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才
(江蘇長天智遠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39)
為加快道路運輸信息化步伐,我國正積極推廣電子證件。2008年12月1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推進道路運輸證及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證電子化試點工作通知》;2009年,為了推動全國道路運輸電子證件的實施,又出臺了《關于推動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IC卡和RFID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2012年,頒布實施了《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標準,指導全國IC卡電子證件的推廣應用。
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推出,在全國范圍內,IC卡道路運輸證及 IC卡從業資格證(以下簡稱“IC 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紙質證件,成為記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營運車輛和經營業戶基本信息的重要載體,是隨身攜帶的電子檔案,實現對營運車輛、從業人員管理手段的創新,從而提高道路運輸行業監管能力,滿足全國一體化道路運輸管理的實際需要。同時,IC卡道路運輸證和 IC卡從業資格證的發行,也是交通運輸部示范工程——公路水路建設與運輸市場信用服務系統建設工作的重點。
為確保在全國范圍內實現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跨省市一卡通用”,交通運輸部出臺了相關標準:IC 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必須做到“密鑰安全體系統一、外觀樣式及防偽方案統一、數據格式統一、關鍵設備技術統一”。同時,交通運輸部統一領導和統籌安排了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的建設和推廣應用工作,組織編制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系列標準,以規范、指導各省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系統的建設及推廣應用,保證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推廣應用工作順利進行。
IC 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采用智能卡技術,與第二代身份證相似,具有以下特點:①實行了嚴密的全國性加密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改變了紙質證件容易偽造的現狀,可以有效杜絕假牌假證,強化了道路運輸證件的防偽性。②IC卡道路運輸證包含了紙質道路運輸證功能以及線路標志牌、行車路單、危險品運輸管理、年度審驗、客車報班、維護和安全監管等管理信息和功能。IC卡從業資格證包含從業資格、誠信考核、繼續教育等信息和功能,是紙質證件不可比擬的,增加了道路運輸證和從業資格證的內容。③具有方便攜帶、不易污損及可進行數據交換等優點,IC卡電子證件的使用將進一步推動運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江蘇省 IC 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的應用工作必須遵循全國 IC 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相關標準規范,做到部省聯通,協同一致。在充分學習、借鑒國內其他省份成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江蘇自身特點,研究了道路運輸電子證件系統的技術選型、IC卡電子證件的管理和應用規范、電子證件業務應用、一卡多用等問題。主要需要解決以下問題:①研究以 IC卡為信息載體,實現江蘇省道路運輸行業道路運輸營運證和從業資格證的電子化。開展全省道路運輸證和從業資格證電子證件技術的研究,電子證件發放和管理相關規范的研究,建立省級密鑰管理中心,開展電子證件發放和年審等應用系統的研究等。②研究利用電子證件的信息化優勢在交通運輸的行業管理和行業服務方面進行深度應用。即研究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與運政管理信息系統聯合應用,如日?;?、營運車輛維護、電子路單、營運行為、客運報班管理等環節的應用,為運輸工具的信息化、動態化及便捷化管理提供技術手段,實現對重點營運車輛的實時監測和監管。③研究交通系統的“一卡多用”。根據交通運輸行業特點,實現道路電子證件與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的一卡多用,實現服務和管理的聯動,以及在系統設計和技術中實現區域和全國相關系統的互聯互通。
江蘇省高速公路從 2006年起即開展蘇通卡業務,實現非現金收費。2008年 12月 31日,江蘇省和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實現高速公路 ETC不停車收費系統的互聯互通,經過幾年的運行和拓展,實現了與長三角區域的上海、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周邊省市聯網運行,從而真正實現了“滬、蘇、皖、贛、閩”五省一市 ETC互聯互通。2015年將實現全國 ETC的互聯互通。目前,全省蘇通卡的發卡量不斷擴大,已開通ETC專用車道 600多條,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并且與招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合作推出了“蘇通卡-信用卡”綁定業務,實現了通行費的信用卡自動代扣功能。蘇通卡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高速收費道口的通行能力,節約了用戶的出行等待時間,在收費道口減少了停車次數,對收費站區的環境影響也相應減小。
江蘇省ETC系統于2011年底建設完成,已經建成長三角區域的高速公路 ETC聯網收費系統,共同組成了以“大運能、高速化、銜接便利、信息互通”為主要特征的一體化高速公路運輸體系。實現了長三角區域路網內“一卡通行”,有效緩解了收費站的擁堵,提高了服務水平,改善了高速公路的整體形象;提高了長三角高速公路網綜合效益,為長三角經濟運行、經濟成長、發展質量、社會進步提供助力。
