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紅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080-02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由此看來,要想學好數學這門生活化的學科,首先培養學生會閱讀,掌握語言文字的含義,其次引導探究有效的活動,最后才能提升數學素養能力。這樣才能徹底轉變只會解題,而輕閱讀的觀念,在數學教學中,注重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的科學的數學數養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創游戲激趣。教學之目的是通過有意義的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進而達到目標,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內容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要把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身邊處處有數學。充分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創設適合學生實際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完成學習任務,既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又讓學生掌握知識,這樣的教學既輕松又愉快,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開發。
2.創故事激趣。要想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強烈的興趣,那就為學生搭建一個閱讀動機,教師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創設有數學味、故事濃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參與體驗,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如在教學人教課標數學二年級下冊“克與千克的認識”時,我是這樣通過設置故事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閱讀興趣。“隔壁王大伯向張大叔借了20個鴨蛋,他還了張大叔20個鴨蛋,但是張大叔卻說還得不夠,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來解決他們這場糾紛?我相信大家學習這節知識后就會妥善處理好這一問題的。”我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紛紛爭著做個處理問題有小能人,真正體現了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學習轉變,從面為提高數學閱讀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閱讀體驗,成功激趣。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哪怕是一個概念、公式、算式、應用題等,都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究新知,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享受數學閱讀帶來的快樂,在成功的學習體驗中不知不覺喜歡上了數學閱讀這一學問。
二、立足實際,教會數學閱讀方法
1.在數學概念中教會學生閱讀。課改后的小學教材中有很多數學概念性問題,語言具有一定的廣泛性、邏輯性和嚴密性,教師要根據其特點認真解讀,創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在處理閱讀的方法上加強學生運用語文知識來理解,通過遣詞、造句以及語言表達上反復推敲和揣摩,從而讓學生準確理解概念的思想內涵之目的。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對圓有直觀的基礎,但對于圓周長理解還有一些難度,畢竟有它的抽象性,我采取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要抓住“周長”一詞讓學生去揣摩,去實地測量,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體會到周長的重要意義,這樣學生才真正理解掌握數學概念的內涵,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得到提高。
2.在計算題中教會學生的數學閱讀。教師得引到學生注重計算中的閱讀方法的指導,才能迎忍而解,這是必備的閱讀計算的能力培養。我在教學“小數混合四則運算”時,我采用課件出示了一道算式題“8.56€鰨?.16+5.23€?)”,在解題之前,首先讓學生觀察,其次讓學生讀算式,最后追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學生舉手答道:“我知道了這算式的運算規律,先算小括號里的乘法,得的結果與前面的數相加,即算加法,最后再算括號外的除法。”在這里放手讓學生去閱讀、思考、推理,具體說出運算的順序,遵循學生閱讀規律,通過這一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3.在問題的解決中教會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只有掌握閱讀的方法,極大地從字面上理解了題意,弄清數量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對待,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出了一道算式題:“新明小學的同學們借書,四年級(1)班借了98本,比四年級(2)班多借了12本,同年級兩個班一共借了多少本?”讓學生反復閱讀,從讀中首先弄清楚題目的要求,兩個班級一共借了多少本書?其次讓學生再仔細讀題,思考題目中的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即哪個班級借的書數量是已知的[四(1)班],哪個班級是未知的[四(2)班];最后讓學生圍繞未知的條件找出通往已知的關鍵條件[比四(2)班多12本],最后思考哪個班級多,哪個班級少,求少的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引導表明,在解決問題中,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才能真正弄懂題目的含義,理清數量之間的關系,問題就得到解決,學生的能力素養才能得以提升。
三、多渠道拓展閱讀內容,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培養不僅在課內,而且拓展延伸到課外,采取多渠道的方法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并且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方面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如課后習題中的閱讀材料就是很好例子,作為教者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另一方面創建班級數學圖書角,為學生免費提供數學方面的課外書報,供學生閱讀,從中習得豐富的數學生活知識;再鼓勵學生訂閱有關數學方面的雜志,如《趣味數學》《少年數學輔導報》《數學故事》以及各種各樣的數學競賽小知識等都是拓展學生的閱讀好素材,讓學生閱讀摘取精華材料可寫寫感悟。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