的問題不是過于簡單容易就是過于深奧復雜。簡單的問題,學生還沒有討論大部分學生就已經思考出來了;大深奧的,討論時間已經花費了很多還只是極少數人想得出。這對整個課堂教學來說無疑是給教師一種難于把握的、甚至會造成不能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事情。所以,我覺得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的內容首先要精心選擇,內容要深淺適中,要有科學性和針對性。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基礎以及教材的內容來選擇問題。問題一般是針對難以突破的知識重點和難點來確定。討論題目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來設計,討論的題目不宜過多,主要是設計一些關于探究性的問題。否則就沒有討論的價值,失去了討論的意義。我發(fā)現有些課堂上討論的問題太繁瑣,反而引起了學生的反感,學生始終不能進入探究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起來也沒有濃厚的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對于簡單的問題,只需提問即可,反之就會浪費時間,降低教學效率。雖然討論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不要以為討論是萬能的,一但討論題目確定好之后,就可以為有效地組織學生學習作好鋪墊。因此,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獨自就能解答或稍微動動腦筋就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必安排到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其次,對學生可能出現一時難以理解,但通過討論、仔細思考、加以分析,或只需旁人啟發(fā)引導一下就能舉一反三,使學生在討論中按照一定的思維邏輯更深入去思考而得出結論的問題;再者就是學生對同一個重點問題產生了分歧,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詞,急待解決時,而且所討論的問題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有一定的課堂價值。只有這樣才可以組織大家討論。對于那些與教學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問題也沒必要在課堂上組織討論。總之,問題一定是經過教師精心預設的,或經過教師深思熟慮后而采用的課堂上新生成的問題,而不能隨隨便便就拿一個問題來討論。因為課堂討論所選擇的內容,直接關系到課堂討論的質量和目標達成的效益。所以課堂討論的問題,必須是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有意見分歧且急待解決的問題,能體現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的問題,且做到難易適度的。
2 課堂討論要注重實效
見到好多老師上課讓學生進行討論時,根本不注重討論的實際效果,更有甚者卻不管問題的簡單與否,也不考慮問題的價值大小,一出示思考題就馬上讓學生小組或同桌討論、交流,只管讓學生嗡嗡嗡地討論一翻。而老師卻不論學生討論得怎樣,自己也不怎么去引導學生,不是真正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惑,只是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馬上喊停,急匆匆地小結一下,接著便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似乎“討論”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證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完整而已。
我覺得這種做法不但有悖思維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試想,當你興致勃勃地干著一件事的時候,別人粗魯地打斷你的所作所為你會怎樣?甚至有的老師看時間還不到,即使好多學生討論結束已正襟危坐,教師也依然故我的“耐心”等待,全然不顧學生的討論情況和感受如何,只是在班上巡視啊,轉悠轉悠的拖延時間。討論完全成了走過場,給人看的擺設。我覺得這樣的討論實在沒有多大價值,因為喊停太早,學生討論不完,半途而廢;喊停太晚,早討論完的學生又坐在那兒無事可做,白白浪費時間。所以我覺得,課堂討論一定要注重實效,要以學生為中心,適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討論進度,而不是以老師為中心,掐著表按分秒來定奪學生的討論。其次還要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明確討論內容后要展開討論,與誰討論呢?這是關系到討論的效果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師不能隨便安排幾個人一起討論。最好是遵循學生自主選擇討論伙伴的原則,因為這樣學生與自己喜歡的人一起討論會暢所欲言,無所顧忌,能為學生討論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學生就能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也會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相反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 課堂討論要把握好節(jié)奏
當然,我們強調討論的實效性,但也不是沒有限度,一味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討論需求,學生想什么時侯結束討論就什么時侯結束。而是以大多數學生為主體,只要多數學生完成了討論,在小組內已達成了共識,便可以結束討論,進行匯報交流。我認為課堂討論要把握好節(jié)奏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進行:(1)獨立思考階段。即老師提出問題,不要急于讓學生討論,而是先讓其獨立思考片刻,或自主閱讀探索,待學生對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認識之后再進行討論。不要忽視這片刻的寧靜和自主空間,可能在這短暫的時間里,學生就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或奇思妙想。(2)討論階段。學生經過了獨立思考之后,可能對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這時讓他們去交流、討論,一定會各抒己見、議論紛紛。(3)小組總結階段。小組同學對問題討論交流之后,要在小組長帶領下將本組對討論問題的意見進行梳理,統一意見,形成自己小組的觀點。(4)全班匯報階段。小組討論完成之后,要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形成對問題最準確的意見和見解,全班達成共識。老師對這幾個階段要有效調控,才能把握好課堂討論的節(jié)奏。
總之,課堂討論是一種基本的教學形式,也是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一種較有效的方法。它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我認為要想使課堂討論這一學習形式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除了精心選擇討論內容以外,還要注重討論實效,把握好討論的時機和節(jié)奏,真正使討論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