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悅
【摘 要】獨立書店的成功與失敗對同樣面臨學生學習方式和閱讀方式發生轉變的高校圖書館具有啟發意義,獨立書店的環境文化、活動文化、服務文化的建設對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提供了思路。加強高校圖書館文化中心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讀者流失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獨立書店;讀者流失
在網絡閱讀廣泛普及的今天,作為主要把實體圖書為讀者閱讀對象的高校圖書館面臨讀者流失的問題。雖然傳統閱讀方式某些獨特的優勢是網絡閱讀不具備的,不過在數字化浪潮的席卷下,圖書館必須面對讀者流失的現實。高校圖書館必須要主動革新,才能從容面對因為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帶來的閱讀方式的轉變,以及這種改變造成的尷尬局面。作為高校中的一個公共空間,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學生學習、閱讀的場所,更是校園文化的引領者。就像獨立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高校圖書館也是一座學校的文化中心。面對市場的風云變化,有些獨立書店始終高舉理想的旗幟逆風揮揚,總有一些書店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道路,摸索出了新的經營模式,創造了新的市場格局。由于高校圖書館和部分獨立書店所共同面對的讀者群的相似,由于兩者所共同面臨的讀者閱讀方式和圖書獲取方式的轉變,所以研究這些獨立書店經營模式的成功與失敗,對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是有所助益的。
1 獨立書店的內涵
獨立書店強調自身的獨立性,它不依附于任何單位或者機構,是指在國營書店以外的,經營各具文化特色和不同學術類型書籍的書店, 獨立書店選書往往較連鎖書店的選書更小眾,它不僅僅是依據銷售市場來判斷讀者的閱讀需求,而是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堅持提供有深度的不受潮流影響的閱讀資源。正是這樣的堅持,才讓出版市場不至于徹底被連鎖書店和網絡書店所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出版市場的多元化和健康發展。[1]
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大多并不是指望書店賺取多高的利潤,事實上獨立書店是一個薄利的行業,創辦者們或為了實現一個開書店的理想,或為了對一部分讀者提供他們需要的書籍,或為了給一座城市提供一個精神的棲息地。但是,獨立書店屬于零售書業,畢竟要考慮文化與商業的平衡。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獨立書店面對比高校圖書館更加嚴苛的環境,他們在選書、讀者服務、業務創新等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嘗試以求生存。
2 獨立書店的失敗與成功
從2000年至2004年,獨立書店有70%以上轉型、歇業、倒閉。自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書店歇業倒閉潮開始,當時廣州的“三聯”、北京的“第三極”、“風入松”、廈門的“光合作用”、上海的“季風”等知名書店紛紛關張或者遷址。究其原因,無外乎大眾閱讀量減少、消費者傾向于讀屏和碎片式的網絡閱讀,還有租金上漲、網絡銷售打擊、連鎖店低折扣銷售、人工成本上漲等原因。[2]
在這個行業的轉型中,也有通過經營模式創新、文化營銷、新媒體等方式平衡了文化與商業的獨立書店突出重圍,獲得新生。如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嘗試了延長經營時間,書店24小時不打烊,通宵營業首晚的銷售額破萬。同時,在國家扶持和免稅等優惠政策的扶持下,該書店健康存活。[3]南京先鋒書店2013年被CNN評為中國最美的書店,它從最開始的17平方米的單店發展到七家連鎖店面,其中五臺山單店面積達3860平方米。這幾家連鎖店各具特色,先后開業的南京博物館新生活書局、總統府店、美齡宮店具有民國主題特色。先鋒書店在2008年開始把文化創意產品納入自己的經營當中,獲取的利潤補貼了圖書生意,書店+創意館+咖啡館+文化沙龍的書店模式可謂是獨立書店轉型的一條新路。[4]
3 為了留住讀者要調整高校圖書館的未來建設目標
高校圖書館不存在租金壓力,不存在跟書店一樣的市場競爭,國立高校圖書館依托政府辦學,也不存在用工成本的問題。高校圖書館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有限的經費購置高質量的文獻資源,如何對已有館藏進行利用,挖掘館藏的價值。當然,由于還要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圖書館會建立文獻保障體系,會開展課題跟蹤、科技查新、文獻評價等信息服務工作。由于很多高校圖書館會把電子圖書館納入自己的戰略規劃,那么就更要思考作為實體建筑的圖書館未來的建設目標。未來的圖書館作為高校的公共文化空間,它所具有的文化傳承的作用,它對教學、科研以及學科建設的輔助作用還是注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存在價值。高校圖書館要思考如何使自己成為學校的文化中心,如何更好的引領校園文化,如何成為育人的第二場所。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首先就要更好的滿足讀者的需求,反過來說,把圖書館建成高校的文化中心,也是為了留住讀者,也是為了不斷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4 高校圖書館如何借鑒獨立書店的成功做法
