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文,吳 達,單 琪
(1. 天津市科技統計與發展研究中心 天津 300041;2. 天津市濱海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 天津 300457)
2013年,天津濱海新區科技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科技創新實力再上新臺階。據市科委、市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區研發經費投入(以下簡稱“R&D經費”)突破200億元,創歷史新高。新區研發經費投入有效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已經開始轉型升級。
2013年濱海新區 R&D經費總量規模穩步提升,R&D投入強度不斷攀升,科技小巨人企業創新能力強勁,拉動作用突出;科技和教育支撐作用顯著,科技統計工作協調合作機制進一步完善。
2013年,濱海新區R&D經費總額達到200.04億元,比上年增加 30.59億元,增長 18.1%。研發經費投入增幅跑贏 GDP增速,助推全區R&D經費占GDP比重達2.49%,比上一年提高0.14個百分點,創新新區成立以來歷史最好水平(見圖1)。
2013年,濱海新區企業 R&D經費(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非工業企業)為 149.10億元,占全區的 74.5%,創新主體地位十分顯著;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R&D經費為18.2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 64.6%,增幅遠高于全區平均水平(18.1%);高等院校R&D經費為13.0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4.1%;國防科研院所R&D經費達到19.6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7.7%,占全區的 9.8%(見表 1)。科技和教育在新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表1 2013年濱海新區R&D經費按情況按執行部門分配Tab.1 List of R&D expenditures in TBNA in 2013(categorized as per execution bodies)
2013年,納入統計聯網直報平臺的工業小巨人企業625家,實現研發經費投入 73.54億元,占濱海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R&D經費的 51.0%,拉動工業企業 R&D經費增長7.8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83.2%。小巨人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 1.17%,高于濱海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0.90%)0.27個百分點。工業小巨人企業擁有R&D人員2.5萬人,占工業企業的56.1%。科技小巨人工業企業已成為新區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
2013年,濱海新區工業企業中 R&D經費超過 5億元的行業有9個,其R&D經費達到121.7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R&D經費的 84.4%,占全區 R&D經費的 60.8%(見圖2)。從行業構成看,鋼鐵、石油化工、專用設備、計算機通信、汽車、醫藥、電氣機械等特征明顯。另外,從 R&D經費投入前10家企業看,鋼鐵企業有4家,石油化工有2家,專用設備制造有2家,計算機通信有1家,汽車企業有1家。

圖2 濱海新區 R&D經費投入前十個行業分布情況(2013年)Fig.2 Top 10 sectors of R&D expenditure input in TBNA(2013)
自濱海新區科技統計調查制度實施以來,區科委不僅與市科委、市統計局、區統計局等相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機制,定期參加全市科技統計工作聯席會,及時溝通掌握全市和新區科技統計數據,而且與科技部相關科技統計部門建立了緊密的溝通機制。2014年3月,區科委在市科委發展計劃處、市科委統計中心的協助下,特邀科技部科技統計信息中心專家來區指導工作。通過專家實地調研,解決了政府 R&D基建費長期未能納入統計的問題。2014年,僅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新增 R&D基建費達 4.68億元,準確真實地反映了新區的R&D資源狀況。
為了提高企業科技統計數據質量,在市科委統計中心的協助下,區科委與區統計局聯合從企業入手,將科技統計與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和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相關政策相結合,于 2013年 10月份連續組織4場培訓會,對 243家企業(其中,高新區 150家重點企業、36家濱海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和57家濱海新區無R&D的科技小巨人企業)進行了培訓,近 370名企業經理,業務主管或財務、統計人員參加了培訓。市科委、市地稅局、開發區國稅局等有關處室領導、專家到會宣講了相關政策,講解了科技統計年報R&D數據的核算和填寫方法,及企業R&D經費支出如何享受減免稅與科技統計年報相結合,強調科技統計數出一門,受到了參會企業的熱烈歡迎。
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科技統計數據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濱海新區關注的問題。 企業R&D經費投入在全社會R&D經費投入中具有決定性作用。通過財政支持,引導濱海新區企業,尤其是非公有制企業加大 R&D投入力度,是濱海新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013年,濱海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R&D經費為144.1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9.4%,不僅低于全區R&D經費增速(18.1%),而且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增速(17.3%),占全區 R&D 經費的比重從上一年的 77.7%下降到2014年的7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 0.9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0.22個百分點(見圖3);而 2012年浦東新區企業 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2%,深圳為2.2%。

