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鵬+張彤彤



[摘 要] 俄羅斯農業資源豐富,近年來糧食產量呈波動增長趨勢,在肉類和家禽產品產量實現穩步快速增長的同時,牛奶以及雞蛋產量略有起伏,俄農產品出口不斷創造新高,在國際市場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因其畜牧業并不發達,肉類等產品主要依賴進口。俄羅斯農業發展中還存在農業自然環境差異大,可耕地分布不均,農業政策效果不理想,農業科研人員流失,科技創新投入不足,農業勞動力嚴重匱乏等問題。為進一步加強黑龍江省對俄現代農業合作,提出黑龍江省應打造對俄農業技術合作平臺,加快發展生產全產業鏈經濟,打造對俄農副產品出口加工基地,擴大境內外農業園區規模等對俄建議。
[關鍵詞] 俄羅斯;黑龍江;農業合作
[中圖分類號] F74 [文獻標識碼] B
一、俄羅斯農業發展情況分析
俄羅斯農業資源豐富,擁有全球10%的可耕地(約4億公頃),其中優良肥沃的黑土占世界黑土的55%。俄羅斯人均可耕地為0.85公頃,位列全球人均可耕地面積的前五位,超出全球平均水平4倍。但受氣候和地理因素的限制,俄羅斯農業活動的范圍大約僅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2.9%,其中約60%用于農作物生產,剩余的大部分為牧場和草地。
2011年,俄羅斯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4357.2萬公頃,占總種植面積的56.84%。由于俄羅斯糧食的消費結構以小麥為主,小麥的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在其他糧食作物中,黑麥、燕麥和黍2011年產量下降超過50%,分別為1999年的35.7%、57.1%和51.3%,蕎麥和水稻的產量較不穩定,玉米的產量則保持了加快增長勢頭(見表1)。
2012年俄羅斯糧食產量下降為7040萬噸,主要原因是不利氣候條件的影響。2012年,其他主要農作物產量也有所下降,向日葵產量下降了18%,甜菜和馬鈴薯產量分別下降了9.7%和10.1%。2013年,俄羅斯糧食產量9240萬噸,比2012年增長30.3%,2014年俄羅斯糧食產量超過9500萬噸。
2012年俄羅斯肉類和家禽的產量1122萬噸,比2008年增長83.9%。在肉類和家禽產品產量實現穩步快速增長的同時,牛奶以及雞蛋產量略有起伏,增長較為緩慢,2008-2012年,俄羅斯國內的牛奶產量在3200萬噸左右浮動,2010年以后雞蛋產量基本保持在405億個左右(見表2)。
表2 2008-2012年俄羅斯主要農畜產品產量
數據來源:俄羅斯聯邦統計局
2014年俄農產品出口額達189億美元,同比增長16.5%,創下歷史紀錄,主要是由于小麥(增幅60.4%)、大麥(72.5%)和植物油(22.5%)的出口量大幅提高。
從2001年起,俄羅斯從糧食純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出口量逐年增加(2010年除外),2001年谷物出口為271萬噸,2012年增至2106萬噸。2001年糧食出口金額為3億美元,2012年糧食出口金額達45億美元。俄羅斯糧食出口主要是小麥和大麥,目前,俄羅斯是糧食出口大國,在國際市場中占有重要位置。
俄羅斯雖然是糧食生產、出口大國,但其畜牧業并不發達,國內生產一直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每年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2000年俄羅斯農產品進口額為30億美元,2008年增至80億美元,2014年397億美元,比2013年下降了8%,這與2014年俄羅斯全面禁止從制裁俄羅斯的國家進口農產品有關。農產品進口商品中,主要是肉類、水果、蔬菜,進口來源地主要是歐盟、巴西、美國和中國。俄羅斯每年從國外進口各種肉類商品約280萬噸,蔬菜約270萬噸,水果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二、俄羅斯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自然環境差異大,可耕地分布不均
俄羅斯有8個生物地理分布區和54個生態區,70%的領土被認為是有風險的農業地區。由于以旱地栽培為主,不利的氣候條件限制了俄羅斯可用農業土地資源的開發。永久凍土地區達到11億公頃,相當于整個國土面積的60%,只有大約7億公頃可被作為農業用地,然而能生產的農業用地僅相當于總土地的13%。
土地地區分布不均且土壤腐蝕嚴重、土質退化。不同地區的可耕地在土地總量中的占比從5%到10%不等。可耕地主要位于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南西伯利亞部分、草原和樹林草原交匯區以及南部的森林地區。相當數量的可耕地和干草區集中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黑土帶和北部的樹林草原交匯地區。
此外,俄羅斯自然災害頻發。2010年的大干旱造成俄羅斯農業的大幅減產。但俄羅斯人均可耕地面積很高,約為0.9公頃。總體來說,俄羅斯晝夜溫差大熱量不足、農作物生長期短、降水量不足等氣候條件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是阻礙俄羅斯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農業政策效果不理想
2007年7月,俄羅斯頒布了《2008-2012年農業發展、農產品市場調節、農村發展規劃》,這是俄羅斯頒布的第一個農業發展規劃,并規定每五年出臺一個新的農業規劃。此后,俄羅斯農業實現了該規劃2008、2009兩年的發展目標。(見表3)。
表3 2008-2012年俄羅斯農業發展計劃主要經濟指數
(單位:%)
由表3可知,農業中實際資本投資落后于五年計劃中設定的指數。同時2010、2011年農業投資將仍然低于目標值。可見,盡管2008-2012年俄羅斯農業規劃雖然制定了具體的完成目標,但是由于政府政策執行力度不夠、自然災害等原因,農業政策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2012年7月俄政府提出《2013-2020國家農業發展計劃》,最主要的目標是把政府支持由利率津貼轉移到對農民更加直接的支持,以達到提高農民生產效率和收入。另一個俄羅斯國家農業發展計劃的優先領域是改良土壤。但是,最新《2013-2020國家農業發展計劃》僅僅在綱要中規定了各級政府在農業發展資金投入所應該承擔的比例,沒有推出切實可行的實行措施,農業發展戰略規劃還只是停留在政府戰略層面。endprint
