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馨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制造都以“打工仔”的身份示人,幫助全世界組裝iPhone手機、縫制Nike衣服和鞋子,以及給西方國家的孩子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圣誕節日玩偶,20年來,工人用自己的雙手維系著中國制造的生態,顯然,這值得尊重。
時代在變遷,技術在革新,我們堅不可摧的觸角也將伸向更遠的地方。
最值得國人興奮的當屬高鐵,這種自豪感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總理去國外開會時,總能非常霸氣地推銷中國自己的高鐵,這種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通過政治化包裝出來的。
正因如此,李克強總理也被譽為中國高鐵的推銷員。與領導人自信相得益彰的是,德國正計劃大規模采購中國高鐵。
據《法蘭克福匯報》報道,德國鐵路公司董事哈納加特透露,他們將于下半年在北京設立采購辦公室,加強與中國南車和北車的合作。
這個消息的審美性,不僅僅在于中國鐵路終于出國了,更爽的是,我們搶走的生意全部來自于西門子,一家德國的企業。
向亞洲腹地進發
高鐵已經成為一張新的中國外交名片。
在距上海只有幾小時車程的義烏,這里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因為將商品經海路運送到世界各地而繁榮起來。來自阿拉伯國家和非洲的商人與來自歐洲的買主一道,在這里挑選花哨的塑料花、發夾、手鏈、熒光棒和手電筒,用卡車運到附近的港口,再裝上集裝箱貨船。
不過,2014年11月,這座城市的一些商品通過另外一種方式運出:一列貨運列車駛出義烏,前往馬德里。這是貨運列車行駛的最長線路,全長約8000英里 (約合1.29萬公里),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穿過中亞地區。這是在中國追逐新的跨越大洲夢想之際建設的一個雄心勃勃的基礎設施項目的一部分。
內蒙古翁牛特旗的草原上,一條鐵路正在騰空出世,這條鐵路向北將延伸至喬巴山——蒙古國東方省以已故共產黨領袖名字命名的城市,而鐵路南端則是中國北方著名港口——錦州港。
鐵路建成后,蒙古國豐富的煤炭及有色金屬資源將會被運來中國,為這個世界經濟增長最強勁的發動機提供動力。這還不是這條鐵路戰略意義的全部所在,未來這條鐵路將延伸至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赤塔,俄羅斯中西伯利亞的豐富資源和中國的廣闊市場,及充足資本,也將要接連起來。
2000多年來,中國人始終警惕長城以北的勢力的侵入,而如今乾坤倒轉,中國人正主動向亞洲腹地進發。
中蒙鐵路只是中國規劃的四條泛亞鐵路中的一條。在東南亞,中國正在規劃昆明到新加坡的高速鐵路,其中昆明至曼谷段已經正式簽約,動工在即。在南亞,青藏鐵路將在日喀則兩路延伸,一條經過樟木口岸通往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另一條經過亞東口岸通過印度,甚至孟加拉國國;直通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中巴鐵路,已經開始工程勘察論證,長度達1800公里。
在西亞,中國政府還同伊朗、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政府就通往波斯灣的中伊鐵路達成了協議。
中國還是世界各大洲鐵路網最積極的牽頭者。在非洲,中國正在籌劃東非鐵路網,肯尼亞段業已開工;橫跨非洲大陸的安哥拉洛比托港至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港的 非洲“兩洋鐵路”,也只剩590公里就貫通。在拉美,另一條長達5000公里的兩洋鐵路計劃已經落地。
