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培
自主課堂的構建是課改以來所倡導的一種新型的課堂形式,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主動求知,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因此,本文就對如何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構建自主的數學課堂進行論述,以期能夠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借助生活情境創設法構建自主探究課堂
生活情境創設法的應用是指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數學課堂活動之中,這樣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枯燥的數學課堂形象化,而且,還能加強學生對基本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構建自主化的數學課堂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而促使學生愿意自主地走進數學課堂,成為課堂的主體。
例如,在教學“減法的運算”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生活情境創設法,引導學生對下面的熟悉的情境進行思考探究,即(1)我在商店買牙膏花5元,買香皂花3.5元,媽媽又給了我5元,思考:我現在手里有多少錢?(2)期中考試,某班共有38人參加考試,數學成績90分以上的人數有11人,80-90分的人數為18人,思考:80分以下的人數有多少?……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不僅有助于自主探究課堂的構建,而且,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能確保數學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
二、借助動手實踐學習法構建自主操作課堂
動手實踐是能夠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的,也是構建自主操作課堂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搭建自主操作實踐的平臺,以促使學生在自主求知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對梯形進行分割或者是拼接,目的是讓學生將其轉化成自己熟悉的圖形,比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等,然后,鼓勵學生自主動手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效課堂的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總之,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構建自主性的小學數學課堂,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數學素養得到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成俊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培養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