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仙,施成良,凌楊青,李 丹
(海寧衛生學校,浙江 海寧 314400)
中職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培養策略研究與實踐
周娟仙,施成良,凌楊青,李 丹
(海寧衛生學校,浙江 海寧 314400)
目的 探討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的培養策略。方法 2009—2014年,我校開展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培養研究與實踐,通過建立培養機制、優化培養路徑、設置多維度評價要素等方面展開。結果 我校已打造出一支具有“一專多能”教學特征,擁有“雙師素質、多元資格”的復合型護理專業教師團隊,我校護理專業被評定為浙江省示范專業、浙江省骨干專業,我校被評定為浙江省護理課程改革責任單位、浙江省護理教研大組理事長單位。結論 我校對中職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培養策略具有實效性。
中職;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培養策略
關于護理人才的培養要求,2008年我國頒布的《護士條例》明確規定:只有受過專門訓練并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才能從事護理工作。“專門訓練”是指在“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完成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助產專業課程學習,包括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并取得相應學歷證書”。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畢業生獲得護士執業證書的前提條件是通過每年一次的由衛生部組織的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其考試時間、試卷內容及合格分數線全國統一。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獲取護士執業證書的難度相對更大[1]。
優質護理人才的培養,急需一支能將多元知識和專業能力進行融合的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團隊。從教育能力的角度來論,這類教師具有傳授和示范職業道德的能力,擁有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融會貫通的能力,具有走進行業、走進社會,服務行業、服務社會,進行職業資格鑒定等綜合能力;從教學能力來說,具有全盤領悟“核心課程”的能力,精彩呈現“教學項目”的能力,勝任“公共課程”教學的能力。總之,是在護理專業教育中具有“一專多能”教學特征,擁有“雙師素質、多元資格”的教師。
我校通過建立培養機制、優化培養路徑、設置多維度評價要素等策略,開展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培養實踐,完成“雙師素質、多元資格”的師資隊伍建設[2]。
1.1 建立管理機構(見圖1)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復合型教師培養領導小組,充分發揮領導小組職能,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做好組織、落實、評估考核和總結工作。
組長統領整個培養過程,確定培養目標;護理學科主任、教研組長負責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專業培訓;教學副校長、教務處主任、教育科研處主任負責制定培養管理制度,聯系專家,對護理專業教師培養結果進行考核評價。
1.2 制定管理制度
學校建有《學校護理課程改革教師培訓計劃》《專業課教師下臨床(企業)實踐管理辦法》《復合型護理教師培養計劃》《護理教師跨學科聽課學習制度》《復合型護理教師考核評價和獎勵辦法》《“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師培養實施辦法》等,初步形成一套符合現代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發展、課程改革和教師發展實際的復合型護理專業教師培養制度,為復合型護理專業教師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2.1 設立“入行、入崗”師德講堂
學校加強師德教育,并構建以“奉獻、重托、品牌”為三大核心要素的護理專業師德培訓特色體系。每學年設立“入行、入崗”師德講堂。通過專項師德教育活動,提升護理專業教師的職業使命感與責任感,具備白衣天使的“四心”品質: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銘記“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職業誓言,傳承“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南丁格爾精神。
2.2 外送內練,合力共育
在培養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路徑上,學校外送內練,兩路并進:一方面外派培訓,幫助教師獲取多元職業資格證。這是對現有專業教師加快復合型培養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多元內訓,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我校采用“拔高抓低”“師徒結對”等形式,舉辦新教師開課周、名優教師示范課、教師說課、“雙高課”評比等活動,對教學項目中的相關內容進行針對性、崗位化訓練,使我校護理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融會貫通,尤其是青年教師得以迅速成長。
2.3 搭建校院“雙練”平臺
加強校企合作,教學醫院積極參與復合型護理專業教師隊伍培養,使專業技能與臨床崗位需求有效對接。
(1)“現代學徒制”,對青年教師進行專項培養。我校專門制定了《“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師培養實施辦法》。近3年,學校選拔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分別與三甲、三乙醫院的臨床護理專家進行師徒結對活動,從而強化了我校復合型護理專業教師培養,提升了護理專業青年教師職業素養、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
(2)專業教師臨床制,培養護理專業教師“復合素質”。我校制定了《專業課教師下臨床(企業)實踐管理辦法》。組織護理專業教師每年到醫院進行不少于5周的臨床實踐,通過實踐,護理專業教師在臨床實踐中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
2.4 推行研究力培育工程
推進教學問題科研化處理,用課題研究改進教學。搭建以教學項目為教學單元的“同課異構”創新教案設計平臺,并將創新教案付諸于教學實踐;聘請相關專家進行指導,通過研究,啟迪智慧,改革行為,推進專業發展。
2.5 設立現代教育技術學習項目
學校制訂《護理專業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計劃》,設置網頁制作的基本方法、Flash MX 2004動畫制作等學習項目。采用“實地操作式”“項目任務式”等進行培訓。每年組織一次自制多媒體軟件評比及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提高教師參與的主動性,使護理專業教師具備復合型能力。
2.6 專設“陽光教師”心理研討班
學校開設了“陽光教師”專研班,聘請心理學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組織教師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及考證等專項研訓,使教師成為呵護學生心靈的“陽光教師”。
“雙師素質、多元資格”的培養需要引入社會機構、行業專家、同行及學生進行評價。對護理專業教師的師德、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及教育心理學知識等設定評價指標,并進行考核。考核達標者方可認定其為復合型教師。
6 年來(尤其是近3年),我校通過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培養實踐,極大地推動了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了護理專業教師的快速發展,復合型教師比例由2009年的6.02%上升到2014年的63.33%(見圖2)。

圖1 我校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培養管理機構

圖2 我校護理專業教師的專業發展
復合型教師除完成學校教學任務外,還積極為本校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又為本地區乃至浙江省醫療衛生機構、社會養老機構、學校、機關事業單位、社區等提供養老護理、母嬰護理、急救等培訓,共13 000多人次,技能鑒定8 000多人次。
通過復合型教師的培養,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綜合水平,保證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培養的學生其綜合素養也得到了明顯提高。我校6屆學生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高居95%以上,并逐年提高,2013、2014連續兩年突破99%,取得高達99.20%的好成績,穩居全國中等衛生學校之首。在全國、全省中職護理技能大賽中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12枚銅牌的好成績。我校護理專業畢業生呈現供不應求趨勢。
通過復合型教師培養的研究和實踐,我校成功打造出一支品牌護理教師團隊。我校護理專業被評定為浙江省示范專業、浙江省骨干專業,我校被評定為浙江省護理課程改革責任單位、浙江省護理教研大組理事長單位,對完成浙江省中職護理課程改革方案制定及課改核心教材編寫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之,我校通過護理專業復合型教師培養策略的研究與實踐,構建了培養機制,優化了培養路徑和多維培養平臺,為中職衛生學校教師培養產生了可借鑒的示范效應。
[1]黃春燕.中職護理專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探析[J].廣西教育,2013,3 (1):14-15.
[2]王云鵬.高校跨學科復合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索與研究[J].應用研發教育信息化,2011,10(13):195-196.
G451.2
A
1671-1246(2015)11-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