(三)農業科研人員流失,科技創新投入不足
俄羅斯擁有強大的農業科研力量,幾乎境內各地都建立了與農業相關的科研機構,據統計,俄羅斯國內擁有各類農業單位374個,各類試驗教學基地528個,共9.4萬名農業技術人員。俄境內農產品中大概有3200多個品種是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
俄羅斯在作物遺傳育種、土壤保護、植物保護、生物技術和畜牧業生產技術等領域,處于世界科技領先地位。如在作物遺傳育種方面,俄羅斯培育出世界上超高產黑加侖品種;烏拉爾農業科學所培育出超高產、早熟、抗旱、抗疫病馬鈴薯品種;巴什基爾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培育出高產冬小麥品種;俄羅斯大豆研究所培育出大豆新品種。然而,近年來俄羅斯農業科研人員數量卻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從事農業科研人員收入相對其他行業從業人員收入偏低,直接導致農業科研從業人員流失嚴重,嚴重制約了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升。俄羅斯農業技術研發投入的資金不足,推動最新農業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不夠,沒能實現以科技促進農業發展和用農業發展成果反向支持農業科技研發之間的良性循環。
(四)農業勞動力嚴重匱乏
2008年以來,俄羅斯農村人口和農業從業人員的數量呈下降態勢,農村人口減少數量大大超過城市。2008—2012年,俄羅斯農村人口數量由3820萬降為3730萬,俄羅斯經濟活動中農業從業人員占比分別為10%、9.8%、10%、9.9%、9.7%。相對其他經濟活動中從業人數來說,農業從業人員占比過低,農業勞動力明顯不足。
三、加強黑龍江省對俄現代農業合作的對策建議
根據黑龍江省全面加強對俄全方位合作的要求,結合《黑龍江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應把對俄農業合作納入重要位置,加快推進對俄現代農業合作,擴大對俄農業投資和技術合作,為確保中俄兩國糧食安全做出新貢獻。
(一)打造對俄農業技術合作平臺
農業技術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確保中俄糧食安全的關鍵要素之一。建議雙方建立高水準的對俄農業技術合作平臺,通過與俄方政府、企業多層次的磋商、對接和交流,推進對俄農業技術合作,為雙方農業科研部門、農業企業提升技術合作層次,共同推進農業技術領域的務實合作服務。根據雙方農業企業發展要求,定期組織企業互訪、技術合作洽談活動;推動雙方農業機構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研發;與俄羅斯中小企業聯合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雙方農業企業推介技術合作伙伴。
(二)加快發展生產全產業鏈經濟
大力吸引國際優良投資,著力打造現代化跨國大型農牧企業集團,同時依托國際跨國集團的品牌、資本、營銷、渠道和國際化專業化團隊優勢,建立高標準種植示范基地,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強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和農業旅游上的合作,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提高企業效益,大力推進對俄現代農業合作。
(三)打造對俄農副產品出口加工基地
應把對俄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設作為大力發展對俄農業合作的重要渠道和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加快對俄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步伐。以省內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為重點,進一步做大做強玉米、大豆、肉牛、生豬、果蔬、飼料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建立完善的產業鏈條。充分利用俄羅斯肉類產品進口需求轉向中國的有利時機,推動以肉牛、生豬為主的農副產品對俄出口,有效帶動哈爾濱市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
(四)擴大境內外農業園區規模
積極吸引大型農業企業入駐境內農業園區,帶動對俄加工生產,提升出口加工競爭優勢,進一步壯大園區對俄出口產品加工規模。鼓勵央企、大型國企和私營企業等各類投資者采取合資、合作、獨資等形式到園區投資。科學規劃境外園區企業布局,加大園區建設開發力度,提高境外園區企業土地使用效率,完善園區建設風險補償機制,加速構建面向兩個市場的產業高地、新的區域經濟合作增長極。
[參 考 文 獻]
[1]孟祥君.創新發展理念打造發展模式努力開創商務事業發展新局面——在全省商務工作會議上的報告[R].2013
[2]索伶俐.中俄經濟合作的機遇、模式和途徑[C].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研討會論文集,2014
[3]黑龍江省利用地緣優勢發展中俄經貿合作拓展境外就業[R].發展改革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2005
[4]]楊琳,楊柳.黑龍江省邊境貿易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13(2)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