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珍
(冠縣園林管理處,山東 冠縣252500)
城市園林植被的綠化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能夠緩解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那么在城市園林植被的綠化過程中如何防治病蟲害呢?本文將對此加以論述。
隨著國外的園林種植方式和植物的不斷引進,在技術和物種不斷豐富的同時,一些具有危害性的病蟲害和未經檢測的危害性的病蟲也在我國城市園林中蔓延。
城市“三廢問題”、“溫室效應”等城市環境的破壞直接造成了土壤、溫度的破壞,導致了園林植物的生產和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減弱,使之無法對抗病蟲的侵害。
城市的熱島效應使得城市園林植被的溫度常常要比郊區高出3-6℃。這種條件下不僅會影響植物病蟲害的生長速度和生活周期,也不利于人們控制和消除病蟲害。
植被落葉也會極快被清理干凈,無法使之進入正常的循環系統之中。同時,病蟲害天敵系統相對脆弱,病蟲害經過城市生活的長期適應,極易導致變異,并且園林中為了景觀設計,常常引進一些花卉,這樣容易逃過檢疫系統,導致危害性的病蟲害在地區間傳播開來。
預報和防治若是及時,病蟲害的數量將會得到很可觀的抑制。但是,目前的城市園林建設對于病蟲害的預測防治并不完善,這樣就不能對病蟲害的生長習性進行檢測,不能及時的防治。另外,人工誘殺,保護天敵等防治技術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廣,防治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中。
對于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還是要以預防為主,加強植物病蟲害的檢疫,例如設立合適的觀測點,可以采用黑光燈、糖醋液等來誘導病蟲害;并且對主要的、破壞性大的病蟲害進行分類,觀測其分布情況、生長習性等,及時發布預報,科學的指導防治措施,來提高防治的效果。
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進行對園林植物及其植物病蟲害的有效檢疫在城市園林植苗的選用、引進、栽種的過程中都要進行科學的檢疫,杜絕危險性病蟲的傳進、傳出,及時的檢測,并將其消滅。
在城市園林營造綠色體系的過程中要加強園林植被的多樣性建設,避免規模形式單一,來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對病蟲害的自我調控能力。科學的搭配樹種之間的布局,建立合理恰當的植物群落結構。因此,在考慮城市園林建設美觀性的同時,要合理的搭配植物的品種,讓自然控制病蟲害的因素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控制園林植物病蟲害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
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并且其防治的措施需要在每個栽培和養護的過程中得到體現因此園林中管理、維護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防治的效果。加強園林管理人員的素質,使之充分了解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有條件的成立專門的園林植物保護技術小組,來專門負責防治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預測和治理工作。
在化肥的選用方面,多選擇生物農藥,因為在植物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生物化肥可以保護天敵,對人和牲畜的危害性較小,對環境的危害程度也較低,比化學農藥對于病蟲害的防護更加具有持久性。除此之外,要合理的選用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化學藥劑,并且只在必要應急的情況下施用。施用的過程中要注重變化,品種和其混合搭配。在使用技術方面要加強改進,尤其是化學農藥,要提高其利用率,保證生存環境的空氣質量。
首先,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其方法是利用害蟲對某種物理因素的反應規律,主要的措施包括毒餌誘殺、燈光誘殺、阻隔上樹等的防治方法。其次,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是指應用有益生物及其產品來抑制或者消滅病蟲害,主要的措施包括:利用昆蟲、細菌、有益動物、昆蟲激素等來治理。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化學防治的方法,最常見的是利用有毒的化學藥劑和某些具有特異性的藥物來消滅病蟲害,特別是對于一些大面積嚴重性的病蟲害,使用化學方法最為行之有效。
城市園林建設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是維系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生態措施,在城市園林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以生態科學為理論,與城市園林植物的病蟲害防治相協調,既要控制植物病蟲害對植物的危害,又要保護城市的生態平衡,既要減少資本的投入,又要提高經濟效益。從根本上控制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保證城市園林建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