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靖
【摘 要】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它的產生和發展能夠體現出使用它的人們的最深層的東西,就是民族性。從日語文字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們能夠發現日本民族勇于學習吸收,勇于開拓創新,兼收并蓄的精神。所以,本文通過對日語文字構成的研究,著重闡述日本民族的這種精神,希望對日語愛好者有益。
【關鍵詞】漢字;假名;羅馬字母;民族特征
0 前言
日本作為中國的近鄰自古以來互相影響,不但都屬亞洲人長相一樣,連文字也有相同之處。很多根本沒學過沒看過日語的人,當第一次看見日語文字時都會吃驚地說:“這是日語還是漢語?怎么一半我都認識,日語挺簡單吧。”(田中さんは日本人です。/田中是日本人)(王さんは晩ご飯を食べる/小王吃晚飯。)每每聽到這樣的話,都有講一講的沖動,所以,本文簡述一下日語文字的構成和由來,以及文字背后所體現日本人的民族性。
1 日語文字的構成
日語文字主要由漢字、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和羅馬字母三部分構成。
1.1 日語漢字
日語中的常用漢字范圍以1981年10月1日日本內閣公布的《常用漢字表》中的漢字為標準,共1945字,構成了現代日本所使用的漢字的基礎。
漢字組成的單詞如:學校 図書館 手紙 靴 貿易 経済 娘
1.2 日語假名
日語共46個平假名,片假名與平假名發音相同寫法不同。
平假名如:あいうえお かきくけこ さしすせそ たちつてと なにぬねの はひふへほ
片假名如:アイウエオ カキクケコ サシスソ タチツテト ナニヌネノ ハヒフヘホ
1.3 羅馬字母
羅馬字母就像漢語里的拼音,日語104個發音都能用羅馬字母拼讀出來。a i u e o (為五個元音) ka ki ku ke ko sa si su se so ta ti tu te to na ni nu ne no ha hi hu he ho ma mi mu me mo ya yu yo ra ri ru re ro wa wo(其他是輔音分別與五個元音相拼)。
大部分國家的語言都是由一種符號組成,日語卻是三種,令人不得不心生疑惑,日語文字為何如此復雜,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日語三種文字的由來。
2 日語文字的由來
2.1 日語中的漢字
日本史前沒有自己的固有文字,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日本最先出現的文字是漢字,大約在彌生時代中期,約公元一世紀初期(中國漢朝)。另根據《古事記》《日本書記》正式文字記載,漢字最初傳入日本是始于應神朝(中國漢朝)。也有史學家認為是三世紀后半葉起(中國魏晉時期)。一直到假名的產生,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內容都是用漢字記載的,可以說是漢字的專用期。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般學者用以著書立說,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文字。雖然漢字在日語中歷經使用,取消,再使用的艱辛歷程,最終還是穩坐江湖老大的地位。不但如此,日本人還創造了很多漢語詞匯,并回到漢字的發祥地中國,數量驚人,反過來對中國的影響不亞于當年漢字對日本的影響。
大多數中國人并不知道這一點。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如果從我們每天所聽、所看、所寫中剔除這些詞匯的話,那幾乎就不能寫文章或說話了。例如:政治、經濟、文化、組織、法律、科學、美學、哲學、藝術、政府、方針、人氣、料理、物語、干部、共產黨、進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解刨學、病理學、美學、新聞、思想、悲觀、樂觀、世界觀、人生觀、人道主義、投降、抗議、自認淘汰等等數不勝數,全來自日語。從這一點上就充分體現了日本人的吸收先進知識,并使其發揚光大的精神。
2.2 日語假名的由來
當漢語成為日本人主要文字后,日本人不滿足于此,于公元8世紀末至10世紀的平安時代初中期(中國宋朝),先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創立了片假名(イエオカシウサツトラリルレロ等等),后又簡化漢字草書創造了平假名(あいうえおかきくけこさしすせそたちつてと等等),日本歷盡坎坷,終于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如簡單列出日本文字演進程式的話,那就是從漢字→萬葉假名→片假名→平假名的演進過程。大家會注意到從漢字傳入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字的主要時間段正是中國漢、隋、唐時期,而這三個時期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鼎盛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日本此時向中國派遣大批遣隋使和遣唐使,學習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他們學習的同時,不斷消化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東西,又同時把他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直到現在。
2.3 羅馬字母在日語中的使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本人又把視線轉向世界的西方,因為此時的西方各國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工業革命使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發展起來,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此時在日本也醞釀著一場革命,日本開始改革開放,打開國門,引進大量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這就是明治維新運動(1868年,此時中國清朝)。那么體現在文字上的變化就是外來詞語大量涌入,這些外來詞語主要用片假名來表現,發音和原有發音極其相似,特別是在科技領域幾乎都是外來語。如:
コンピューター(kon pyu ta)computer 計算機
アドレス(a do re su)address 地址
プログラム(pu ro gu ra mu)program 程序
インフルエンザ(in hu ru en za) 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
インフレーション(in hu ree syon)inflation 通貨膨脹
アジア(a ji a)Asia 亞洲
カレント-ニュース(ka ren to nyuu su )時事新聞、新聞報道
在現代日語中外來語的比例越來越大,甚至有一些日本人設想把日語全部直接譯成英語。雖然此種設想很難實現,但也反映了日本人對世界上先進東西的渴望。同時在日語中還出現了羅馬字母。羅馬字母主要使用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象拼音一樣拼讀日語假名,能夠迅速拼出假名的讀音,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在學習日語之初能迅速掌握日語假名的發音。另外日本人的護照,給外國人寫信時地址,用電腦打日文之類的也用羅馬字母。例如日本人的姓氏田中,漢字是田中,假名是たなか、羅馬字母是tanaka。沒學習過日語的中國人看了既認識漢字又能發音。歐美人則根據羅馬字母發音也能讀日語。還有大家熟悉的日本各種產品的品牌名稱,比如汽車品牌:豐田TOYOTA 本田HONDA馬自達MAZDA尼桑NISSAN 鈴木SUZUKI。又比如日本電子品牌:索尼SONY尼康NIKON夏普Sharp卡西歐CASIO佳能CANON。
日本是一個輸出大國,它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而大部分國家說的是英語,如果這些品牌寫成日語或漢字的話是難以想象的。就說豐田吧,日語漢字是豊田,假名是とよた,羅馬字母是TOYOTA。很明顯羅馬字母的表達更能與世界接軌,更能被人們接受。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日本人勇于吸收新事物,并開拓創新的民族特征。
3 小節
世界各國文化的融合促近人類文明的發展,日語文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不斷地更新,融合了東西方文化。把外來的先進的東西拿過來使用,并加以改造,發展成為自己的東西。日本人這種勇于吸收,善于利用,開拓創新的精神是值得人們去思考和學習的。
【參考文獻】
[1]洪仁善.戰后日本的漢字政策研究[M].商務印書館.
[2]孫滿緒,編.日語和日本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校慶叢書編委會.日語教學論文集[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日漢大辭典[M].上海譯文出版社.講談社.
[責任編輯: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