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新湘
[摘 要] 中心城市在各個經濟圈內主導著附近很大部分的產業發展,起領導推動作用。當下我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而知識服務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心城市乃至整個經濟圈發展的新動力。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聚集的動力機制包括內部的城市化水平高,專業化程度高,中心城市進入后工業階段以及外部的創新發展、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等機制。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聚集促進該城市產業結構轉型,能夠充分發揮外溢效應,使領導區域經濟發展更有力。
[關鍵詞] 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動力機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 F830 [文獻標識碼] B
一、緒論
中心城市是指在某個地域或者稱之為經濟圈內起核心推動作用的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依托該區域中心城市的有利條件。中心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中心城市往往具有成產力高聚集的特點,吸引著大量資金、人才、技術和消費。因此,較其他一般城市有著天然的經濟優勢。第二,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改革開放逐步開展,早就了一大批沿海發達城市,這些高發達城市自然輻射影響周邊區域,在該區域內具有較強的綜合社會經濟功能。第三,中心城市往往基礎建設發達,擁有較好的交通、良好的區位,也使得它成為對外貿易和信息流通的中心,帶動著整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個,起樞紐作用。由于中心城市的獨特區位及作用,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必須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經濟勢能,積極完善中心城市的經濟功能,帶動周圍城市及城市腹地的經濟發展,進而推動更大區域范圍經濟的發展。
二、中心城市知識服務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1.知識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動和發展城鎮化建設,這其中特大型中心城市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也在不斷進行。制造業不再是中心城市的發展中心,而知識服務業作為高新產業卻展現出了極大的發展潛力。我國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也在著重知識服務業的發展。知識服務業大多是新興產業,不僅包括法律咨詢、商務咨詢、金融服務,還包括一些基礎性的服務建設行業,比如醫療衛生保障、保險行業、教育行業等等。
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的聚集很大程度是為了滿足城市越來越多的生產生活需要,客觀需求直接造就了行業的蓬勃發展。中心城市廣闊的市場條件,如快速的信息流通、高新技術不斷革新,都會創造廣泛的服務知識服務需求。而反過來,知識服務業的發展也已經成為中心城市乃至整個經濟圈發展的新動力。我國現在也開始步入后工業時代,知識服務業給市場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市場經濟的影響巨大。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人才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大量的知識服務企業提供著各類專項服務,滿足了更多的社會需求。知識服務業相當于將知識資本和人才資源導入生產過程的中介,它極大地加速了生產效率。這種影響的體現在現在的制造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知識服務業的核心動力是創新,知識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中心城市聚集著大量的高新技術人才,“以人為本、積極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方向。知識服務業作為高新產業,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快速的技術革新都要求企業不斷創新。其次,規模化是未來知識服務業的一大發展方向。任何產業從新興到繁榮都要向規模化發展,規模化的一大表現就是產業聚集。中心城市當下蘊含著無窮的發展潛力,所以知識產業化在中心城市的聚集是其向規模化發展的一大趨勢。最后,知識服務業應當堅持多元化發展,從法律、金融等服務業擴展到基礎的教育、衛生等等方面,不斷打破一些制度和產業壁壘,擴大知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也有助于我國的產業結構轉型。
三、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聚集的動力機制
研究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聚集的動力機制十分必要,這有助于我們從根本上解決當下我國一些特大城市產業結構調整所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合適的建議。知識服務業同傳統產業一樣,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文主要從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兩個方向來闡釋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聚集的動力機制。
1.內部機制
(1)城市化水平高。知識服務業的發展程度與城市化水平直接相關。國內外大量研究都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其第三產業所占該地生產總值的比例越大。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大城市發展經驗顯示,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將上升0.729個百分點。[4]中心城市大多是一些國際化大都市,承載著大量的人口和社會功能,大量的人口意味著大量的社會需求,需求效應本身就是知識服務業的巨大推動力。
