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浩章 青
(1.中國商飛公司,中國 上海200120;2.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中國 上海200241)
民用飛機運營支持,是民用飛機制造廠商面向飛行、機務、航務、乘務、以及地面保障等航空器運營專業需要,立足于航空器產品全壽命周期的運行安全、可靠和經濟要求以及持續改進需要,為航空器運營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等環節提供技術、航材、資源、人力、培訓、設備等全方位的及時、準確的服務,使飛機運營正常、可控。
民用飛機運營支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隨新機設計活動開始直至機型退役而結束,貫穿于飛機方案論證、產品設計、生產、交付、運營的全壽命過程,是綜合了傳統的飛機設計、制造、可靠性工程、維修性工程、安全工程、適航技術與管理、工業工程、物流工程、信息技術、管理學、教育學等專業逐漸發展形成的新專業領域。具體可細分為:飛行訓練工程、維修培訓工程、航材工程、維修工程、技術出版物工程和飛行運行支援工程等專業。
民用飛機研制第一階段的工程設計和第二階段的制造工程,無論其概念還是專業內涵,已經是大眾熟悉和廣泛認可的,而第三階段即運營支持,同樣有很豐富的科技內涵,它既不是飛機設計和制造專業的簡單延伸,也不從屬于傳統的“四性”專業范疇,在理念上運營支持要向上游的設計制造滲透,保證在飛機研制階段充分考慮飛機投入運營后的支持需要,在技術上運營支持工程要與設計工程、制造工程是一種對接關系,既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又相互獨立。運營支持的特點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
(1)交叉性。運營支持技術具有設計、制造和民航運輸相互交叉,工程技術與管理科學相互融合,全系統全壽命統籌規劃,新方法新技術綜合運用等交叉性的特點。
(2)歸屬性。通過運營支持使機隊安全、高效運營,是飛機制造商的責任和義務,飛機制造商必須協助航空公司使飛機安全飛行,滿足適航管理當局的基本安全需求。
(3)高技術性。民用飛機運營支持有別于一般意義的客戶服務,其涉及到的專業范圍廣、綜合性強,具有很高的技術性要求。
(4)系統性。運營支持不僅僅是售后服務,它與飛機設計、制造和飛機運營整個過程的關系密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5)法規性。民用飛機的運營支持活動必須執行相關的適航標準和程序。
我國的民機運營支持發展現處于起步階段,針對渦槳支線飛機、新支線飛機和大型客機,國內的航空制造企業正在逐步構建相對獨立、適應市場需求的民機運營支持體系,并在客戶培訓、技術出版物、航材支援、維修支援、運行支援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伴隨著法規與標準、飛機專有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我國的運營支持還無法與國際行業發展趨勢和國內的市場需求相適應。主要表現在:
(1)觀念落后。國內民機制造企業對運營支持缺乏系統的理解和研究,尚未形成相對科學、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業務規范。
(2)技術薄弱。運營支持關鍵技術的系統研究尚未全面展開,還不能充分貫徹客戶的使用要求和維修要求,尚未形成科學完善的維修性、可靠性設計評審體系及設計保障機制。
(3)數字化、信息化水平低。數字化、信息化應用缺乏深度和廣度,不具備有效的數字化運營支持平臺和網絡。
(4)設施、設備不完善。在高端飛行模擬機、電子飛行包、全動乘務訓練設備等運營支持核心產品方面,缺乏自主設計和制造的能力,多數核心設備依賴進口,相關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5)人才匱乏。運營支持產業相關的各類人才緊缺,如維修人員、飛行員、飛行教員等,尚未形成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
如同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樣,運營支持技術也經歷了漫長的進步和演變,比如產品的維護維修,民用飛機發展的初期,實踐的是“壞了再修,哪壞修哪”,之后才有了“定期維護”,再后出現了“視情維護”,目前,定期維修和視情維修仍然是大多數民機維修方案的基礎。20年前,美國在JFS項目上,第一次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其特點是把“定檢”發展成為“預測”,即依據對產品可靠性分析和歷史的使用經驗,通過對產品維修對象相關參數的監控來預測其出現安全隱患的時間和狀態,以最有效的利用維修對象的剩余安全余度,達到產品最好的安全使用經濟效果。這種新技術發展趨勢可以描述為:
(1)數字化。運營支援的數字化,首先就是基于客戶服務的工程數據管理和構型管理;在核心業務層面除了前述的健康管理技術外,則是3D技術、遠程互動技術在培訓、技術資料和工程技術等領域的廣泛使用,以及數字化編碼技術在航材物流系統的使用、外場數字化便攜工具的推廣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將使運營支持全面提升成為與數字化設計制造相匹配的系統,實現工程數據在技術層面的無障礙流通。
(2)網絡化。利用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建立全面、高效、安全、可靠的支持民用飛機運營的通信網絡和集成平臺,支持客戶服務的個性化、客戶支援的協同化、技術文檔的電子化、數據與流程的一體化;建立全天候的快速響應機制,向客戶提供365天,7×24小時不間斷的運營支持,能夠隨時隨地服務客戶,讓客戶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資料信息和技術支援,為用戶節省時間和成本。
(3)實時化。新技術發展的方向是要最大化的分解維修單元,研究相應的狀態變化規律并以此制定維修單位的實時監控方案,解決超長距離(飛機遠洋航行)、大量參數(數百架飛機而單架飛機監控參數可達數百個)和復雜傳輸環境(高空大氣環境)的實時傳輸,以及數據有效性的判讀等問題。
(4)智能化。未來故障診斷和排故應是以飛機的健康管理為基礎的,根據飛機的實際狀態確定最佳使用方式和維修維護時機,為飛機發揮最大使用效能和采取最佳使用維修維護方案提供支撐和保障,這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其成果的最終表現形式是維修診斷和排故技術的智能化、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的智能化等,這也是維修工程知識管理的必然成果。
國際民機制造商已經紛紛建立或致力于建立完整的運營支持體系,以為客戶提供快速、可靠、低成本、網絡化、信息化的服務為目標,建設完備的、先進的客戶服務網絡和設施。
我國民機運營支持技術應向數字化、網絡化、實時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適應民機運營支持市場需求,通過理念更新、技術突破,產業推廣,人才培養等齊頭并進,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整體服務水準,形成我國民用飛機運營支持能力和產業鏈,成為國家民機制造業和民航發展的重要支撐與橋梁。
[1]民用飛機客戶服務入門[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6.
[2]成磊.空客以優質的客戶服務增強競爭力[M].航空維修與工程,2005(1).
[3]Going for gold[J].MROManagement,2010.
[4]www.myboeingfleet.com[OL].
[5]www.airbusworld.co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