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針對國有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已成為國有企業改革創新工作的重點。三項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深化勞動制度改革,建立員工擇優錄用、能進能出的用工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員競聘上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收入能增能減、有效激勵的分配制度。”可以看出,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是進一步健全企業內部管控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企業良好發展的催化劑,是提高經濟效益、勞動效率,團結公司員工,以實現公司與員工的“雙贏”的重要舉措。那么企業如何正確的推進改革,達到預期的目標與成效,我認為需要著力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進改革要穩妥。深化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是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緊迫任務,為了將改革中實際完成任務與預期效果之間的差距最小化,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推進才是根本。企業需要通過科學理性的自我剖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階段目標并適時地進行階段效果評估,切不可偃苗助長。而部分企業在其每一階段目標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步子邁得過快,為了完成任務偏頗地追求速度,無端地壓縮所需的時間周期,在有限的時間里開展大量違背科學規律,缺乏實際效率的工作,但往往欲速則不達。試問沒有扎實的根基,又怎么能結出碩果呢?
二、設立目標要明確。不同的企業在制定三項制度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應著重審視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尋求適合于自身改革發展的應對策略。比如對于新起步的企業來說,構建合理的組織機構設置、完善選人用人制度體系是主要改革方向。而對于某些有著數十年以上業績的老企業來說,勞動制度改革中最基礎的一項內容 “實現勞動合同簽訂全覆蓋”竟也成了老大難問題。即便這項條款是我國《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的保障勞動者權益的主要內容,但短期之內卻難以徹底解決。尤其是臨時人員和勞務派遣人員扎堆的企業,最初管理的不規范、企業經營范圍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以及對于人工成本的過度壓縮等隱患日積月累,導致了這一矛盾不斷加劇,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企業在設立改革目標時應有所側重,“對癥下藥”才是可行之策。
三、具體實施要全面。企業執行上級下達的改革任務應當逐級貫徹至基層,但最終具體實施改革的往往只是基層組織。這樣實施改革的效果是片面的,并不能使企業本身真正受益。例如企業全員競聘上崗機制的推行,難點就在于“全員”二字。在關系脈絡錯綜復雜、人員冗余繁多的國有企業里,倘若觸碰到某些群體或個人的利益,改革便成了了“雷聲大、雨點小”的無用功,難以逾越“要想脫胎換骨,必須傷筋動骨”的桎梏。面臨這一現實問題時,企業領導層對于改革決心的堅定與否至關重要,成為改革成敗的主導因素。
四、職工利益要兼顧。企業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就是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目標與職工個人價值導向的和諧統一,這尤其體現在三項制度改革的分配制度中。企業通過對各工作崗位進行價值評估后,依據崗位價值的大小制定出以崗定薪、按能計酬的薪酬管理制度,再通過競聘上崗來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職工代表大會的職能,請職工代表參與制度制定,凸顯企業對于職工利益的重視程度,使得制度能夠得到廣大職工的普遍認可和堅決執行。這樣既可避免吃大鍋飯的現象發生,也必將大大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使企業的經營管理充滿激情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