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軍
當前,由于各種原因,中小學生的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一夜暴富思想在中小學生群體中蔓延。筆者認為,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要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關鍵在落實,且要接地氣,才能使其產生實效。
一是要因地制宜,創新教育方式。中小學要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技能學習、社會實踐活動,要讓學生有適當的勞動體驗時間,通過出出力、流流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如,農村學校可開設一個勞動大課堂——學農基地:語文課上,老師可以帶領孩子們到基地去觀察和體驗,積累寫作的素材;數學課上,師生到基地丈量土地,實地感知圖形,學習計算面積;科學課上,老師帶領學生到田壟間觀察植物的根、莖、葉,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美術課上,學生到基地欣賞風光,對景寫生作畫……城市學校可以通過勞動課、勞動家庭作業、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社區服務等途徑讓學生多接觸、體驗勞動。
二是形成重視勞動的社會氛圍。中小學要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鼓勵家務勞動,不斷豐富中小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不僅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還要舉辦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制作、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開展勞動教育督導,將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同時要建立學生勞動評價制度,將評價結果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并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
三是勞動教育關鍵在踐行。實施勞動教育,不能停留在課堂,要讓孩子走出課堂到學校之外的社會生活中去參與勞動,學校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花大力氣沖破當前應試教育的束縛,要引領學生在勞動中獲得勞動生活體驗和樂趣,培養一種現代新生活的態度與方式,這既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