圖3 濱海新區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R&D經費投入強度比較Fig.3 Comparison of R&D expenditure inputs betwee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a designated scale in TBNA and in the whole city
2013年,濱海新區只有 18.2%的三資企業(港澳臺商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開展了研發活動,低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28.9%)10.7個百分點;其R&D經費支出43.60億元,僅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 30.2%;平均每家三資企業研發投入684.5萬元,R&D經費投入強度0.53%,其中港澳臺企業為 0.20%,外商投資企業為 0.66%,分別低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強度0.70和0.24個百分點(見表2)。

表2 2013年濱海新區內資、港澳臺資、外資企業R&D經費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R&D expenditures among domestic enterprises,HK,Macao & Taiwan invest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s in TBNA in 2013
2013年,濱海新區共有1,112家重點服務業企業(主要包括以下 5個行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納入市統計局科技統計調查,其中僅 58家企業有研發活動,占比為 5.2%,R&D經費投入4.65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 0.22%,遠遠低于工業企業R&D投入強度(0.90%)。其中,在研發投入相對活躍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中,只有 20.5%的企業開展了R&D活動,而像騰訊數碼、海泰數碼、飛狐信息技術、南開創元等科技小巨人企業全年沒有任何R&D活動。
從目前情況看,2015年濱海新區 R&D/GDP要達到3.0%,任務比較艱巨,形勢不容樂觀。為此,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應對。
在“機遇疊加、政策疊加”的有利條件下,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濱海新區要充分發揮港口、制造業和人才的優勢,大力吸引央企總部來濱海新區發展,不斷承接高端制造、產業鏈轉移和研發成果轉化功能,進一步落實《關于借重首都資源促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工作方案》。數據顯示,2013年濱海新區R&D經費中來自中央財政的資金在25億元左右,約占全區 R&D經費的 12.5%,比上一年增長了 19.6%,特別是中科院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53所和航天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新增單位,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級科研項目,爭取國家經費支持 5億元左右,為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企業R&D逐漸向少數行業集聚是當今世界R&D活動的一個鮮明特征。雖然由于各國或各地區產業結構的不同而導致企業R&D經費的行業分布略有差異,但高新技術和軟件產業是發達國家或地區研發投入的重中之重。數據顯示,2013年濱海新區高技術產業 R&D經費投入強度為 1.03%,雖然高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0.90%),但是像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分別只有 0.06%、0.39%和 0.95%,科技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借鑒市科委科技統計工作聯席會議的工作經驗,對濱海新區 R&D經費投入前 100名企業、國防科研院所、重點科技服務業企事業單位進行走訪,幫助企業強化科技統計意識,提高科技統計報表質量,有效防止各類單位R&D投入的漏報錯報。建立新區 R&D重點企事業單位科技統計工作名錄,強化日常調研服務,準確把握這些單位的研發活動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計劃和R&D政策宣講服務。
與市科委統計中心和區統計局合作,對濱海新區重大投資項目開展分析,挖掘隱匿在一般投資項目背后的科技投資內容,確保在重大投資項目中的研發投入不漏統。
從統計數據分析、政策解讀、R&D知識培訓等方面入手,對企業領導者開展培訓。通過培訓,強化企業領導者的研發投入意識,明確科技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科技統計工作對企業的直通車服務,建立渠道,確保企業如實填報。■
[1] 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2014天津科技統計數據[Z]. 2014.
[2] 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2014天津科技統計年鑒[Z]. 2014.
[3] 濱海新區科委,濱海新區統計局,天津市科技統計與發展研究中心. 2014濱海新區科技統計數據[Z]. 2014.
[4] 濱海新區科委,濱海新區統計局,天津市科技統計與發展研究中心. 2014濱海新區科技統計年鑒[Z].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