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鋒 張慧君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54)
醫院文化是醫院的重要資源,它的存在為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對促進醫院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醫院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積極作用,通過志愿服務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人際關系,推動醫院和諧發展。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的發展趨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者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則該國家或地區就進入社會老齡化階段。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8831709人,占總人口的8.87%。①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發展,把做好老年人工作、促進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當成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來抓。我國政府于1982年成立“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簡稱“全國老齡委”),并于1983年4月正式被批準為常設機構。“全國老齡委”的成立,為迎接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從思想、組織、理論、物資等方面做了準備工作。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政府也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退休政策,研究探討適宜的退休年限,為社會創造價值。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議延遲退休年齡;2008年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見》,提出根據離退休干部身體狀況、志趣愛好和專業特長,鼓勵離退休干部面向社會、面向群眾、面向基層,發揮其積極作用。
我院現有離退休職工已達837人,大部分常年從事醫護教研工作,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是我院一支不可忽視的人力資源力量,而且很多人愿意繼續參與社會活動,豐富自己的退休后的生活。美國學者霍曼·基啞克、喬恩·亨德里克斯和戴維斯·亨德里克斯研究老年人社會參與,他們提出志愿組織已經成為促進老年人與社會結合的重要機制。②老年人參與志愿活動能夠擴大其退休后的生活圈,防止與社會的脫節。帶有公益形象的志愿服務有助于緩解老年人因退休后產生的失落感。
老年志愿活動是老年人先是從自己的意愿出發進行志愿活動,在個人行動中影響其他的老年人,進而逐漸形成老年志愿服務隊伍,而這些活動提升了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自信。在我國老齡化的趨勢下,老年人結合自身專業特長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提升自身主觀的幸福感的同時也促進了醫院和諧文化的形成。
我院老年人開展志愿服務有其獨特性:一是,專業性強,剛離開工作崗位的他們在長期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的社會經驗、文化知識、技術專長、業務能力,并沒有因為離開工作崗位而丟失,有著專業的職業技能;二是,服務性強,對志愿服務對象進行專業的需求分析,開展的志愿服務有針對性;三是,受益面廣,每一個人都樂于接受健康養生知識,開展志愿服務的范圍廣。四是,時間充裕,離開工作崗位后,很多老年人有充足的時間來做公益事業,參與志愿活動,時間靈活。
2.2.1 有助于老年人發揮“余熱”
志愿服務可以將富裕的人力資源與人才緊缺的領域整合給予和需求對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積淀于老年人思想中豐富的閱歷、知識、經驗,是我們寶貴的人力資源,通過鼓勵老年人參與志愿活動,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落實“老有所為”,使老年人在工作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2.2.2 有助于社會穩定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給社會、家庭以及經濟的發展都帶來一定的影響。鼓勵老年人參與志愿活動,可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對實現家庭的和諧、社會的穩定、為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2.2.3 有助于醫院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和諧的醫院文化
尊老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老年人參加志愿活動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賦予了新的意義,它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落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和諧醫院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志愿服務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充分發揮老年人的聰明才智,他們是大有作為的。有的老年人用學到的知識引導周圍人,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事物、新問題,做好子女及親友熟人的思想工作,為化解社會矛盾盡義務;有的做老年人的服務工作;有的熱情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學到的理論,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出力等。因此提倡志愿要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
為身邊的高齡、獨居老人群體提供志愿服務,開展“小老人幫助老老人”活動。志愿服務對象大多為高齡、多病、獨居的老人。志愿服務活動的特點是需要志愿者的長效性、持久性的關愛。獨居、多病老人因身體原因,不能出遠門,我院老年志愿者經常去探望這些高齡老人、為他們拿慢性病藥物、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其中有醫務工作者志愿者服務隊。他們積極響應醫院的號召,參與基層義診,多次赴近郊農場醫院、在院內開辦健康講座,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為基層百姓服務;有以興趣特長組建起來的文藝服務隊,開展義務舞蹈隊參與社區廣場舞等大型活動等,以健身為目的,豐富退休職工的文化娛樂活動。
與居民建立長期聯系,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志愿服務活動。為居民測血壓、宣傳健康知識。通過宣傳、教育,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優質服務。
老年志愿者對老年人自身及醫院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院老年志愿者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要促進老年志愿者發展,壯大老年志愿者隊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從老年人意愿出發,培養積極的養老觀念。積極養老觀不僅強調老年人物質生活保障,還強調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實現老有所為。做到“老有所為”就要將老人的意愿和志愿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老年人參與志愿者活動也是對積極養老觀的踐行。
第二,互助自助。剛退休后的人們是目前老人們的主力,也就是通常稱之的“低齡老人”,他們是需要通過自助互助的文化建設來激發身上的潛能。參與志愿者活動既滿足了發揮余熱、繼續奉獻社會的需要,又實現了體現自身價值的愿望和熱情。
雖然目前在志愿者方面的制度較完善,然而在老年人參與志愿活動方面還有所欠缺。我院應從醫院文化建設層面將老年志愿者活動規范化,促進各項志愿活動規范有序的開展,從而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從事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制定相關激勵機制,維持老年志愿者參與熱情,提高老年志愿者的社會認同感。
志愿服務精神作為醫院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功能,能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能使員工為醫院總體目標的實現而共同努力。老年人是志愿服務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倡導老有所為、鼓勵“參與志愿活動”。老年志愿者在參與醫院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內在號召力,它好像一種黏合劑能把有共同愛好、共同追求的人們聚集起來,并充分地調動其中的每位成員的集體感,激發每位成員為醫院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注釋:
①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査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2011年4月28日[R].
②張奇秀.高校離退休教師人力資源利用研究:以湖南某高校為例[D].2010.
[1]吳捷.城市低齡老人的需要、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
[2]唐余光.倡導老有所為鼓勵發揮余熱[J].保山師專學報(綜合版),1997,6.
[3]牛青.城市老年人社區參與研究——以北京市J社區為例[D].首都經貿大學,2012.
[4]賴劍嗚.老年人的參與是積極老齡化的關鍵[J].
[5]李佳綺.老年人社會參與制度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
[6]柴慧琛.城市退休老人的社會參與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3.
[7]軒希.離退休老年人社會支持、自尊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理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
[8]張奇秀.高校離退休教師人力資源利用研究——以湖南某高校為例[D].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