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秀 秦秀紅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058-02
預習是學習的開始,是否進行課前預習直接影響教與學的方式,沒有預習的聽課是被動的,沒有預習的思考是滯后的。在我的教學觀察中發現很多學生甚至部分教師對預習的認識不足、預習習慣漠視,極大的制約著新課程的執行和新課程理念的滲透。
一、預習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1.預習有助于提高聽課效率,提升數學學習實效。首先,課前預習的學生會主動聽課。學生通過預習,就對課堂學習任務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在老師講課過程中會有所側重的聽講,而且思維容易與老師導引發生“共振”,主動參與到新知識的發生和發展中,注意力集中,聽課效果就很好。其次,課前預習有利于掌握新知識。在預習過程中會相對“早”的激活已有知識,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充分激活已有知識可以順利實現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新知識自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再次,課前預習可以提高數學學習效率。預習后的學生聽課目的明確,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的各個環節,思維活躍,課堂筆記有的放矢,為新舊知識的鞏固掌握、復習升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預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數學思維能力。預習常常是學生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覺安排時間預先對要老師講授的數學知識進行閱讀和思考,初步了解新知識產生使用到的概念、公式、定理、策略方法,并首先向自己提出疑問。如果不明白,及時查閱資料或提醒自己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還可以初步分析判斷新知識的重點、難點是什么,例題的解法只有書本中的這一種方法嗎,是否還有其他解法,題型可能有哪些變化,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等等。
3.預習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聽課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準備的聽課是輕松的、自信的,對老師啟發問題的反應是迅速的。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步提高,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過程中容易得到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4.預習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的數學預習不是簡單地瀏覽一下老師要講的內容,而是一個獨立的閱讀、思考、聯想、推理、質疑過程,這個過程完全是自主的、自覺自愿的學習行為,是學生自我發展需要的行為體現。養成預習習慣,預習就成為沒有壓力的習慣性學習行為,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夠在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進行預先學習準備。由此可見,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學生數學預習習慣的策略
1.轉變學習觀念,增強預習意識。首先,上好第一堂課。根據心理學中首因效應,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后的認知產生的顯著的影響作用,教師在高一的第一堂數學課上,讓學生明確知道進入新環境學習,新知識要轉變老師講自己被動聽的學習觀念,先預習后上課,先備學后聽課。其次,讓學生體會預習的好處。教師可以對同種類型數學知識進行有預習授課和無預習授課,引導讓學生從接受知識方式、心理、反應速度、思維的活躍程度和思考問題深度、課堂容量、完成作業的速度、課堂收獲、知識的掌握等多方面進行比較,明確感受課前預習帶來的實惠,堅定預習學習信念。
2.教給學生數學預習的方法。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從教給學生合適的預習方法開始。籠統的說,有效的預習應當做到三點:一是整體了解教材,重溫有關舊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二是初步感知新知識的基本問題和思路;三是思考找出不明白和需要深入學習的問題。
3.合理布置作業,預習鞏固兩不誤。預習和鞏固是學習過程中的兩個親兄弟,只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就能優化學習實效。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習數學有做不完的問題,實踐證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知究竟的主動性更強,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因此,優化鞏固性作業,科學合理的落實預習任務,促使學生主動感觸新知,主動尋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真正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4.評價激勵,使學生主動預習。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出正確的導向。預習評價形式要多樣,如學生通過記預習日志進行自我評價,發揮學習小組互助作用相互評價,采用評“ ”的方法等。評價更重要的是為了激勵,為了讓學生繼續堅持做好預習。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強化激勵效應,讓每個學生都能直接或間接的感受預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