中國還在歐洲的門戶巴爾干也實現了突破,安卡拉至伊 斯坦布爾的高鐵已經通車,貝爾格萊德到布達佩斯的匈塞高鐵協議已經達成,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也表示積極與中國合作建設高鐵,“巴爾干鐵路”雛形已經顯現。
出走美國輸出技術
1865年,數萬名華工用艱苦卓絕的努力為美國打通了貧瘠的內華達山脈,修建了太平洋鐵路。如今美國這個鐵路大國有著23萬公里的鐵路網,也是世界上地鐵運營里程最長、開通地鐵城市最多的國家之一。但美國鐵路機車車輛的老化情況普遍嚴重,急需更新。
美國《紐約時報》曾在2013年6月23日發表過一篇題為《高鐵改變中國》的文章稱,“毫無疑問,高鐵已經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了中國”,“中國的高鐵系統已經成了一個出乎人們意料的成功故事” 。
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高鐵總里程已經突破了1萬公里,在建規模1.2萬公里,是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高鐵的開通還帶動了區域經濟貿易往來,釋放了經濟活力,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據統計,中國已開通運營的高鐵可為貨物運輸騰出2.3億噸的年運力。專家分析稱,全社會貨運量中,鐵路運輸比重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可以節約社會物流成本212億元。
還記得十幾年前我國對歐洲和日本技術上的渴求,但是面對的卻是高額的條件和屈辱的洽談,中國人咬緊牙關自主攻堅,走出了一條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高鐵,這項技術造福的不僅僅是中國人更是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中國技術不僅造福華夏百姓,更是造福世界人民。
2015年,中國中車在取得波士頓地鐵車廂訂單后正式在美國建立制造基地,向美國輸出技術,展示出中國鐵路裝備150年的巨大發展。
9月3日,在詹天佑開啟留學生涯的美國馬薩諸塞州春田市,中國中車在美國投資興建的第一個制造基地正式鏟土動工,拉開了中國鐵路裝備在美國本土化制造、實現技術輸出的序幕。
據了解,這是中國高鐵企業在美國設立的第一個制造基地,也是截至目前中國高端裝備市場門檻最高的國際產能合作。中國鐵路裝備行業在世界頂級的市場上正在實現從產品輸出模式向“產品+技術+資本+管理+服務”等綜合輸出模式的轉變。
中國中車春田工廠預計投資6000萬美元,占地40英畝,為當地提供150個就業機會。這個工廠將要生產的首批產品是美國波士頓紅線和橙線地鐵。
經過激烈競標,中車于2014年底贏得麻省州政府的波士頓地鐵284輛紅橙線車輛采購合同。這些線路途經波士頓金融區,連接久負盛名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地,每日客流量約130萬人次。這批車輛投入運營后,將替代其服役四十年以上的“老爺車”,紅橙線路的現役列車已運行數十年,多數已顯陳舊。
美國是地鐵的發源地,對軌道交通產品的技術、運營商資質均有嚴格標準。美國方面的評標過程非常嚴格,中車與世界多家知名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同臺競爭并最終勝出,充分說明美方對中車技術和價格等綜合優勢的認可。
波士頓訂單只是中國鐵路裝備進入美國的第一單,中車希望借此項目在美國一炮打響,打入美國的高鐵市場。目前加州高鐵已經動工,德克薩斯州“達拉斯-休斯頓”段高鐵建設計劃正在推進之中。美國的高鐵招標要求100%的零部件由美國生產。
后來居上? 彎道超車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大。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兩家企業今年上半年的出口簽約額總計已達45億美元(約合276.3億元人民幣)以上。
后來居上,中國高鐵如何彎道超車?
