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芳
【摘要】教師教育課程的多元化評價模式構建,對教師主動采用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以及提升教學水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前提,以當前高師院校教育類公共課程面臨困境為突破口,探索構建多元化的評價內容、評價主體以及評價方式。
【關鍵詞】多元化 評價模式 教師教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49-02
高師院校一直將人才培養作為重點。目前高師院校考試評價模式陳舊,將課程結業考試作為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只將考試分數看作是評價學生成績的最終標準,導致高師院校不能針對性的培養學生,最終會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具備創新意識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不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
一、高師院校教育類公共課評價模式單一的現狀
(一)評價內容側重死記硬背
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教學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學理論,以測試為主要的目標去對待課程教學評價。考試內容基本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不重視師范生是否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正確的學生觀和良好的教師專業素養。
(二)評價方式缺乏多元化
現今絕大部分的高師院校都是通過期末一考制這種評價方式來對教師教育課程考試進行考核,其教育課程的效果以及質量是很難通過這種單一的方式得到全面的體現的。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受到了抑制,他們都是被動的,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三)評價主體被教師壟斷
任課教師在目前的高師院校中是教學評價的主體,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主體,他們自身的積極性卻往往得不到尊重。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他們負責引導學生、監督學生,并對他們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試與考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評、互評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多元化評價模式對于學生成長發展的積極意義
多元智能理論是從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的智能理論。
多元化評價模式的基礎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多元化評價模式注重發展學生自身,同時也更加重視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主體以及內容等的多元化發展,它是一個多方面、多維度以及多層次的“多元化”。
三、多元化評價模式在高師院校公共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依據教師的教學目標以及課程要求,要實現確定評價內容,首先要將多元化評價模型與相應的教學模式互相結合。這一模式的選擇要能夠體現評價工具、評價主體以及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作用。量化后的主要評價內容可劃分為平時成績、平時測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三大板塊。
(一)平時課堂成績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應該是平時課堂成績評價的主要方式。其主體包括教師與學生,并通過多元化標準與多種評價工具實現。在課堂上的評價內容具有復雜性,這給評價帶來了難度,所以將其進行量化,其中課堂回答問題2%、課堂表現3%、出勤5%。
(二)平時測試成績的評價
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教育目標培養的明確性,借鑒美國教師培養學生能力的相關理念和思想,針對學生的本專業知識,結合教育學的理論和實踐,在新學期開學就將平時測試成績的相關要求印制成文本,每位學生一份發至學生手中。這樣做就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明確的努力方向,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意識。
平時測試成績的評價亦可采用多種評價形式、多元評價主體、多樣評價工具來完成。這一部分的評價內容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上面,考察師范院校學生是否具備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素養等方面,將平時成績測試的40%按比例劃分為兩次隨堂測試20%、兩次個性化作業20%。
隨堂測試的內容根據師范院校教育學公共課程的內容為依據。如根據《教師》一章,將隨堂測試的內容設定為測試教師的教育理念、禮儀、教師的基本技能,包括口語和板書等。此測試包括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課堂展示,考查的是學生的教師禮儀和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板書的展示則考查的是教師的專業教師技能。這部分需要教師和學生當場打分,評價主體是教師和學生。第二環節是書面作業,這部分考查的是教師需要具備的教育理念。這部分需要教師課后仔細閱讀后打分。
兩次個性化作業第一部分根據每學期教授學生專業的不同而與之相適應。這部分作業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鼓勵學生團隊合作和表現領導力,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和寫作的能力。這部分評價主體主要是教師,同時也有學生的參與。第二部分個性化作業就是自我評價。評價主體主要是學生,教師作為輔助。每次隨堂測試和個性化作業滿分10分,共計40分。
(三)期末成績
期末考試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的方式進行。考試內容可涵蓋特崗教師考試、事業編制考試、考研等考試內容,通過標準化實體對學生學到的知識進行考核。全面地綜合平時測試成績、平時課堂成績與最終學期考試成績之后得出最終總評成績。
總之,多元化評價模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采取多種評價形式,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了多元智能,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它推動著教師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以滿足教學要求,將最為新鮮的活力注入到了教育類公共教學課堂,體現了教學與學習能夠同時受益與教學評價,對教學過程的發展與完善有著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