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2015年9月19日,一張張“GO DAY2015航班”頭等艙登機牌通過了“安檢”,共同踏上了機智云3.0的飛行之旅。
這是智能硬件自助開發及云服務平臺——機智云在北京舉行的發布會,同時也是其正式入駐北京,開始為更多在這里創新創業的智能硬件廠商提供服務。
從去年的9月19日,時隔一年,機智云從2.0到3.0,已然成為硬件終端企業設計生產環節必不可少的伙伴,機智云創始人黃灼說,“機智云作為物聯網通用平臺,目前家電行業銷售額前100名的企業里有50%都是他們的客戶”。
當然,在黃灼看來,目前我國的物聯網還處于早期階段,廠商琳瑯滿目,其中的標準自然千變萬化,“既然無法統一,那就應該不斷適應它,機智云的定位是成為不同標準之間的共生平臺”。
小公司
機智云的前身是一家成立于10年前,名叫升杰科技的軟件外包商,最早是為大家電及大制造企業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公司,直到5年前才開始趁著智能硬件的風口大開,轉向提供智能硬件服務,更名為“機智云”,主要為企業提供硬件與軟件及云端連接在一起的解決方案。
而這也成為國內第一家專門為智能硬件開發者提供開發工具和云服務支持平臺,智能硬件設計者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非常方便的、全自助式的進行智能硬件設計。
作為一名創客,留美經歷的黃灼通過互聯網曾經撬動了美國的打印業以及搜索引擎業,這也讓他發現了屢次創業的共通點:都離不開“云”。
據他介紹,回國之后便希望將之前的創業經驗拿到國內,“國內市場這么大,看看有沒有新機會。”于是找到了互聯網老兵——原網易系的劉琰一起思考“怎么樣把一個外包的企業變成一個平臺型的企業。”黃灼深知,只有平臺型的企業才能持續地高速發展。
在2008-2009年之間,正在做APP云端服務外包業務的黃灼,接受了劉琰的“點子”——“我們可以試一下硬件市場。”彼時,蘋果正推出一個MFi (Made For iOS)外設計劃,而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所謂的智能硬件,而僅僅是APP結合的硬件,“就這樣我們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智能硬件市場的先鋒企業。”黃灼點到了回國創業所經歷的這一次重要轉型。
盡管團隊的發展速度很快,但黃灼與團隊并沒有安于現狀,“我們一直在‘做自己的產品,還是‘繼續為廠家提供軟硬件開發服務這兩個發力點間糾結掙扎。”
隨后,團隊想通了,既然他們已經成功地幫助那么多廠家完成智能硬件的方案,“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產品,只要我們能夠把它做到相對通用,能夠上規模便是有價值的平臺了。”黃灼更加明確了云團隊的專注點:就是逐漸發展變成一個更廣泛、可以推廣給更多的智能硬件創業者和廠家的通用平臺,而“機智云”也應運而生。
據機智云方面透露,自去年8月獲得經緯中國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后,機智云智能硬件自助開發和云服務平臺現在已經擁有數萬開發者、數千智能硬件品牌。超過400家大型家電、消費電子、商用物聯網企業客戶,全國前50名領先家電企業過半成為機智云客戶。截至2015年6月底,平臺上接入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激活設備近330萬臺。正因如此實力,它更吸引了九仁資本和經緯中國的2億元人民幣注資,這筆融資更是目前國內物聯網云服務行業的最大一筆融資。
做大事情
業內曾將機智云比喻為軟件界的富士康,這在黃灼看來,恰恰是對機智云所服務的客戶數量和質量、以及團隊對軟件品質追求的認可。但作為一個平臺性公司,對于機智云最重要的KPI是開發者用多長時間入平臺。然而這個答案是不確定的,“雖然從幾小時到一個月不等,但經過機智云的測試,平均經過八個工作日,在機智云的平臺上就可以將一款硬件由非聯網變成聯網的智能終端。”黃灼認為這就代表了機智云追求的極致。
另外,黃灼還有更為實際的目標:“我希望機智云平臺上的開發者能以最快的速度把產品和互聯網結合起來。”而這便為機智云提出了更為嚴苛的標準:必須堅持開源做到徹底的理念。
為此,黃灼說,“我們是一個小公司,但是也要做大事情,更要把心態做得更開放。我可以承諾,機智云會在行業內將開源做到最徹底,每一個代碼最開源,開發者一進入平臺自己就能看懂并解決一些問題。”據了解目前機智云平臺上已經有近五百家簽約企業,享受著開源時代下機智云為智能硬件創業者帶來的便利。
不過,在黃灼的商業邏輯框架里,如果可以對傳統制造業進行“互聯網+”升級,如此打開慢熱的中小開發者市場,推動產品智能化是更具意義,當然也是“離錢更近”的。據此黃灼分析認為,傳統企業最為擅長的便是核心技術,而他們本身也不缺乏開發產品的能力,只要把現有產品做小幅度的調整,將信息技術灌輸給這些中小開發者,讓他們可以擺脫“靠燒錢來試錯,耗不起、瞎折騰”的階段,從生產到銷售再到售后的全流程中都貫穿“云”。“也就是讓機智云為他們實現全流程的云服務和解決方案。”
看準了這個痛點,機智云在去年推出智能硬件自助開發平臺,解決功能原型以及對應的硬件、軟件和云端服務,將開發周期縮短了一大截。
不僅如此,機智云還將其服務的行業進一步劃分,黃灼介紹了其中幾個尤為關注的版塊——物聯網最主要是家電、健康、物流、智能樓宇、智慧城市5個領域,對于機智云而言,前兩者很早涉及,而其他都處于“初嘗”階段,接下來更需要重點發力。
談及未來是否增加有關對接入機智云產生的數據的服務,黃灼強調,目前機智云還只是專注于持續采集和數據的可視化,只要充當整個產業鏈條中的一環,扮演好在數據產生和服務能力之間“送水工”的角色即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