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欒茜
[摘 要]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維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全面性,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及時性、規范性,上市公司內部監管不到位,法律法規及社會審計機構存在缺陷,投資者投機心理嚴重等方面。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上市公司想要長存并壯大就需要在上市公司內部治理,會計人員培養與監管,細化法律法規,保持審計機構獨立性等方面做出完善。這樣才能做到及時、規范的披露真實且全面的會計信息,使其走上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披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會計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受侵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將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時地向相關監管部門和來自各方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披露。隨著資本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上市公司如何能夠及時、規范的的披露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同時促進自身的長遠發展和整個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成為各公司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促使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及時準確地披露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良好的會計信息質量,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可以有效的緩解融資方和投資方、大股東和中小股東間的信息不對稱還可降低融投資雙方的資金成本,從而提高整個資本市場資金的配置效率。同時,對外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可信度,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
(二)保證上市公司健康成長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間最重要的聯系紐帶。資本市場的競爭與日俱增,上市公司面臨來自多方的壓力,想要在競爭中謀求更好、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吸引更多投資者的目光和關注。而會計信息披露就是將公司良好的經營狀態和財務狀況,以及可觀的盈利情況和公司價值的增值展現給投資者最直觀、最有效的途徑。因此,良好的會計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健康成長的保證。
(三)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受侵犯
上市公司需要大量投資者的加盟才能持久健康的發展下去,而對投資者而言投資的首要目的就是獲取利潤。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是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主要的參考依據。投資者通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做出投資決策,選擇自己最有可能獲利且獲利最多的投資對象。同時,上市公司的內部經常出現控股股東為保護自身利益而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僅可以使中小股東及時捍衛自身利益,還可以為有關監管部門提供處罰依據,進一步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受侵犯。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全面性
只有真實的會計信息才具備有用性。會計數據需要通過確認和計量才能計入財務報表內,因此會計人員需要憑借專業判斷和經驗來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核算。目前,我國多數上市公司會計人員不能及時更新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知識,同時受到經驗不足和業務水平的限制,導致對復雜的會計業務不能做出準確的處理,使填入報表中的會計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嚴重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會計信息缺乏全面性表現在諸多方面,一是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經常選擇性的披露會計信息,規避對公司不利的信息。二是忽略利潤構成、償債能力、關聯交易這些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和公司持續經營密切相關的會計信息。三是財務報告更傾向對財務指標的披露,缺少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而非財務信息有時更具有決策價值[1]。四是缺少預測性會計信息,財務報告體所反映的會計信息都是以過去交易事項為基礎,缺乏前瞻性。這些均使會計信息使用者無法對公司有全面的了解。
(二)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及時性、規范性
不能及時披露的會計信息就會成為歷史性信息,其價值也會隨之打折。上市公司很少主動披露會計信息,甚至會為了謀取利益而拖延披露時間。我國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重大信息變更年報披露時間的時限要求又相對寬松。隨著市場的加速變化及經營風險的加劇使得公司的經營周期逐漸縮短,常規的會計傳遞渠道也會限制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
會計信息披露缺乏規范性主要表現為,一是上市公司會計人員常常迫于壓力或誘惑通過運用不恰當的會計處理辦法來虛增公司利潤或者刻意避稅。二是控股股東隨意變更募集資金用途,隱瞞資金真實去向,向投資者發布虛假消息誤導投資者,以此來獲得收益并操縱股市。會計信息披露行為缺乏規范性,致使其質量搖擺不定。
(三)上市公司內部監管不到位
上市公司內部各機構既沒有發揮本身的職能,也沒能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最終導致內部監管不到位。股權結構不合理,甚至于出現“一股獨大”的情況。這使得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嚴重,使大股東享有絕對話語權。
現階段,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仍處于起步階段。多數獨立董事自身專業水平有限,一個獨立董事受聘于多個公司的現象普遍。同時獨立董事的聘用和薪酬都由上市公司自己掌控。致使獨立董事制度形同虛設,無法發揮實質性作用。
(四)法律法規及社會審計機構存在缺陷
首先,我國目前對違規披露會計信息的法律責任缺乏明確而詳細的規定,現行法規可操作性不強,缺乏預見性和實用性,不易全面執行。其次,上市公司違規披露會計信息的違規成本低。常規法律治理方式效果不佳,行政罰款的最高金額為60萬元,違規披露成本遠低于違規操做所獲取的不法收益,因此被處罰公司二次受處罰率高。最后,社會審計機構多受聘于被審計單位,受維持自身生存的限制,審計機構的專業性和獨立性均表現出不確定性。使上市公司違規披露會計信息被及時發現的可能性減小。endprint
(五)投資者投機心理嚴重
我國中小投資者普遍缺乏投資知識和承受風險的能力。大部分投資者并不關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投資時缺少對被投資公司真正價值的思考,價值投資意識薄弱且投機心理嚴重[2]。外部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不足,使上市公司更加放縱的對會計信息進行虛假披露。
