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 湯曉明
【摘 要】闡述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沙龍模式的設立意義,對其設計原則和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包括前期準備工作、專題討論的組織、過程控制等方面進行探討,并分析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沙龍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機械類專業(yè)課 教學沙龍 模式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C-0152-02
機械類專業(yè)課的各部分內容之間具有較強的規(guī)律性,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將這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掌握問題的綱要,在今后的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工作中抓住主線,利用規(guī)律對需解決的問題樹立系統(tǒng)性的認識并完成工作。機械知識中的大多數問題并不是依靠單一手段就可以解決的,而是要依靠機械設計、工程材料、加工設備等一系列的配合手段才能完成工作目標。因此,全面的思考判斷能力和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比單一的機械知識的掌握更重要。我們希望借助于機械教學沙龍相對寬松自由的討論環(huán)境,將不同的機械類課程有機地結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實現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效果的質的提升。教學沙龍是指老師和學生約定一個時間和地點,確定一個話題,圍繞話題自由地討論,發(fā)表各自對該話題的觀點和看法,在討論中交鋒、辯論、傾聽、訴說,通過思想的碰撞與交流達到普通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學習效果。那么,怎樣用教學沙龍模式提高機械類專業(yè)課的教學效果?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
一、機械類專業(yè)課設立教學沙龍模式的意義
首先,教學沙龍的設立可以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外交流。當前,在高校教學中,由于教學課時短教學內容多,課內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比較少,通過沙龍活動,創(chuàng)建一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外專業(yè)課交流平臺,在這個交流平臺里,教師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輸者,而是沙龍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在沙龍活動過程中,所有參與者都可以自由發(fā)言討論。在這個沙龍平臺上,老師與學生之間,有機械動手經驗的學生與沒經驗的學生之間,都有充分的交流機會,這種交流還會為專業(yè)課的課堂教學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教學沙龍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機械教學實踐,學以致用。機械類專業(yè)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其學習不能只局限于學校課堂,不能只局限于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增加直觀印象同樣重要。可以通過廠校合作建立機械類專業(yè)實踐基地,不定期地將機械專業(yè)沙龍安排到實踐基地進行,可以幫助缺少直觀印象的機械專業(yè)低年級學生獲得現場觀察討論的機會,彌補專業(yè)實習的空缺;同時還可促進教師與企業(yè)技術人員的學術交流。
再次,教學沙龍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機械類的學生畢業(yè)后即使從事與機械相關的工作,但從業(yè)的崗位和行業(yè)是多種多樣的。在校期間,學生通過不同專題的機械教學沙龍可以了解到不同行業(yè)對機械的不同要求,根據自己的喜好盡早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并為之努力。
最后,教學沙龍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營造和諧氛圍。社會上的工作要求往往使得學生承受較大的壓力,高校的競爭氛圍也使學生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而教學沙龍氣氛活躍,討論過程無細節(jié)約束,討論內容無考試要求,有利于學生輕松交流、緩解壓力。通過教學沙龍的接觸,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感情更加融洽,學習效果更好。
二、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沙龍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一)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沙龍的設計原則
第一,教學沙龍需要具有針對性。沙龍主題需針對教學難點、著眼學科前沿、立足本校專業(yè)特色和學生興趣點開展。同時沙龍主題的討論內容應適合機械類在校學生的接受程度。大部分學生從小接受的都是灌輸式教育,學習依賴性強,當專業(yè)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與大一的理科基礎課程相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時,很多學生都會有茫然感,專業(yè)課教學沙龍的主題內容和討論形式都應針對以上情況進行精心設計。
第二,教學沙龍需要具有真實性。沙龍既要體現嚴謹的學術研究氛圍,又要理論聯系實際,討論內容要引起師生的積極響應和思考,討論主題要有利于體現本校機械專業(yè)特色。例如,由于歷史原因,中南大學的機械專業(yè)具有濃厚的礦山機械、工程機械與冶金機械的特點,老師的科研工作也主要集中在以上領域。機械專業(yè)除學習理論知識外,擁有對專業(yè)知識的直觀認識同樣重要。教學沙龍內容不局限在學校教室中,不局限在專業(yè)課書本中,可圍繞現場實際問題展開討論。
第三,教學沙龍需要具有層次性。沙龍討論不是課后閑聊,需要有一定的話題導向和話題深度,整個沙龍討論過程應有清晰的邏輯結構,每一個子話題都是沙龍討論主題更深一步的推進。每個人的討論都要圍繞沙龍主題一步一步地深入分析,要形成“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還可以怎么改變”的思維習慣。
第四,教學沙龍需要具有流暢性。開講前,主講老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參加沙龍的學生也應根據預先告知的沙龍主題進行一定的事先思考和資料收集,這樣在沙龍進行中才能做到不冷場,討論話題才能有的放矢。
