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等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微課已經引發了新一輪全球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該研究以計算機語言與軟件課程中的遞歸函數為例,闡述了如何開展微課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提出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計算機語言與軟件課程應用了微課的教學模式,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 遞歸函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54-02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線教育模式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并引發了新一輪教學改革的理論與探索。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受到國內外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在網絡教育等方面得到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國外微課資源的建設相對成熟和完善,并已應用于日常教學中,而國內微課資源在教學上的實踐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
微課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首創。戴維·彭羅斯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ownledge Burst)[2]。
在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最為系統的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在《電化教育研究》雜志上發表了“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的文章,率先提出了“微課”的概念。而后,微課的相關研究也逐步深化,對微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內涵也在不斷發展、豐富[3]。尤其2013年后,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4,5]。國內各大重點高效也在利用微課方式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如何優化教學。目前,已經有一部分高校和教師把微課理念引入到了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對未來計算機教育形式的改革提出了建議。
計算機語言與軟件作為計算機的一門基礎課,一般都是采用課堂教學和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講授。教師在課堂上花費大部分的時間講解編程的思想,學生被動的接受,缺少課堂的互動,不利于學生消化和理解相關知識點,對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將微課應用于計算機語言與軟件課程教學,教師可在課前提供相關的微課視頻,供學生預習、課前了解知識的難點和重點。課堂上,教師結合視頻與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互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教學效果。
二、基于微課的計算機語言與軟件課程的實踐
微課的視頻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圍繞課堂中的某個學科知識點進行的教學,主題突出、目標明確。文中以計算機語言與軟件中的遞歸函數為例,闡述如何開展和實施微課教學[6]。
(一)微課課件和教案的制作
針對遞歸函數,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形成微課的課件和教案。其中,遞歸函數內容主要包括四方面:遞歸函數的概念、遞歸函數的執行過程、編寫遞歸函數及用遞歸函數求解問題。文中將利用遞歸函數求解問題作為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制作10分鐘的微課課件和相關教案。
(二)安裝錄制軟件并拍攝
在計算機中安裝相應的錄屏軟件,例如Camtasia Studio、Snagit或Cyberlink YouCam等。打開PPT的同時加載視頻錄制軟件,調整好PPT的大小及錄制位置,點擊“錄制”按鈕,開始邊講解邊錄制。錄制結束后,將其保存為相應的格式,待后期編輯和美化。 (三)視頻的編輯和美化
將微視頻導入視頻錄制軟件,如Camtasia Studio軟件開始編輯和美化。視頻軌道和音頻軌道進行編輯、剪切、復制、合并等操作。
(四)組織課堂教學,結合視頻展開討論
遞歸函數的授課思路為:首先以“信息化戰爭中離不開計算機軟件系統,計算機軟件需要良好的程序設計,而良好的程序設計離不開計算思維”引入遞歸函數。并以結構自相似的圖片為例,闡述了遞歸函數的概念。以求解n的階乘為例闡述遞歸函數的執行過程,進而講解如何編寫遞歸函數。至此,教師都是以PPT講授為主。接下來,播放微視頻,詳細講解如何利用遞歸函數求解問題。這里,以漢諾塔為例,講解如何利用遞歸函數求解非數值型問題。微視頻的播放,激發了學員的興趣,并在課堂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結合視頻播放,以程序演示為例,驗證漢諾塔的執型步驟。
(五)課后的鞏固和學習
通過課前視頻觀看、課堂視頻討論,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多次觀看視頻、鞏固所學知識。最終,通過上機實踐、編寫程序,提升學員的實際編程能力。
三、應用效果的調查
表1中給出了100個學生對此次微課視頻的完成程度和滿意程度,數據顯示通過微課的學習,100%的同學都能順利完成過關任務,并且對微課程的滿意程度也有90%以上。
四、面臨的問題和措施
豐富微課的內容形式。國內的微課多以課堂實錄為主,呈現的形式較單一,知識點多,容易造成內容的不連貫性。因此,需要豐富微課的內容的呈現形式,除了以教師講授為主,還要配合相應的動畫、圖片、音頻等多種多媒體技術,使其呈現的形式豐富多樣。
完善微課配套的資源建設。建立完善的微課資源平臺,不僅需要提供視頻資源,更需要提供一個良好的互動型的交流平臺,應設有配套練習,知識點、學習體會、交流互動等特色化配套資源。微課資源平臺的開放性更使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的師生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重視教學設計,提高微視頻的質量。微課內容的主體是微視頻,所以微視頻的質量直接決定微課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鼓勵教師不斷學習視頻技術、擴大視頻的來源,并提升視頻制作的水平。
五、結束語
微課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本文以計算機語言與軟件中的遞歸函數為例,講解如何開展和實施微課教學,并探討了微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和應采取的措施。
參考文獻:
[1]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 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 26-33.
[2]姜玉蓮.微課程研究與發展趨勢系統化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23):64-73.
[3]胡鐵生,黃明燕,李民. 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4]桂耀榮.微課及微課的制作和意義[J].化學教與學,2013,5:41-42.
[5]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6]李婉嘉,徐晶.微課開發與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2013,12(11):85-87.
作者簡介:
呂曉,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講師,研究方向:協同計算、CSCW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