(2)專業化程度高。專業化是知識服務業的另一大發展驅動力。知識服務業從發展起源來看就是為了滿足特定的專業需求而不斷衍生來的,是社會分工更加合理化、細致化的結果。中心城市各個方面功能更加明確,對于一些特定的專業服務也就更加青睞。因此,知識服務業也就更容易在中心城市產生聚集,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有助于促進其協同發展。
(3)中心城市進入后工業階段。從工業化的角度來看,中心城市大多已經處在轉型時期,制造業不再是經濟的發展中心,而知識服務業正好替代制造業成為新的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在后工業階段,知識服務業產值比重逐漸擴大,產業聚集程度越來越高,這是中心城市今后的發展方向。
2.外部機制
(1)創新發展的原動機制。知識服務業是高新產業的源頭,科技創新是其發展的不竭動力。新興的知識服務產業要想改革現有的產業格局并迅速發展,離不開創新的作用。基于生產效率來研究,創新很大程度地升級當下的生產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知識服務業本身是一種專業化的服務產業,專業化的另一種要求就是創新。創新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新的服務方式,創新發展已經成為知識服務業的核心動力源。
(2)政府的引導機制。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從低效高污染的工業向新型工業化發展,從以制造業為中心到知識服務業為中心。知識服務業的發展和集聚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促導。特別的,我國的中心城市在不斷扶持第三產業,知識服務業的聚集在這種開放友好的政策中逐漸形成。高科技產業聚集特別明顯,大量的制造業外遷,知識服務業在中心城市成為發展中心。這種發展符合我國當下的產業升級和生態文明的要求。中心城市的重新規劃中對知識服務業的扶持措施,政策傾斜給了知識服務業一個寬松、開放的環境,極大地促進了這種中心城知識服務業聚集的現象。endprint
(3)市場的調節機制。從市場機制上來看,知識服務業的聚集也是其必然的趨勢。市場經濟調節下,對行業的發展方向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市場調節機制本身。市場規律下,知識服務業的需求和供給都會促進這個產業在中心城市聚集。一方面,就供給而言,知識產業需要大量的高新技術人才,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需要不斷研發投入來不斷創新,這些只有中心城市的有利條件能夠滿足;另一方面,從服務對象來說,知識服務業服務于需求各種專業化的知識的人群,中心城市聚集著大量的潛在的客戶,這業使得知識服務業聚集。另外,聚集的知識服務業可以視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資金、人才、技術、信息在系統中快速流通,具有很大的市場活力。這種聚集也給一些中小企業以發展生存空間,降低了他們的運營成本。
四、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聚集的利弊分析
我們上面探討的動力機制已經很好地闡釋了知識服務業在中心城市為什么聚集這個問題,另外一個需要討論的就是這種聚集現象是否對我國當下的經濟發展有利。我國知識知識服務業在不斷發展,我們當下應當聚焦于如何合理地引導其健康發展。產業聚集就其根源來說屬于產業分布中的地理因素。研究產業聚集這種空間分布狀態,我們逐漸發現聚集效應對于產業的發展作用明顯。產業聚集研究最先是從制造業聚集開始,再到后來的生產服務業聚集,再到現在我們所討論的知識產業化聚集。從前兩者的發展歷程來看,制造業聚集和生產服務業聚集帶來的更多的是一個城市的經濟快速有利的發展,所以對于知識服務業在中心城市的聚集也會極大地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這種促進表現在三個方面:[6]
第一,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聚集對于該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具有促進作用。我國城市產業分布應當有所差別,中心城市處于領導地位,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才能充分發揮這樣的引導作用。一些二三線城市由于基礎薄弱,也應當以制造業為支柱產業,并不斷進行產業升級。這樣差別化分布也有助于城市之間的協同發展。
第二,知識服務業集聚能夠充分發揮外溢效應,是對城市經濟基礎和區域特點的充分利用。知識服務業聚集有利于知識加速生產和積累,并通過知識空間外溢,對其他行業產生積極影響。
第三,發達的中心城市本身就需要領導區域經濟發展,知識服務業聚集使這種領導更加有力。后工業時代高新產業應當在中心城市占據主導地位,也適宜聚集高端的知識服務業。
總之,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改革升級,部分中心城市知識服務業聚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對比國外一些大都市大多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城市結構調整轉型的時期,可以看作是一種健康的城市功能調整。知識服務業對于當下我國的生態環境也十分有利,應當大力發展。從內外部動力來源上調節引導知識服務業的正確發展,適當地降低制造業的比例,發展高新產業,對我國今后的經濟建設十分有益。
[參 考 文 獻]
[1]楊潔,肖金成.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02
[2]吳曉雋,高汝熹.試析全球化時代都市圈中心城市極化效應的新模式和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經濟研究,2006(11)
[3]姜炎鵬.我國東部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動力機制、模式和布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5)
[4]申玉銘,等.中國服務業空間差異的影響因素與空間分異特征[J].地理研究,2007(6):1255-1265
[5]崔日明,李丹.我國現代服務業演化發展的動力機制及對策研究[J].經濟學動態,2011(12)
[6]詹浩勇.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7]姚莉英.服務業集群發展模式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06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