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富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097-01
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明燈,是學生知識的引路人。關愛學生,關心學生健康成長是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新課標提出,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人文關懷來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最好的教師是在與學生的精神交往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學生視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那種教師。”那么,從哪些方面關愛學生呢?
一、學會寬容、平等溝通
教師要有容納百川之心,允許學生有犯錯誤,吸取教訓和改正錯誤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指責、訓斥、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讓學生在錯誤中學習、成長,真正樹立了“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另外,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成為學生的交往對象,要和藹可親,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往。
二、創設和諧愉快的心境環境
俗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歡樂愉快的心境中,人處于欣喜狀態,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有助于學習積極性的發揮。生活在尊師愛生、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支持、團結進步的教育集體中,學生有良好的心境環境,會增強學生愛教育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相反,則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利。教師的態度、方法、教育語言等是創設心境環境的要素。有調查表明90%以上的學生喜歡態度和藹可親的老師。有學生解釋:“態度和藹的老師平易近人,他們給我們上課,我們心里舒坦,老師的每一句話我們都用心聽,遇到難題敢說敢問。而面對粗暴的老師,我們精神緊張,甚至產生恐懼感,這樣的老師上課,不懂的問題也不敢去問他。”在這樣的心境下,學生成績不良,厭學情緒惡性循環就不足為奇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從最平常的說話做起。用和善的態度、親切的語言、娓娓動聽的生動講述,營造友好融洽的環境。挖苦、諷剌、訓斥的教育方法應堅決廢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的信任和關愛,將揚起學生的智力、情感、個性順利發展的風帆,而嚴厲、冷漠與嫌棄將使學生的智力窒息和畸形。
三、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新課程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孩子的進取心,要成為每一個學生的賞識者就要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做的每一件事。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這樣才能形成師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學成果的現代型師生關系。
四、感受“激勵”的魅力
教師在工作中可以通過語言和行動兩方面的激勵來教育學生。語言激勵指在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來啟發和鼓勵學生。善意的贊美實際上是一種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資,是一種驅使個體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行動激勵就是用老師的動作和鼓掌、點頭、微笑、撫摸等表示對學生的認可和欣賞。這些行動不僅讓學生感到被喜愛的滿足,還可以傳遞出對學生的喜愛之情。可見,教師的激勵給了學生精神上的滋潤,使他們產生自信,擁有了積極爭取成功的心態。
五、批評是一門藝術
馬卡連柯說:“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富有和風細雨似的批評蘊含著教師人性的博大和境界的崇高,體現了教育的真諦——以人為本,潤物無聲。每個人都難免犯錯誤,而教師需要做的,是如何將學生“犯錯誤”過程中不利的、消極的因素轉化為有利的積極的,合理的因素。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以自我反省的契機,自我修正的時間,表現了人文教化的巨大感染力,對學生的懲罰,要調查清楚,緣由要切實可行,不能做一些傷害學生自尊心和上進心的舉動,以免適得其反。俗話說:“清白的良心是溫柔的枕頭。”對孩子施以人文關懷的管理,學生的不良行為要矯正,學生的無意過錯要道明,學生的可喜進步更要及時表揚和肯定。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極容易傷害學生身心健康,造成教學事故,應禁用!
六、用辯證觀點評價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科學的評價觀,全面創造性地指導學生的學習,評價學生的行為,真正提高學生的素養。教師評價學生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維護學生的自尊和學習興趣為原則,進行全面的創造性的評價。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常常有一些看似怪異的想法,對此我們不能草率地予以否定。因為學生的這些看似十分荒唐的想法有時卻蘊藏了一些有益的啟示。因此我們要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學生的一些“別出心裁”或“與眾不同”。不要因為學生的語言、行為、思想與教師的教學預設不相符就否定了他們的觀點,從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責任編輯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