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目前我國和國際上道路工程建設飛速發展的實際情況,很多高校開設了工程檢測與維護類專業。而對于道路工程試驗檢測課程的開設,教學模式并沒有像理論課教學那樣,有成熟固定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們如何安排教學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對道路工程檢測與維護類專業中重要的道路工程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道路檢測 教學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43-01
引言
道路工程學科專業是一個發展相對比較成熟的交通運輸工程類學科,學科課程的安排也越來越科學化。但是,對于新發展起來的工程檢測與維護學科來說,試驗檢測課程的學科安排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下,伴隨著試驗檢測課程的開設,可以對同學們進行問卷調查,對教師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1],不斷的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不斷的進行完善。
1.道路工程試驗檢測課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公路發展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公路的通車總里程由1978年底的88萬公里[2]增加到2014年的446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1984年開始建設的沈大高速公路, 1990年全線建成通車,全長375公里;到2014年,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1.145萬公里,覆蓋90%以上的20萬以上城鎮人口城市,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歷程如圖1所示。在2013年6月20日,交通運輸部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公布了《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在新的規劃里,國家高速公路網進一步完善,在西部增加了兩條南北縱線,成為“71118”網,規劃總里程增加到了11.8萬公里。
目前是公路工程的高速建設時期,不久的將來,大量的公路養護和管理工作會隨之而來,工程質量都必須要有試驗檢測來保證。為了更好地培養新世紀公路工程建設與管理養護的技術人才,管理好公路工程建設與管理養護的質量,培養新時期的大學人才,道路工程試驗檢測課程的開設就尤為重要。
2.道路工程試驗檢測課程的教學模式
理論的教學已經形成了較為規范和固定的教學模式,也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但是,對于工程類的試驗檢測課程來說,還沒有比較固定教學模式。隨著將來對公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綜合能力和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學生要能夠在短期內滿足企業單位的要求, 所以對于培養人才的高校來說,只有不斷的完善教學計劃,精心的探討合適的教學模式,才能夠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當前,道路工程試驗檢測課程的開設基本有理論、實踐、理論+實踐三種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都各有所長,理論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深入地對試驗檢測方法、原理的學習;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深入地對試驗檢測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學習;理論+實踐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對試驗檢測全面的學習,但又難易深入系統地進行學習。所以,探討新的試驗檢測課程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十分重要。比如,多媒體技術和三維模擬技術的適當引用,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語
高等學校只有培養知識面寬、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社會才會認可,道路工程檢測與維護專業是一個工程實踐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對學生的考核也要進行全面化的考核。中國的工程建設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快。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各種技術,使我們的工程質量都能夠得到保障,對于道路工程檢測與維護專業的學生培養,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肖杰.道路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與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5.6.
[2]凌天清.道路工程試驗檢測技術[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高傳東(1977年-),男,河南漯河人,博士研究生,從事土木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