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焱
摘 要 語文教學的基本目的有三個方面:一、培養學生準確、快速的理解文章的能力。二、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三、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把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文本作息的把握、表達能力的提高三個方面的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圍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的教學稱之為“三維教學法”。
關鍵詞 三維教學 書面表達 文本信息 閱讀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018-02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因此,語文教學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即書面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第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三、向學生傳播人類文化信息。我們把通過課文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的科學文化信息統稱為“文本信息”。寫作過程是將作者大腦中的信息通過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使之轉化為文本信息的過程。而閱讀過程卻是將文本信息轉移到讀者大腦里的過程。寫作過程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謀篇布局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而閱讀又要求讀者掌握一定的分析綜合的技巧、品味鑒賞的方法等。我們把這些閱讀方法和技巧統稱為“閱讀技巧”。“三維教學法”就是將“文本信息”、“表達能力”、“閱讀技巧”三者作為語文教學的三大目標,并且三者并重,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一種教學思路。
我們已往的語文教學活動,常常只把教材當做例子,沒有注重課文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科學文化信息,從而忽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語文學科是一個偌大的百花園,《論語》、《孟子》展示著儒學文化的豐富內涵;《老子》、《莊子》蘊藏著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胡同文化》可以讓學生認識中國北京這一特有的文化現象,培養學生自覺的文化意識;《米洛斯的維納斯》可以讓學生受到美的陶冶,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評價美、創造美的能力;對中國文字的琢磨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漢字意蘊的奧妙無窮;對外國文學的鑒賞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藝術世界的多姿多彩。總而言之,語文不僅是一個工具性學科,而且是一個知識性的學科,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其工具性,而且要注重其知識性、人文性。把課文所涉及到的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當作一門學科來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文本知識的教學對于老師來說,重在歸納整理;對于學生來說,重在分類識記。
閱讀技巧的教學也是我們以往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我們常常在教學生讀,卻沒注意教學生怎樣讀;訓練他們的閱讀能力,卻沒有使他們領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葉老說得好,“教是為了不教”。要達到“不教”的目的,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三維教學法”的精要之處便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老師的提示,學生的感悟,然后歸納總結出一系列有關各類文章的閱讀方法和技巧。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自行閱讀、賞析文章。譬如:通過文言文的教學,我們教會學生找出文中省略成分的方法,結合語言環境來理解文言詞語的方法,辨析文言虛詞的方法等;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分析藝術形象的方法,歸納主題思想的方法,鑒賞文學作品的方法等;通過對科技類文章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提取信息、篩選信息、歸納信息的方法等。我們在教學時,最好對這些方法進行歸納整理。譬如:我們可以把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歸納為“留”、“補”、“刪”、“替”、“調”、“選”六法;把結合語言環境理解文言詞語的方法歸納為“結合語境法”;把提取、篩選信息的方法歸納為“觀全局、抓主干、辨性質、明關系”四法等。使學生易于記憶,易于掌握。當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都在有意無意地向學生傳授著不同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但大多是不自覺的,我們現在把閱讀技巧作為教學目標之一獨立的提出來,使問題更加明朗化,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有“法”可依。其次,我們對閱讀技巧可能沒有作過系統的整理工作,因而,學生常處于一種訓練得多卻不得“法”的情況。“三維教學法”不僅把閱讀技巧作為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要求對閱讀技巧進行歸納整理,使之上升到一種理論或者準理論的層次來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法”可學,在獨立閱讀時有“法”可依,然后通過自己反復訓練以后又會自得其“法”。
表達能力包括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我把表達能力的培養跟文章教學融合在一起。把文章作為例子,但不強求對文章進行全面的分析,重在讓學生心領神會,發諸真“情”。每學了一篇文章,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悟文章在寫作上的精妙之處,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撥,然后讓學生根據當時的感悟即興作文。作文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口頭作文,可以是書面作文,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只是一個片斷描寫。不求多,只求透,不求全面,只求一課一得。
文章是傳播信息的一種載體,信息在整個傳播過程中,要經過把信息轉化為文章,然后又把文章轉化為信息的過程。“三維教學法”抓住該過程的兩個基本環節來進行訓練,并把通過文章所傳播的信息作為一個基本目標與之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目的。當然,這只是一種教學思路,具體的操作要因人而異。只有因材施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