三、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一)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養,改進財務報表體系
首選,政府機構應加強職業化管理,完善執業制度。對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進行定期培訓、考核、評級。當相關法律法規和會計知識更新時,強制要求會計人員接受培訓。同時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縮小公司在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等方面的選擇范圍,以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其次,上市公司需針對自身業務和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開展繼續教育,鼓勵會計人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最后,會計人員應培養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意識。
改進財務報表體系,一是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各種要求進行定位和權衡,隨著經濟發展做出相應調整[3]。二是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注重非財務信息披露。管理會計披露的信息中包括大量非貨幣性及前瞻性信息,這些會計信息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二)增強會計信息披露意識,完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
上市公司應增強會計信息披露意識,提高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充分意識到公司想要不斷發展,只能依靠提高自身產品及服務質量,拖延會計信息的披露只是揚湯止沸,違規披露會計信息也只是飲鴆止渴。上市公司應當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監督,做到及時且規范的披露會計信息。
完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一是對會計人員實行委派制[4]。使會計人員不依附于上市公司,其任免、評級、晉升以及薪酬和福利待遇均與上市公司分離,由委派機關統一負責。這樣可以保證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數據時的獨立性,有利于發揮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作用。二是,建立會計人員個人道德行為檔案管理制度。上崗前進行道德考核,從業過程中進行職業道德評級。對于違規者記入誠信檔案,嚴重時可以吊銷其從業資格證書。
(三)優化股權結構,健全獨立董事制度
精簡公司內部機構設置,明確各機構權責,建立董事會、管理層、監事會“三權分立”的制約機制。以解決上市公司控制權過于集中,不利于各部門間的相互制約監督的問題。努力提升自身的經營業績和品牌價值,以吸引民間股份的進入。達到多方力量相互制衡的目的,避免一家獨大,最終使股權結構得到優化。
健全獨立董事制度,首先,證監會需要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選拔、聘用以及責任做出具體的說明。以保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順利實施,有效的發揮獨立董事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作用。其次,上市公司必須根據相關法規規范自身獨立董事的選聘。選擇專業水平高、自律性強、社會責任感強的人員來擔任獨立董事。最后,上市公司應賦予獨立董事充分的權利,設置合理的獎懲機制。以保證獨立董事的獨立性,使其在會計信息披露時可以發表獨立意見,充分發揮監督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行為的作用。
(四)細化法律處罰標準,創新法律治理方式
要解決法律法規及社會審計機構存在的問題,首先應該加大監管力度,細化法律處罰標準。制定法規實施的具體操作細則,對每一條文都作出具體解釋,明確會計信息披露達到的質量水平。對現行準則和制度中的空白地帶給予補充,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以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
其次,創新法律治理方式,加大處罰力度。一是引入媒體發揮社會公眾輿論力量[5]。媒體可以使經理人聲譽機制充分發揮作用,通過聲譽規范經理人行為,使造假者名譽掃地,增加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犯錯成本。媒體還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曝光度,使公司透明度增強,使監管部門及公眾能更充分的了解公司經營情況。二是健全投資者民事賠償機制。較輕的處罰力度嚴重影響監管效果,應提高罰金金額,使其不低于違規所獲的非法收益。同時問責虛假披露會計信息事件責任人,以提高監管的威懾力。
最后,社會審計機構應明確其收益本質,避免為維持自身生存而忽略自身職責。時刻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監督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作用。
(五)培養理性投資者,營造良好投資環境
我國廣大中小投資者普遍缺少投資知識、投資心理嚴重,是資本市場中利益最容易受到侵犯的群體。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強宣傳普及投資知識。轉變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扭轉普遍短期投機心理的局面。促使投資者關心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使中小投資者可以做出真正對自身利益有利的選擇;使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形成針對會計信息供求關系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投資者應主動積極的提高自身的投資修養,學會應用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做出正確投資決策。同時需要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能夠運用法律知識及時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結論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上市公司想要長存并壯大就需要在上市公司內部治理,會計人員培養與監管,細化法律法規,保持審計機構獨立性等方面做出完善。這樣才能做到及時、規范的披露真實且全面的會計信息,使其走上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
[參 考 文 獻]
[1]閆付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對策研究[J].會計師,2014(13)
[2]羅進輝.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為何搖擺不定[J].投資研究,2014(1)
[3]葉政.淺談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會計,2014(10)
[4]岑磊,朱文莉.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中政府職能研究[J].財會通訊,2009(6)
[5]龔光明,黃詩音.多元化經營、媒介功用與會計信息質量——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4)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