江蘇省運輸管理部門在道路運輸電子化中與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聯合發行運通卡,疊加道路通行卡的增值服務功能,實現道路運輸證和 ETC道路通行證一卡多用,具有以下優點:①通過“蘇通卡”的電子支付功能,加快高速公路收費道口通行效率(比人工收費提高 5~10倍),免去司機攜帶現金的麻煩,也減少了收費道口現金清點量及假鈔等問題,實現快捷便利的通行,并且大大減少由于車輛怠速等待繳費帶來的燃油消耗,提高了車輛通行速度,免去停車、起步的煩惱,減少了車輛磨損和尾氣排放,在節能降耗、減少尾氣排放等方面帶來顯著效益。②運輸管理部門可通過卡片記錄的行駛信息,掌握車輛的動態信息。對于重點營運車輛,通過該信息可以彌補衛星定位數據的不足,以及及時發現衛星定位數據造假的問題;對于普通貨運車輛,可以掌握其動態,什么時間通過哪個收費站點,一目了然,彌補了沒有衛星定位裝置的不足。③通過黑名單管理,在收費道口可及時發現違章違法車輛,組織力量進行稽查并處理,避免現有違章直到年檢時才進行處理而導致的滯后問題。④通過電子證件,可實現車載貨物的電子化管理,使運管部門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及時掌握運輸的貨物信息,對危險車輛進行重點監控,對超載車輛及時進行干預和處置。
根據交通運輸行業特點,江蘇省運輸管理部門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聯合發行運通卡,實現了服務與管理的聯動及道路電子證件與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蘇通卡)的一卡多用,同時在系統設計和技術實施上注重前瞻性、兼容性、拓展性,為區域和全國相關系統的互聯互通奠定了基礎。將道路運輸電子證件與高速公路 ETC通行卡進行結合,利用智能卡技術,將多種應用集為一體,節約了資源,提高了蘇通卡的普及率。
重點營運車輛是指省市級客運車輛、旅游車、危險品運輸車、城市公交車等車輛。其監控信息主要包括:車輛衛星定位信息、客運班車車速信息、危險品車輛裝載信息、公交車載客信息、車載移動視頻信息、線路信息等。重點營運車輛營運數據綜合應用平臺的網絡拓撲圖如圖1所示。
通過重點營運車輛營運數據綜合應用平臺,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實現對重點營運車輛的實時有效監管。而要建立此數據綜合應用平臺,數據是基礎,其數據主要由交通部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江蘇平臺和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采集的相關海量信息有機結合后得到。
4.1.1 交通部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江蘇平臺
近年來,隨著車載衛星定位設備在全國道路運輸企業的大規模安裝,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水平都得到了提升。為了做好此項工作,交通部開展了全國跨域重點車輛的衛星定位數據對接工作,江蘇平臺負責將江蘇危險品車輛和客運車輛的衛星定位實時信息傳輸給交通部,便于監控管理,同時交通部將進入江蘇管轄區域其他省市重點車輛的衛星定位實時數據轉發給江蘇,實現省際間的數據傳輸和聯網聯控。
4.1.2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
通過 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做到一人一卡、一車一卡,實現“身份證”的功能,成為營運車輛和駕駛員隨身攜帶的電子檔案。利用其非接觸式IC卡的功能,可以實現多種應用,如建立貨車監管平臺,對貨運車輛進行安全預警(事故多發路段預警和超速預警)、危險貨物的配載認證等;建立客運班車的報班系統;實現對運輸車輛身份和出租車的有效管理;有效實現對異地車輛的執法和跨省追蹤稽查等。
通過基于RFID的IC卡道路運輸電子證件智能交通系統與其他智能交通系統的有機整合,可以為其他相關系統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實現不停車收費、闖紅燈拍照、車速監控等功能。還可以通過唯一的 IC卡號加入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可以為車輛提供統一的交通部和保險公司一體化的優惠保險價格,在出行前提供實時路況、高速公路各種道路交通事件和實時的交通擁堵情況以及高速公路天氣情況等,還可以提供加油的優惠服務信息,針對道路運輸過程中亂收費、亂罰款的情況進行投訴,提供輪胎和配件更換和事故救援服務等。

圖1 重點營運車輛營運數據綜合應用平臺的網絡拓撲圖Fig.1 Network topology of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latform for operation data of major operating vehicles
江蘇省將按照“統籌規劃、需求導向、整合資源、創新開放”的指導原則,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運作規律的交通行業 IC卡應用模式,充分利用現有的軟硬件資源,在整合交通行業各類數據資源、應用資源的思路上開展 IC卡電子證件的應用研究,同時為各應用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打下基礎,注重應用的開放性和共享能力,不僅要實現 IC卡運輸行業信息在管轄區域和全國區域的交通行業共享,還要考慮未來與公安、安監、保險等交通系統外部門的信息共享與交換,進一步加大 IC卡技術在電子政務、智能交通、運輸與物流、海事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實現與公安 IC卡系統等其他 IC卡異構系統的融合銜接,形成以道路運輸電子證件 IC卡為介質,多業務系統共用的大IC 卡應用系統,真正實現“IC卡一卡通”。■
[1]游慶仲.江蘇省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一五”工作回顧及“十二五”發展思考[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1(1):16-19.
[2]崔小龍,秦福生,高朝輝.江蘇省高速公路ETC規劃與建設[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1(1):128-130.
[3]陳啟美,金凌,王從俠.高速公路通信收費監控系統構成與進展[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