從國內看,中國鐵路瞄準世界高速鐵路最先進的技術,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成果,掌握了全套集設計施工、裝備制造、車輛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于一體高速鐵路成套技術,相關知識產權超過2000個,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有完整的工業鏈、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中國高鐵已經在世界高鐵技術領域擁有了一席之地。????? 從國際看,受中國高鐵不斷取得成功的帶動,全球都涌動著一股高鐵熱,全世界正進入“高鐵時代”。前不久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主辦的“中國高速鐵路展”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開幕,充分展示了中國高速鐵路技術創新成就,展現了中國高鐵面向世界、愿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高鐵技術和成果的姿態,激勵著東南亞國家積極共同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中國高鐵正處于興奮狀態,這種狀態來自10年的掙扎和努力。2004年,中國與西門子達成合作,正式引進ICE技術,并進行全面細致地消化與改進,終于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基本掌握了高鐵的牽引、制動、網絡、車體等核心技術,且將“引進-消化-再創新”的模式運用地淋漓盡致。
更可怕的是,在掌握技術的同時,我們還有著天然的成本優勢,也就是說,中國生產的高鐵是真正意義上的物美價廉。
相關數據現實,中國高鐵的造價只有國外高鐵造價的33%~50%,綜合土建和車輛成本,中國高鐵每公里造價約為1.5億元。
而韓國和德國,這一數字分別為2.5億元和3億元,相信德國人能大老遠地跑北京來采購,第一是看中了中國高鐵的質量,第二則是垂涎于減半的價格。
當然,中國高鐵巨大的進步也離不開國內政策的支持以及良好的大環境。
過去幾年,中國高速鐵路事業快速發展,技術方面,由中央機構統籌,把技術難點分解給國內骨干企業和科研所,進行分段攻堅,然后,再進行整合,從而在車體設計和制造、網絡控制、通信信號等方面搞得和發達國家差不多了。
更難得的是,經國外法律公司評估,中國高鐵技術已經具備了自主知識產權,“走出去”之后不會被官司纏身,這也是為什么李克強總理在推銷中國高鐵時如此自信。
顯然,這種利用國家資源扶植一項技術的做法,有點勝之不武,但歷史有時候只在乎結果。
此外,巨大的投資需求也是促進中國高鐵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春運的苦難不用贅述,這種苦難也逼著中國高鐵快速前行,僅2014年中國高鐵投資就達到8088億元,高鐵路線如血管一樣,貫穿著整個中國大地,不僅有京廣、京滬這樣的大動脈,更是在規劃一些省內的高速鐵路,或許,這些毛細血管才是中國高鐵為之自豪的根本。
在為中國高鐵喝彩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意識到中國高鐵的不足,除了技術人才之外,中國高鐵事業要想真正建立引領全球的生產體系,還要在法律、商務、營銷、市場等方面進行完善,特別是相關的人才培養,更是重中之重,畢竟,只有總理一個“推銷員”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更穩定、更年輕化的人才體系。
專家建議:打通白令海峽
2014年2月3日,農歷大年初四,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上,一列中國造CRH380A高鐵列車精彩亮相,在這個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地方展示中國高端裝備的最新形象。
除了已經開工的高鐵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高鐵出海還應該有全球布局。
據王夢恕介紹,目前包括他在內的一些專家設想:未來中國要有四條貫通全球的高鐵。第一條可以繞道老撾,連接泰國,經過馬來西亞,到達新加坡的鐵路。第二條從新疆的阿拉山口北上,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波蘭。第三條經過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到土耳其,最后抵達德國。第四條從東北北上經過白令海峽的海峽隧道,到阿拉斯加,經過加拿大然后到美國。
華爾街見聞網的一篇文章援引對中國專家的采訪稱:中國另外一條規劃中的到美國的高鐵,里程約8000公里。以每小時350公里設計速度算,建成后從中國乘高鐵不到兩天即可到達美國。
《華盛頓郵報》在隨后的報道中寫道:“在過去約5年的時間里,中國鐵路建設的速度令人吃驚……中國有聞名世界的古代絲綢之路,明朝鄭和的船隊曾穿越了整個印度洋。有如此輝煌的歷史,建成一條通往阿拉斯加的隧道似乎不會太遙遠?!?/p>