第五,教學沙龍還需要具有互動性。沙龍是師生間的交流與探討,既不是平常的單向教學,也不是高水平的學術講座,正因為機械類課程的理解難度大,攻克知識難點需借助師生間的互動發(fā)言和觀點碰撞才能達到設想的效果。
(二)開展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沙龍的前期準備工作
首先,聚集對機械抱有濃厚興趣的部分學生形成機械沙龍的核心骨干。沙龍的形式重在討論,這一批對機械感興趣且對沙龍內容有所準備的學生就是機械沙龍舉辦成功的最有力保證。同時,通過調查了解沙龍核心成員對相關機械課程的學習需求,也可為沙龍的選題提供明確的方向。
其次,確定主題沙龍的討論方向。機械沙龍不應是機械課程的課外精讀,而應是機械類專業(yè)課所涉及的專業(yè)領域的新內容延伸和各門專業(yè)課的綜合提高,單次沙龍的討論方向以及機械類系列沙龍的安排都應符合上述要求。
再次,圍繞沙龍主題準備預設問題。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體系,在機械沙龍中老師需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研究性,讓學生在討論中依靠啟發(fā)性提問,通過預設提問、情景分析、相互討論等方法掌握知識點,因此準備高水準的沙龍預設問題是機械教學沙龍成功的保障。
最后,配合專業(yè)課內容及專題沙龍主題,將學校已有的不同特色的機械類專業(yè)校外實踐基地進行專題組合并將部分專題沙龍放到企業(yè)里去開展。例如,到與本校建立校外實踐合作關系等密切合作關系的企業(yè)開展專題沙龍,將專題沙龍的主題討論與實踐基地的參觀相結合,并邀請企業(yè)技術人員參加沙龍活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沙龍專題討論的組織
在專題討論中應明確主題、預設提綱、互動討論。沙龍討論中要以對話為導向、思想碰撞為手段、學以致用為目的,讓教學沙龍既有氣氛又有效果,既有組織討論又有自由發(fā)言,既有經驗交流又有觀點碰撞。在沙龍活動的策劃中就要對主題有充分的準備,在沙龍討論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活動中要強調沙龍主講教師的現場調控能力,討論前精心策劃,討論中收放自如。
以“機械零件的技術要求”專題沙龍為例,可以組織如下預設提問:某機械零件的工作狀況與性能要求;該零件的結構設計及注意事項;該零件的材料選擇及熱處理工藝;該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過程;零件的加工尺寸公差要求與合理性;該零件應規(guī)定的形狀公差與位置公差項目;以上確定的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之間的相互關系;該零件的加工經濟性分析;十年后該零件的制造方法會有什么改變。
(四)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沙龍的過程控制
一堂成功的主題沙龍課,全過程應該包括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三個環(huán)節(jié)。
在問題的提出階段,主講教師應根據專題內容和學生的接受程度巧妙地引出一個個問題,每個問題應逐漸遞進。任何一門課程都有自己的體系,這些體系是經過科學工作者長期研究而形成的,在教學中教師應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主”和“研究”成分,大力突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和研究性思維問題,把它們作為重要的知識點,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思維習慣。學生通過教師所提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明確所涉及的知識點,在教師的指導或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最后通過討論、探究完成所學知識點的意義構建。機械類知識結合實物圖片容易理解,但邏輯推理難,提出的問題要利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前提下歸納總結和提高。
在問題的分析階段,主講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摸索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剛接觸專業(yè)知識的學生有無限的想象力,由此在沙龍討論中會激發(fā)出大量的智力火花,但也會在深入討論時處處碰壁,此時主講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專業(yè)知識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讓學生了解科學思維的特點和方式,為之后問題的解決鋪平道路。
在問題的最終解決階段,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加強同學間的團隊合作討論,通過前期的分析結果自主解決問題。還要利用學生總結一般不太詳盡和嚴謹的特點,對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不足進行點評。解決問題重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永久受益。
三、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沙龍模式的發(fā)展方向
專業(yè)課教學沙龍是機械類專業(yè)課教學的有益補充。筆者所進行的多次機械專題教學沙龍的試講,已在筆者任教學校機械專業(yè)大二、大三學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在今后的發(fā)展中,專業(yè)課教學沙龍還需解決完善以下內容:沙龍主講教師的組織和培養(yǎng);沙龍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沙龍主題的趣味性與知識深度的合理選擇;校外沙龍基地的建設,等等。與之相配合的,還有學校對教學沙龍的設置計劃與專題經費的支持。以上這一系列問題還有待我們今后一步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郭婷.機械教學中現代教學方法趨勢的探討[J].陜西教育,2012(4)
[2]郭昶.教學沙龍 從無序發(fā)散走向有效生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5)
[3]杜金萍.開展問題探究式教學 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職大學報,2007(4)
【作者簡介】潘曉紅(1968- ),女,湖南長沙人,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機械專業(yè)課教學和特種冶金機械設備研究;湯曉明(1967- ),男,湖南長沙人,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機械專業(yè)課教學和冶金機械及材料研究。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