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福滔 韋菁清 侯振華 覃振柏
【摘 要】新形勢下,國家實行新醫改政策,新醫改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作為近期目標,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作為長遠目標。各醫院都在積極推進便民就醫流程。但目前就診時間還不能達到患者的預期水平,導致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降低,因此有必要了解患者的就診時間,尋求能使患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就診的對策。
【關鍵詞】就診時間 滿意度 相關性
1引言
眾所周知,目前國內各大三級醫院門診均不同程度存在“三長一短”的現象,主要表現可以概括為:掛號候診時間長、化驗檢查時間長、收費取藥時間長、而就診時間短。突顯出看病難問題的重心之一就在于就診時間,患者在醫院的滯留時間雖然長,而得到醫師有效的診察時間卻很短[1]o。就診時間是影響醫院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是患者對醫院滿意與否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調查探討醫院就診時間情況,尋求優化就醫流程,有效縮短就診時間的有效策略。
2醫院就診時間
醫院就診流程:掛號—分診—候診—就診—檢查(治療、手術)—取藥(初診、復診、咨詢、開藥等均須掛號),在流程的每一項中都需要排隊等候,因此從進入醫院到取藥離開的時間很長,但實際就醫時間確很短。
本研究通過對某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圍繞影響醫院人文關懷滿意度的各方面因素,其中對就診時間的調查發現:非常滿意占11.06%,滿意占26.10%,一般占22.96%,不滿意占28.18%,非常不滿意占10.86%,就診和時間滿意度為37.16%,該比例遠遠低于醫院基礎設施、服務質量等其他調查項目。可見,大多數患者對于就診時間感到不滿意,認為就診時間太短,而等待時間太長。
3就診時間過程引發的問題
(1)就診時間過長影響患者情緒,容易引起醫患關系緊張。
(2)導致醫院滯留患者過多,不利安全穩定,也會導致交叉感染。
(3)等待時間過長可能會錯過病人最佳就診時間。
4應對策略
4.1優化醫院環境,完善就診措施
4.1.1預約掛號
隨著就診卡的廣泛使用,進一步完善掛號系統,使單一的到醫院排隊掛號擴大到電話預約掛號,網站預約掛號,自助機預約掛號。隨著網絡的普及,醫院方可以研發醫院APP,使掛號在移動手機端就能實現,也可開通短信預約等模式,使掛號不再困難,避免患者提前到醫院掛號而花費過多的時間。這一模式對于外地的患者以及上班族特別有利,能提前安排就醫計劃,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某些醫院存在預約掛號后到窗臺取號繳費的流程,這個直接到醫院排隊掛號沒有多大區別。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在預約時直接繳費,自助機預約可進行投幣繳費,電話預約可從話費中扣除,網絡預約可從支付寶中扣除,從而大大方便了患者就醫,這些舉措的落實需要院方與多種通信運營商合作。
4.1.2 分時段掛號
在掛號系統中應明確區分好掛號的時間段,根據醫院總體接診容量,分布到每一科室的接診量,在根據科室的接診量合理安排具體的掛號時間段,確保患者能在掛號的時間段內得到就診,即減少了患者的等待時間,又有效避免了高峰時期很多人排長隊的情況,也就避免了檢查、繳費、取藥中的排長隊現象。
4.1.3 相關科室一體化
患者就診時需要多方面的檢查,醫院可在接診醫生電腦處直接刷就診卡預約各項檢查,等候人數最少的優先選擇。或可在研發的APP端刷卡,并監控等候人數,自動匹配最佳的檢查方案。
4.1.4改善等待環境
進一步改善等候室的環境,設立電腦、電視、雜志、報紙等觀看閱讀場所,覆蓋無線網,,改善座椅舒適度,完善飲水系統等,讓患者在舒服的環境中等待就診。
4.1.5大力推行門診“一卡通”
很多農村患者或老年患者對“一卡通”的接受率較低,醫院可制作使用視頻,安排專門導醫人員進行講解,使預約掛號、檢查報告、繳費清單等都可在自助機或網絡端進行下載打印,減少患者排隊等結果的時間。
4.2患者保持平和心態,積極換位思考
醫院門診部每天都有大量患者來掛號看病,而每個科室出診醫生人數是有限的,因此在等待就診或者就診過程中,需要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這需要患者自身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法律意識。首先,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應積極配合醫生,不要拿自己了解的片面知識去挑戰醫生的知識水平,這樣醫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適合的治療方案。學會尊重就診的醫生,同時對治療結果有合理的預期。其次,以平和的心態等待就診,不急躁不沖動,體現個人良好素質,保持樂觀也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促進身體的恢復。再者,有一定的法律意識,了解患者的權利和義務,杜絕違法的行為;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的權利保駕護航。最后,患者應加大學習力度,學會用就診卡進行網上預約掛號,學會使用醫院配套的一系列便民設備,為自己爭取得到更好的服務。
作為患者,充分理解并信任醫生,思其所想、信其所為,常換位思考,才能使療效更好。
4.3國家規范相關政策,進行宏觀調控
我國目前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是導致大部分患者看病難的原因之一,城鄉醫療資源配置差異大,國家對基層醫院財政等的投入比例呈減少的趨勢,使得大醫院設備越來越先進,基層醫院基礎設施越差。這使大部分患者對基層醫院存在疑心,即使病情不嚴重或非疑難雜癥也涌向大醫院。這導致三甲醫院人滿為患,社區醫院門庭冷落,使衛生資源的浪費,也造成三甲醫院的病人看病難,等待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等局面。為提高我國衛生資源的利用率,政府應加快推進醫療衛生的改革,加強監督的職能,落實好有關部門的職能,各司其職,密切配合,以避免其過程中存在漏洞而使資源的浪費。優化醫療衛生投入的比例,加大對基層醫院的財政投入,大力發展社區醫院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生存和發展。根據社區等基層醫院的需要培養合適的全科醫生,提倡社區醫院與大醫院間的合作。加大對社區等基層醫院的醫保補助力度,促使無大病的患者到社區醫院就診。
5 結語
本文通過對醫院就診時間進行調查,找出就診時間與患者對醫院滿意度的關系,探索應對策略。但研究調查的范圍相對較小,提出的還是淺層問題,應對策略也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朱玉森,李紅,孫艷紅等.探索“三長一短”的解決辦法[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8,3(14):180-181.
[2]鄭向君,吉訓明.多種方式患者就診時間調查與滿意度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院,2009,11(13):39-41.
作者簡介:韋福滔(1987-),男,漢族,廣西南寧人,學生輔導員,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研究;韋菁清(1994—),女,廣西河池人,本科,在校學生;侯振華(1993—),男,廣西柳州人,本科,在校學生;覃振柏(1994—),男,廣西河池人,本科,在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