圖書館的環境文化可以從圖書館建筑、圖書館內部裝飾、圖書館標識系統、圖書館館藏分布等體現出來。獨立書店往往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氛圍,給消費者創造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臺灣誠品書店一直倡導的“場所精神”指在特定的場域中,人、活動、空間交互作用所生的動態的氣質和氛圍。成都方所的文化空間便融合了哥特式大立柱、藏經閣、時光穿梭方舟,整個空間調高近8米,讀者進入這個空間便有一種如夢幻般的感覺,讀者會被這里的精神性吸引,僅2014年,方所廣州店客流量達250萬。高校圖書館要注重閱讀環境的塑造,高校圖書館怎樣契合學生的精神氣質。高校的學生是青春、自由和活躍的,同時,他們又是追求真理、銳意進取的。整個圖書館應該開闊、明亮、整潔,館內最好設計一些體現本館文化積淀的人文景觀,使學生感受到文化氣息。館內的燈光、桌椅和書架的擺放要營造出一種讓人身心放松的氛圍,給人一種可以沉靜下來讀書的感覺。墻壁、立柱上可懸掛字畫、名人名言,甚至是學生們自己的攝影和書畫作品。獨立書店在環境氛圍的營造上可謂“用盡心機”,有些書店會在部分區域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甚至會舉辦烘焙課程或者咖啡手沖課程,整個空間彌漫著誘人的香甜氣味,也有在自家餐廳提供書中介紹的美食,種種做法使得讀者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感官都感受到了濃濃的文化氣息。
高校圖書館的活動文化是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有些獨立書店正是憑借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北京的單向街書店便是以提供免費的文化沙龍聞名,文化名人的演講和創作者現場交流使得原本靜止的閱讀空間變成了充滿流動信息的空間,這樣一個公共空間提供了青年人接受不同思想和交流的平臺。高校圖書館經常也會舉行各種學術報告和信息檢索方面的培訓,但是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互相交流、談話的場所的館并不多,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高校圖書館應該提供一個場所讓學生開讀書會、小型音樂會、詩歌朗誦會、聯誼會。
圖書館文化可以通過服務文化體現出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亟待從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獨立書店會主動發起讀者感興趣的活動,并運用新媒體進行網絡宣傳,讓活動訊息出現在讀者的個人電腦和移動終端上面。這種方式將線上的社交轉移到了線下的社交,讀者們被吸引到了書店,來自外地的旅行者甚至會把書店作為行程中的一站,這樣一來書店成了一個社交的場所。獨立書店通過在網絡社交平臺上發布推薦書目和訂閱通知,增強了讀者對書店的認知,提高了他們的忠誠度。[5]高校圖書館同樣可以利用現代網絡社交平臺來宣傳自己,聯系讀者。在閱讀方面,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按中圖法來對館藏書進行布局,而獨立書店會推出主題書展,會設立專柜陳設各種細分領域的好書。這種方式對于讀者來說無疑具有吸引力,和網絡社交平臺推薦書目一樣,這種方式實際上是起到了一種文化推薦的作用,同時起到了一種閱讀引領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可以借用這種方式建立不同閱讀區,比如暢銷書閱讀區、推薦好書閱讀區、主題閱讀區等等。
5 總結
獨立書店是一個個充滿個性的存在,它們的經營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就連同一家書店開設在不同地方的單店都不是重復同一個模式,而是根據所處的地域的文化需求,所面對的周邊讀者群以及經營者自身的想法打造獨特的閱讀空間。同樣的,高校圖書館在借鑒獨立書店的做法的時候,要把自身放在外部大環境中去,充分考慮學校的發展方向,與校園文化共同發展。高校圖書館應該在不斷吸取其它同類機構的養分的同時,還要不斷自我創新,不斷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因為學生們是永遠不會拒絕一個美好的圖書館所帶來的美好校園生活。
【參考文獻】
[1]http://zh.wikipedia.org/wiki/獨立書店[OL].
[2]高旋.回不去的城市文化客廳[J].全球商業經典,2014(5).
[3]李北辰,胡鈺.獨立書店的突圍三聯書店24小時不打烊[J].決策探索,2014(5).
[4]賈華瑞.獨立書店的生存樣本[J].出版人,2014(3).
[5]趙佩娟,黃悅.從豆瓣營銷透視我國獨立書店的生存之道[J].新聞世界,2014(11).
[責任編輯:侯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