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強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中高職院校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王一強
(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 蘭州 730050)
就當前中高職院校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存在問題、構建新課程體系的依據和思路進行探討。對我國4所高職院校、6所中職學校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人才培養狀況進行調查,明確該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為實現職業教育與崗位的良好對接,制定符合科學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教學標準提供全面、客觀的依據。
中醫;針灸推拿;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明顯轉變。當代主流醫學模式正從注重疾病診治向關注生命全過程的健康監測、健康維護和疾病控制轉變;醫學服務模式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人群)為中心轉變,從針對個體向針對個體、家庭及社區轉變,從以醫院為基礎向以社區為基礎轉變等。以中醫藥方法(針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美容美發、藥膳、藥浴、醫療氣功等)進行康復保健、養生休閑等綠色健康服務的產業,將成為21世紀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
目前,我國醫療機構、相關企業對中醫康復保健專業人員需求量大,但社會對中醫針灸推拿認知度不高,相關專業人員數量較少,供需矛盾突出。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沒有統一標準,課程設置不規范,畢業生知識、技能水平不能完全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為積極響應職業教育的“五個對接”“十個銜接”,落實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科學發展,現就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談幾點看法。
近年來,中西醫結合康復療法的相關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實踐范圍逐步拓寬,在針對許多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高血壓、冠心病、中風、偏癱、截癱、哮喘、頸椎病、腰腿疼痛、肩周炎以及各種骨關節疾病)的康復治療中,現代康復醫學技術和傳統中醫康復理論、經驗、療法(藥物、食物、針灸、按摩、刮痧、氣功等)已并重施治。
本次調研了4所高職院校(湖南省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6所中職學校6所(曲阜中醫藥學校、安陽中醫藥學校、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校、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針灸學校、達州中醫藥學校、甘肅省中醫學校)。10所學校均開設中醫專業,現將資料分析如下。
2.1 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教學計劃執行情況
(1)根據市場需求,各學校對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使課程及教材基本符合專業設置要求(見表1)。

表1 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教學計劃執行情況
(2)各學校課程結構情況。公共基礎課占19.3%~23.4%,專業基礎課占24.8%~39.1%,專業技能課(包括專業方向)占49.2%~61.3%。
2.2 師資情況
(1)各學校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教師以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畢業生為主,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或其他專業均有,且都為本科及以上學歷。
(2)調查發現,中高職院校中醫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占92.9%,碩士學歷教師占7.1%(見表2)。說明目前中高職學校對中醫專業教師學歷要求較高,這也是各學校重視中醫教學質量的表現。

表2 被調查院校中醫專業教師學歷構成
(3)調查發現,對于中醫專業專任教師數量,大部分學校未達到規定要求,中醫專業雙師型教師比例較高(見表3)。

表3 被調查院校中醫專業專任教師及雙師型教師比例(%)
(4)調查發現,各學校中醫專業專職教師高級職稱者占33.0%,中級職稱者占27.0%,初級職稱者占40.0%,表明目前中高職院校對中醫專業教師的職稱要求較高,重視中醫教學質量(見表4)。

表4 被調查院校中醫專業教師職稱結構
2.3 就業情況
各受調查院校2009—2013年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包括升學)均超過90%。調查顯示,學生雖然最終就業率較高,但是部分畢業生未從事中醫相關工作,部分畢業生需繼續求學后才能找到工作(見表5)。

表5 2009—2013年被調查院校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畢業生就業情況[n(%)]
2.4 課程開設需求
針對我國中醫康復醫療特點和醫療機構對中醫針灸推拿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專業基礎課可開設中醫學基礎、人體解剖與組織學、臨床醫學概要、中醫內科學、病理學等課程;專業技能課可開設針法灸法、刺灸學、針灸治療學、推拿手法、推拿治療學、康復醫學概論等課程;配合醫療機構對中醫針灸推拿人才協作溝通能力及社會服務能力的要求,可開設公關禮儀、人際溝通、急救醫學等選修課程。
2.5 培養模式
調查發現,中高職院校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的總學時平均為3 256學時,理論課與實踐課學時比為1∶1,臨床實習時間平均為40周,可見各中高職院校已越來越注重學生中醫實踐技能的培養。
各受調查院校多選擇二級以上醫院為臨床實習基地,以使學生能夠接受規范、嚴格的實習訓練。大多數學校臨床實習能夠完全由臨床一線醫生帶教,部分學校選擇由臨床一線醫生和學校教師結合的方式帶教。由此可見,各中高職院校注重教學與臨床真實環境的結合,培養符合臨床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應根據崗位需要設置課程體系,為學生順利考取助理醫師執業資格證書服務,要求學生具有比較系統的中醫理論基礎知識、必要的現代基礎醫學知識[1]。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兼顧對口升學考試,建議開設以下課程:中醫學基礎、人體解剖與組織學、生理學、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基礎、經絡與腧穴等。
足部按摩、保健按摩、推拿按摩項目建議開設推拿手法、保健按摩、足部按摩、推拿治療等課程。
刮痧、拔罐、針灸、刺血項目建議開設針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等課程。
中藥外敷、精油項目建議開設中醫養生保健、中藥方劑等課程。
美容企業除了涉及保健按摩、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精油外,還有美容、美體項目,建議開設化妝品與調配技術、芳香保健、美容實用技術等課程。
通過對技師非專業能力要求的總結,建議中醫專業針灸推拿方向開設以下公共基礎課程:營銷學、公關與禮儀、體育、人際溝通、管理學、英語等。
學校除了大力拓展專業課程外,還應重視和加強公共基礎課及德育課程建設,建議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計算機應用基礎、心理健康、市場營銷、藝術及人際溝通等課程。從而使學生在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職業道德素養也得到提升,成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2]。
(1)學校要隨時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要求。正確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扎實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強對專業教師的培訓,特別是實踐方面的培訓,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
(2)隨著以就業為導向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學校需要通過引進有實踐經驗的工作者加入教師隊伍,并針對原有教師開展相關專業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使之具備雙師型教師的基本素養。
(3)技能型人才培養應采用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現有專業教師要定期到相關機構學習,機構和學校要為教師的實踐創造必要條件。要特別注意聘請本行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舉辦教師培訓班、接收教師實踐鍛煉等途徑,不斷更新教師專業知識,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要求,轉換角色,努力成為教學的策劃者、組織動員者和咨詢者。
[1]雷正光.現代職教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3(9):6-9.
[2]王明倫.高職課程設置的依據和原則[J].中國培訓,2002(5):24.
G423.07
A
1671-1246(2015)11-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