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苛苛
摘 要 高職新生的適應性問題有很多方面,他們的不適應主要表學習上、人際關系上、新的校園環境上。目前,高職新生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90后”,那么新生的適應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針對新生的幾種不適應現象,文章提出了四個對策:實行學業導師制,加強新生入學教育;重視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高職新生 適應性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86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ree-year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 Adaptability Issues
ZHAO Keke
(Guiy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00)
Abstract: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has many ways, they're not suited to learn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new environment on campus. Currently, the Freshmen has unique personality of "90s", then the newborn adaptation becomes more prominent. Several suited for the nascent phenomenon, the author proposes four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strengthen freshmen education; emphasis on culture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carry out a variety of campus activities; strength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 adaptability; countermeasures
目前,入校的高職新生都是 “90后”,“90后”學生具有個性張揚、樂于表現、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等優點,但是他們往往也具有自我中心強、缺乏挫折鍛煉、逆反心理強等缺點。這樣的他們既容易產生個體的優越感,又容易產生個體的自卑感;既渴望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又容易產生孤獨感。高職生高考的錄取分數線與本科相比有很大區別,因此他們往往會選取就業前景很好的專業,為自己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有些學生由于高考發揮失常,不得已進入了職校,他們總是把自己和升入本科院校的同學對比,這樣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與失落感;有些學生在父母的要求下進入了職校,對自己的人生缺乏長遠的規劃,對自己的前途比較迷茫。因此,高職生的適應性問題就更加突出。高職生不適應不僅僅指學習上的不適應,還包括人際關系不適應、校園生活不適應、情緒不適應等方面。
1高職新生適應性問題的主要表現
1.1 學習上的不適應
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新生入學后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56.8%的新生認為入學后遇到最主要的問題是“學習問題”。高職生基本上能夠認識到學習對于自身的重要性,但是他們主要表現出的問題是57.6%的新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具體的教學計劃,72.4%的新生缺乏學習動力。在學習上的不適應大概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大學的學習中沒有那么多的考試,每年只有兩次考試且為過關性考試,對于知識的掌握是系統性的,學習效果的檢驗也不是即時性的,它的檢驗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第二,教師的授課方式與自己的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大多數學生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希望老師能夠“牽著走”,對自己的學習完全沒有規劃,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在對課余時間的安排上,大部分學生的課余時間花費在宿舍睡覺或者上網上,很少有學生運動或者去圖書館看書,而大學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標準是以綜合評判體系為主的。因此,種種原因導致他們在學習上不像中學的時候那樣得心應手,造成了他們的學習困惑問題。
1.2 人際關系變化引起的不適應
我們學校高職生都來自貴州,但是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相對較多的地方,大家的生活習慣、性格等各方面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因此相互之間難免出現矛盾和分歧,他們常常因為無法處理好與其他同學之間的關系而苦惱。面對如此多元的人機關系,比如師生關系、室友關系、朋友關系、男女朋友關系等,他們常常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他們的問題根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缺乏與他人主動交往的意識。在與陌生人進行交談時,72.1%的新生不知道如何與陌生人進行交談,只有15%的新生具有很強的自信,大部分同學自信心不足,甚至8%的新生完全沒有自信心。第二,他們的自我中心意識過強。他們在學校交往的對象多是從一個地方來的同學或者同一個宿舍的室友,表現為小團體現象嚴重,并且常常用自己制定的標準來要求別人,這在無形之中給自己的人際交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而使他們產生了一種邊緣化、被排斥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之中,不知道該如何與班級、寢室同學相處,彼此之間發生沖突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使沖突無法得到解決;如今網絡的發達讓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有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他們在網上大膽、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回歸到現實中卻更不愿意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
1.3 校園生活環境適應困難
在中學的時候,他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生活上的大小事情都由父母負責,對父母的依賴性短時間難以擺脫,不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想念父母。他們遠離自己的家鄉和親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求學,有的學生甚至是第一次住校,總是想著什么時候可以回家,無心干其他事情。我所管理的兩個班的學生都是女生,女孩兒更加戀家,因此想家現象在我們班尤其普遍。第二,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有部分學生以前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父母幫助管理的,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就可以了,因此自理能力很差。第三,課余時間增多,生活規律紊亂。在大學,沒有早晚自習,一個學期一次考試,課堂學習也不是很集中,每周大概有20節課,有時整個上午或者下午都沒有課,面對如此多的空閑時間,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度過,于是就在寢室睡覺或者上網、或者出去逛街,造成生活規律的紊亂。
