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剛
(萍鄉市消防支隊,江西 萍鄉 337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生產、儲存、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不得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內,并應當與居住場所保持安全距離。生產、儲存、經營其他物品的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的,應當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通常情況下,合用場所可以細分為三種:一是集生產、倉儲和員工集體宿舍為一體的生產型合用場所;二是集商品貿易、貨物儲存和住家為一體的經營型合用場所;三是集娛樂、餐飲、休閑、保健等經營服務、員工集體宿舍、食堂以及住家為一體的服務型合用場所。
近期,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不斷增多,尤其是個體私營經濟更如雨后春筍般來勢迅猛,各街道各鎮不斷涌現出家庭式的小作坊、小企業以及集從業人員住宿與經營、儲存、生產為一體的小規模的銷售、服務、加工等經營性合用場所。諸如此類的合用場所由于相對規模小、經營成本低、擁擠混亂、條件簡陋,具有較高的火災危險性,火災隱患十分突出,既造成過諸多的重大火災事故,也形成了“小火亡人”的顯著特點。
下面本文結合當前形勢特點,對如何有效整治合用場所火災隱患進行探討。
要對合用場所進行整治,我們就必須承認當前合用場所分布的現狀:類型多,總量大,基本上遍布了每個城市的每個角落,尤其是在城鄉結合部、鄉鎮街道。其中,發生火災后危險性最大、容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是生產型和服務性合用場所,比如三合一的小作坊、有員工住宿的足浴城等等;數量最大的是經營型合用場所,比如沿街一層為商店,二層以上住家的建筑。現階段,出于警力有限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考慮,我們對合用場所的整治也要明確工作的重點,考慮到起火之后造成人員傷亡的嚴重程度的不同,現階段我們要將整治工作的重點放在生產型和服務型合用場所中來,將我們有限的警力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各級消防部門和公安派出所應該對轄區內的有員工住宿的小鞋廠、小制衣廠、足浴城、按摩店進行全面排查摸底,掌握其住宿情況,推動這些場所進行整改,將住宿人員搬離,或者是進行充分的物理隔離、設置人員專用的疏散通道。同時消防部門還應當會同建設、工商等部門研究制定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進一步明確合用建筑的法律界定和防火要求,這樣才能使合用場所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做到有據可查,有法可依,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火災危險性,更好地遏制和減少合用場所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發生。
合用場所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既有基層政府為搞活經濟,提高GDP總量,大力發展個體民營經濟,對“三合一”建筑治理不力的原因存在,也有私企老板、個體工商戶、普通大眾為改善生計,有意或者無意忽視消防安全的因素存在,要整治合用場所火災隱患,也必須承認這一基本現實。在整治生產型、服務型合用場所時,考慮到這些場所可能是鄉鎮、村的重要稅收來源,也解決了大量的人員就業問題,消防部門要推動派出所、鄉鎮安全辦、安監部門將這些場所納入日常檢查的重點,發現存在合用問題時,提請縣區政府、鄉鎮街道和社區出面,推動鄉鎮街道的安全辦、安監、工商、公安派出所共同開展執法,一方面,消防部門可以利用好臨時查封、責令三停、罰款等法律手段,督促其投入資金進行整改,另一方面,對不具備整改條件的,可以考慮直接由政府、部門出面,督促單位進行整體搬遷,推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取締拒不整改的單位營業執照。在整治沿街的小面積的經營型合用場所,往往樓下的店面就是樓上一家幾口人的經濟來源,要徹底整改這一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結合城區改造、棚戶區改造、新農村建設等進行統一規劃、逐步解決。
合用場所為改建建筑,有的設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內,有的設置在同一幢高層建筑物內,有的是租賃或利用倒閉的廠房,有的是由民用住宅改建的,并不適合作為經營生產、加工、儲存、住宿等用途,有的甚至將人員住宿場所設置在簡易木閣樓和木質夾層內,其建筑內部裝修、生產功能分區、職工宿舍的布置都由企業經營者自行安排,隨意性極大,消防安全管理混亂,普遍存在經營生產、加工、倉儲等與住宿場所無防火分隔,建筑耐火等級低,防火間距小,疏散通道不暢,消防水源缺乏等消防隱患。此外,業主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責任主體意識,只重利益,忽視安全,消防安全意識匱乏,滅火和逃生技能不足,對火災存在僥幸心理。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就必須同時采取技防措施和人防手段。在技防措施方面,一是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分別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二是樓梯間和人員住宿場所必須具備自然排煙條件,三是設置簡易噴淋或者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人防手段上,要從源頭上嚴格控制“三合一”建筑模式的形成,把握“在經營(含生產、加工、儲存等)建筑內,不得設置人員住宿場所”的設計原則,立項、設計等環節中必須明確使用功能,嚴格控制建筑設計中的“三合一”建筑形式;城建和消防部門應控制業主擅自變更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嚴禁將居住樓改為生產型建筑,更不允許改為集經營、儲存、生產作坊為一體的“三合一”建筑;工商部門核發營業執照時,必須確定是非合用場所后方可辦理。同時,要積極發動新聞媒體、相關部門以及場所自身開展相應的宣傳教育工作。對業主的宣傳,應通過具體活生生、血淋淋的火災案例進行教育和說明,使其知道合用場所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必將人財兩空,從而推動業主積極整改;對員工的宣傳,應充分指出企業合用現象對其生命的威脅,使其認識到危險性而自覺抵制。對廣大社會群眾,重點闡明合用對其家庭、社區、鄉村和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使其能主動投入整改,對發現的問題能夠積極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