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云,畢稅婷
(臨澤縣婦幼保健站,甘肅 張掖 734200)
臨澤縣農村留守兒童營養與發育狀況調查
黃愛云,畢稅婷
(臨澤縣婦幼保健站,甘肅 張掖 734200)
通過多階段隨機抽樣,對臨澤縣農村234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進行調查,了解其營養與發育狀況,分析原因并提出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營養不良;發育遲緩
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長期的必然的社會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為“務工經濟”的繁榮承擔很多的壓力和責任。據全國婦聯調查統計,我國留守兒童數量約為5 800萬,占農村兒童總數的28.29%[1]。我縣7歲以下兒童約10 080人,其中留守兒童約2 840人,占28.17%。筆者通過多階段隨機抽樣,選取臨澤縣農村234名留守兒童,對其營養與發育狀況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通過分層抽樣,選取臨澤縣5鎮2鄉57個行政村無體格畸形的5歲以下留守一年及以上的234名兒童及其監護人進行調查。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留守兒童營養與發育狀況調查表,由保健醫生通過入戶方式對被調查者進行面對面、一對一的現場調查,并對234名留守兒童進行健康體檢。
1.3 調查內容
一是進行留守兒童監護人問卷調查,調查內容為監護人兒童營養知識、態度、行為以及留守兒童不良飲食行為,均由保健醫生詢問后填寫。二是對234名兒童進行體檢并評價其生長發育狀況。
1.4 資料處理
全部資料均輸入Epidata數據庫,應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調查的234名留守兒童中男童130人,女童104人,127名有營養不良與發育遲緩現象,其中52名體重低下,75名發育遲緩。5歲以下留守男童體重低下26人(占20.0%),發育遲緩37人(占28.5%);女童體重低下26人(占25.0%),發育遲緩38人(占36.5%)。具體見表1。

表1 臨澤縣農村留守兒童營養與發育狀況[n(%)]
(2)留守兒童監護人營養知識水平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有關系。監護人中女性居多,文化程度相對低于男性,營養知識水平也較男性低(見表2)。
表2 監護人文化程度、性別與營養知識水平的關系(±s,分)

表2 監護人文化程度、性別與營養知識水平的關系(±s,分)
高中初中小學文盲7 22 28 6 11.1 34.9 44.4 9.5 9.6±0.4 9.1±1.0 8.3±1.2 7.1±1.9人數 問卷得分17 46 83 25 9.9 26.9 48.5 14.6 9.4±0.2 8.9±0.7 8.2±1.3 7.0±2.3
(3)經統計學分析,留守兒童不良飲食行為與營養不良呈正相關(見表3)。

表3 臨澤縣農村留守兒童不良飲食行為與營養不良的關系[n(%)]
3.1 留守兒童營養不良原因分析
3.1.1 監護人因素 監護人營養知識水平與其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有關系,并對兒童飲食行為習慣有直接影響。監護人營養知識水平越高,兒童挑食、偏食等不良行為越少。
3.1.2 家庭經濟因素 家庭收入水平影響兒童活動方式的形成和發展,導致其膳食結構發生變化,對生長發育和健康有直接影響。
3.2 加強留守兒童保健服務
3.2.1 加強營養知識宣傳 通過宣傳欄、黑板報、入戶宣講、發放小兒膳食營養手冊、定期舉辦營養知識講座、廣播電視教育、就診咨詢、保健服務等多種形式,普及兒童營養知識,對監護人存在的營養知識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加強營養知識科學化、系統化、日常化指導,讓監護人了解如何合理安排兒童飲食種類和數量,保證膳食平衡。
3.2.2 積極推廣兒童生長發育監測技術 兒童生長發育監測技術進入家庭是降低兒童營養不良發病率的有效措施,兒童保健工作者向監護人進行兒童生長發育狀況調查,是有效預防、控制兒童營養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3.2.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對兒童及其監護人開展與飲食行為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兒童心理發育偏離、行為發育落后狀態的早期識別與干預[2]。通過與留守兒童及其家庭進行經常性、多層面的交流溝通,指導監護人掌握兒童正常生理及心理發育相關知識,避免留守兒童出現生理和心理問題,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咨詢和就診,盡早解決。同時,指導幼兒園開展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保障留守兒童身心健康[3]。
[1]田景正.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 (5):52.
[2]方銘琳.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機制[J].中國農村教育,2007(10):32.
[3]徐群.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創建和諧新農村[J].現代農業,2007(11):156-157.
R179
A
1671-1246(2015)09-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