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亞萍
【關鍵詞】 信息技術;激活;小學英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7—0106—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科技進步的主要標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也使得小學英語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成為必然的趨勢。多媒體信息技術集圖形、文字、動畫和聲音于一體,創造生動、形象、交互的開放式教學環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出一系列具有邏輯意義的卡通動畫并配以形象的動作,將文字表述得意境現實化、生動化,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萌發出強烈的參與意識,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于此,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組織教學,可以激活英語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組織一堂好的英語課,將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正是兒童興趣、情感、態度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想象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要特別注重兒童興趣、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1.營造英語氛圍
CAI多媒體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趣味盎然,引人入勝。著名加拿大語言學家斯蒂夫認為學習語言的兩個中心原則:一是大量的閱讀,二是真實的環境。如,在英語課堂教學前的熱身活動,筆者常運用多媒體制作歌曲、歌謠、小幽默等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進入學習英語的樂園。
2.加強視聽效應
在教學單詞之前,筆者通過flash動畫的制作來組織教學,可以使一些平面的、靜止的字母,變成立體的、跳動的、翻滾的畫面,并“插入”聲音,一個個跳動的字母仿佛一個個可愛的動物,拉近了學生與英語的距離。這樣不但消除了學生的恐懼心理、疲憊之感,而且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有效鏈接生活
把語言文字直接轉化成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演繹中重現生活,感悟生活,學生更易接受。學英語更要求貼近生活,因為它是為以后生活交際服務的。例如,在教學《Lets go shopping》一課時,筆者設計課件時,運用多媒體演示一段影象讓學生去感受,一個人問價錢,然后由另一個人回答,并顯示實物及價錢。整個過程圖文并茂、視聽結合,既渲染了氣氛,又創造出對話的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意境。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進行教學,具有信息量大,節奏快,活化教材內容,交互性強的特點。可全方位高強度地刺激學生的腦、眼、耳、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三感官共同參與認知,由此獲得綜合感受,從而達到快速掌握知識,強化鞏固學習效果的目的。
1.通過形象化策略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洞察能力。
動態的演示將抽象化為具體,這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著定向和產生動力的作用。筆者在教學《Lets go to the zoo》一課時,利用網絡下載關于動物園里動物活動及對話的卡通片,讓同學們一邊觀看一邊模仿說英語,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模擬對話練習,這樣課文自然也就被掌握了。
2.改變教學方式,培養自學能力。小學英語教學要更新觀念,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善于思考,掌握英語學習方法,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吸取各方面的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圖文和聲像,能較好地支持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活動,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網絡信息,豐富英語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為英語課堂教學提供海量的信息。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為教學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與此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擴充學生的視野,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在網絡環境下,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超鏈接特性使局域網絡活動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
所有教學技術手段都有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雖然每種教學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和適用范圍,但是我們發展現代教學技術,并不是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技術,而是要揚長避短,努力挖掘所有教學手段的使用價值,促進教學技術體系整體協調發展。讓所有的角色都鮮亮起來,讓英語課堂成為精彩的藝術舞臺。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