當然也有一些國際媒體對該項目的可行性提出了疑問。如英國《衛報》評論說,這個計劃“留下了很大的懷疑空間”。畢竟,在白令海峽修建海底隧道將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工程,“這將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是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長度的四倍?!?/p>
對此,王夢恕表示,與其他掌握高鐵技術的國家相比,中國的高鐵網絡巨大,其他國家都是短距離鐵路較多;中國的橋梁隧道建設的技術水平在世界上領先,速度快、價格低,這是巨大的優勢,打通白令海峽隧道不在話下。
“一帶一路”推進高鐵走出去
近年來全球掀起“高鐵熱”,各國紛紛推出規??涨暗母哞F發展計劃,目前包括英國、俄羅斯、美國、印度、伊朗、沙特、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泰國等在內的近20個國家均有高鐵修建計劃,總里程近2萬公里,投資超過8000億美元。
根據十三五高鐵規劃,今年年底高鐵營運里程將達到2萬公里左右,到2020年營運里程將達到3萬公里;中長期達到4萬公里以上。7月底,發改委發文《關于進一步鼓勵和擴大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的實施意見》,提出全面開放鐵路投資與運營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全面進入鐵路領域。
我們認為隨著鐵路改革進程加快,地方投資主體多元化,地方主導的高鐵建設積極性不斷提高,高鐵建設里程有望大超預期。在“一帶一路”出口項目不斷推進、國內高鐵建設后續有力的大背景下,高鐵車輛產業鏈將迎來穩定成長的新階段。
據悉,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今年7月10日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其中鐵路作為習主席講話的重要議題,再次表明其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出口產業的地位。與以往不同,此次中方將優先實施已經達成共識的項目,參與投融資合作,在未來幾年推動建成4000公里鐵路,體現高層強力推動的意志。
我們認為,上合成員國所在的“歐亞陸上通道”是中國高鐵出口最有望落地的區域之一。其中中俄跨境的元氣規劃可達7000公里,目前莫斯科-喀山段已經進入實地勘察和規劃階段,這標志著中二高鐵合作項目向前邁出實質性步伐,中的高鐵也正逐步得到世界認可。
作為經濟大動脈的鐵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將占據重要地位,中國計劃建設泛亞鐵路、中亞鐵路、歐亞高鐵、中俄加美高鐵等四條世界級的高鐵線路,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重要支撐。
按照目前國內高鐵車輛密度和最新招標價格測算,4000公里高鐵建設目標對車輛的總需量約在400列、720億人民幣。另外,根據權威數據顯示,到2018年全球鐵路市場投資規模將達到1.52萬億,其中鐵路裝備需求約9000億元。如果考慮到全球高鐵建設熱潮,完全可能超出這一預期。因此,海外鐵路裝備和高鐵市場為中國高鐵產業鏈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嶄新市場空間。
高層將高鐵放在“一帶一路”的第一順位大力推進,并明確將出臺金融配套政策支持高鐵等關鍵裝備出口。相對于德國、日本等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可以覆蓋從工務工程、通信信號、牽引供電到裝備制造的等幾乎產業鏈,實現一攬子總包方案出口,并且總體建造成本比競爭對手低至少20%。相對于其他國家,我國的競爭力顯著。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我國裝備出海又有了新動向。中泰鐵路合作至今已舉行六輪會談,雙方擬于9月上旬簽署中泰鐵路合作的政府間框架協議,預計10月底舉行開工典禮。
無獨有偶,近期習近平特使向印尼總統提交雅萬高鐵報告,作為中國與印尼互利合作的戰略性標志項目,雅萬高鐵項目是中國與印尼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體現,將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第四大城市萬隆,兩城市距離120公里,未來還要進一步延伸至距萬隆570公里的第二大城市泗水。還可以對8個站點的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可形成100公里的雅萬高鐵經濟帶,據初步測算,這條鐵路通車5年后就可以盈利。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和高鐵“走出去”戰略的推進,中國高鐵企業發力“出海”,目前正在跟蹤的海外高鐵項目有20多個。依托核心技術優勢,中國鐵路裝備制造企業逐步打破了以產品輸出為主的傳統出口形態,形成產品、技術、資本全方位“走出去”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