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美勤
孩子是家庭的天使,是幸福家庭的必要成員。通常一個小生命來到一個家庭,就會給這個家庭帶來生機。但孩子如果有先天性的缺陷、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自閉、社會交往障礙等問題時,家長的沮喪或負疚的心情可以理解。當一個非常敏感、特殊的小孩走進我的課堂時,引起了我的關注,如何對他相對封閉的心進行解碼,使他能融入集體,激發了我的責任感。
一、案例描述
欣×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很安靜,不愛說話。她剛來幼兒園時,不愿意與人交往,當別人和她交流時,常常表現出不理不睬,如果要她開口說話,她會習慣性地揉眼睛、皺眉頭,厭煩時還會動手打人。對新生事物的注意力很差,社交方面明顯缺乏,她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當老師和小伙伴進行游戲時,她就坐在凳子上發呆,從不主動參與集體活動,即使老師用多種方法引導她參與活動,她也不一定參加。和她交流起來比較困難,必須要很有耐心。
二、案例分析
通過家訪得知,欣×從小得過乙腦(2歲那年,孩子由于高燒不退,醫生誤診由此得了乙腦,由此語言與行為發展都受到了影響)。生病后的她,一直由奶奶照看,現在才由父母自己帶。欣×的媽媽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很著急和憂慮,曾嘗試過許多辦法,但收效都不大。經了解,欣×從小就是由奶奶帶大,不喜歡和人交往,不喜歡和小朋友玩,當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從不主動找小朋友玩,別人找她玩時總是躲避,對呼喚沒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久而久之,就產生自卑心理,語言表達能力弱。
三、案例反思
1.真誠地對待,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教師要放棄一切成見,對幼兒投以真誠、持之以恒的愛,幫助自閉癥幼兒走出自閉心理,從身心上接納教師以及身邊的小朋友、家人等。從身心上互相接納對方,建立穩固的依戀關系,讓她感受到教師對她的愛,也是她的朋友。自閉癥傾向的幼兒由于身心特點,情感極不穩定,不喜歡接近周圍的人,對情感的體驗也不深刻。要對其進行教育矯正,讓欣×接受我是前提,欣×剛來幼兒園時,由于不適應新環境,整天哭鬧,不讓老師碰一下,剛開始跟她交朋友談話時,常常遭到她強烈的反對、排斥。
2.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她接受并服從一些簡單的指令
要引起她的注意,必須先從她的興趣愛好出發,引起她的無意注意,然后將她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服從老師的語言指令。但給出的指令必須是比較簡單,統一的,變化要盡量少。比如,她喜歡玩拼插玩具,玩玩具時特意多給她一些,讓她能夠拼出她喜歡的玩具,或者讓同伴跟她一起玩,幼兒在家接觸的是父母,來到幼兒園接觸的只有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在幼兒園的生活中,接觸最頻繁的對象也是自己的小伙伴,他們之間的交往對其語言能力發展更勝于老師的教育。在教育活動中,正常孩子的積極熱情會感染她,充分調動起她對教育活動的興趣,引起她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因此,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創造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觀環境,為幼兒提供充分交往的機會,是建立良好同伴關系的最有效途徑。
3.確立多樣化的獎勵,使其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老師的一個表揚,一個鼓勵是每個幼兒夢寐以求的獎賞。對于一個自閉癥的幼兒來說,其更有意義。在她封閉自己的同時,自卑也是一個強有力的殺手。為了給欣×帶來自信心,我從沒放過給她任何一個小小的動作,努力去挖掘、放大她的優點,只要是行為意義積極的,都及時讓她參與,并給予口頭上的肯定鼓勵“你真棒”,有時還給予小紅花、棒棒糖等小獎品,以此來強化積極向上的認同心理,使她從成功的體驗中獲得點點自信,當她獲得點滴進步時,我就夸大她的進步、成績,并在班上表揚她的進步,從而調動她心理中的積極因素,同時還讓她產生一種期望自己能有更大成績的心理。
4.家園同步,共同教育
做父母的應該增加與幼兒多接觸,增強與幼兒的感情交流,平時要經常和幼兒玩耍,不斷觸摸幼兒的腦袋和四肢,親吻幼兒的臉蛋和小手,并注意經常給幼兒以微笑和歡樂,使幼兒產生并獲得安穩、愉悅和滿足感。工作完了不要忙于家務,應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親熱一番,用溫柔和藹可親的語調與孩子講話說笑,使幼兒感受到父母的親切,自己有一個依靠,而不是孤獨。經常帶孩子到公園散步、玩耍等,經常與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進行體育鍛煉,從事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建立民主、平等、和睦、團結的親子關系,各成員要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團結友愛、忠實誠懇、講文明、講禮貌,注意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時時、事事、處處做孩子的表率。父母的積極性與幼兒的自覺性相結合,使幼兒的心理自閉癥得到盡快解脫。
在特殊的教育領域中,不僅需要教師的參與,更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在對欣×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請家長共同參與商討各項教育對策和訓練措施,發揮各自的教育優勢和特點,在實施教育訓練過程中協調一致并及時交流,發揮互補作用,逐步矯正幼兒的缺陷。再怎么說家長都是最了解孩子的,最能觀察孩子心理、生理和情緒變化的,也最清楚孩子的現有水平和發展潛力。因此家長與幼兒園、教師配合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愛在人類中居于首位,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創造孩子健全人格的關鍵所在。讓“自閉的孩子”沐浴在至愛的陽光中,在愛的感召下被喚醒、刺激,重新回到屬于她們的那一片天空自由翱翔!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