1.4 嚴重的就業壓力
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72.8%的大學生覺得大家不理解自己,68.7%的新生渴望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往往不樂意與他人進行交流,導致正常的情感無法得到溝通與表達。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給高職生也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如果自己的專業市場需求小,就業形勢不好,他們就會擔心自己大學畢業后的就業狀況;如果所學的專業市場需求大,就業形勢好,那么就會擔心將來強大的競爭壓力,入學之初就會面臨著沉重的就業負擔,在大學的學習中去考證、考級等。如果所學的是冷門,市場需求小,擔心無法就業;如果是熱門,市場競爭的壓力也不會小,會使新生入學開始起就面臨著就業負擔,由此造成學習中的功利性強,熱衷于考證、考級等繁雜的考試。因此,她們要承受很大的就業壓力。
2解決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的對策
大部分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大概需要半年的時間,但是有一小部分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則需要一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期過長則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我們輔導員要對新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新生入學教育、處理人際關系、營造校園文化、加強心理健康等四個方面入手,幫助高職新生更快適應大學的生活。
2.1 實行學業導師制,加強新生入學教育
我校針對入校的新生,開展了禮儀培訓、安全教育、專業教育等一系列入學教育,還為每個班配備了學業導師,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為學生分析專業發展方向與就業前景,讓學生認識清楚我們幼教專業究竟需要學習什么,讓他們從入學初始都自己將來就業所需要的技能有非常清楚的認識,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以后的學習與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自己擔任幼教老師所需要的各項素質和能力,從而明確學習目標,減輕學習的焦慮和盲目感,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重視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作為輔導員,筆者認為應該結合自身的經驗,讓學生知道遇到問題時“應該向誰求助、應該如何解決問題、該怎么處理與他人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等問題,通過有效的途徑促進學生之間的彼此溝通與交流。輔導員還應該讓新生充分了解本校的特色與文化氛圍、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各式各樣的講座與沙龍活動來增加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從而增強新生對本校的歸屬感。另外,也可以邀請高年級的優秀學生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深入新生宿舍與他們進行學習上和生活上的談話、談心活動,在生活和學習上幫助新生更快的適應大學生活,從而培養他們對大學生活的適應能力及其人際交往能力。
2.3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首先,由高校團委牽頭組織學生會,然后通過學生會各個部門的主席來領導各自的成員,積極發動大家的力量,組織迎新晚會、大學生運動會、英語角等活動,讓新生不僅能夠增加與別人溝通、交流的機會,而且能夠在活動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其次,系部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舉辦“幼教玩教具制作技能大賽”“幼兒觀察項目比賽”“幼兒教師文明風采大賽”等活動,擴展學生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參觀幼兒園等實習基地,提前去自己將來工作的地方實習,以此來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2.4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入學初始,學校的心理咨詢部需要對學生進行SCL-90心理健康測試,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篩查,如果發現某個學生有嚴重心理問題的話,我們輔導員需要及時的進行干預,這樣就可以把問題消弭于無形之中。作為輔導員,應該對班級學生的具體家庭經濟情況有所了解,特別是單親、孤兒及其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的學生,我們要對其進行特別關注,隔一段時間要約他們聊天,及時了解他們的近況,以便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另外,我們還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特別是涉及人際關系的課程,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識,掌握與他人進行交往的技巧與能力,促進新生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
輔導員是新生入學后見到的第一位特殊老師,他既是新生的老師又是新生的朋友,他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新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大學的學習與生活。同時,輔導員應該針對新生對大學生活的種種不適應,通過多種方式讓他們快速的適應大學生活,讓他們愉快的度過三年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 王艷碧.“90后”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師觀點,2012(12):204-206.
[2] 于偉霞,孫鑫,夏海龍,張鋒.90后大學新生適應性現狀調查及對策[J].中國校醫,2013.27(7):488-489.
[3] 徐巖.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策略探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10(15):85-86.
[4] 栗玉楠.大學新生適應性問題及高校的應對路徑[J].科教導刊,2012(5上):83-84.
[5] 羅海.大學新生適應性調查及教育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6):13-15.
[6] 吳玉嶄.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研究及實踐探索[J].科技信息,2014(13):170.
[7] 毛志偉.大學新生適應性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5(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