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江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這是課程標準中所提出來的新的教學理念,也是真正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指導思想,更是學生健全發展的基礎。但是,在“以師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不論是我們的學生還是我們的教師都已經習慣了那種“滿堂灌”的方式,導致學生一直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根本不利于學生課堂主體性的發揮。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更新教學觀念,要借助多樣化活動來有效地構建“以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以確保學生在真正高效的課堂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組織自主探究活動,凸顯“以生為主體”的思想
探究是創新的前提,自主探究是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理解能力,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學習方式之一。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問題,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對學生健全的發展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確保學生在自主思考、主動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同時,也為構建“以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如何分辨銳角、鈍角和直角?(2)思考:在一個三角形中能否出現兩個鈍角?(3)思考:在一個三角形中能否存在三個角都是銳角的現象?……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上述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能確保高效數學課堂順利實現。
二、實施小組證明活動,凸顯“以生為主體”的思想
自主動手證明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學生課堂主體性的發揮,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要有效地組織小組自主證明、推導活動,以期能夠構建出真正自主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的時候,我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梯形面積公式的形成過程進行推導,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加強學生的理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
總之,我們要搭建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證明的平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季峰.注重以生為本,構建實效小學數學課堂[J].學子:理論版,2015(0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