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

摘要:目前,“互聯網+”技術已開始影響到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在內的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作為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制度保障,環評面臨的監管任務重,工作量大,支撐環評的基礎數據建設長期以來滯后于需求,在環評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探索推進“互聯網+”技術在環評領域的應用,可以有效利用大數據支持環評監管決策,圍繞環評中的核心要素打造“環評一張圖”會商平臺,應用互聯網+技術創新和完善環評管理手段。
關鍵詞:互聯網+;環境影響評價;大數據;決策;監管
DOI: 10.14068/j.ceia.2015.05.006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444(2015)05-0024-03
自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互聯網+”技術已開始影響到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在內的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為推進“互聯網+”技術在環評領域的應用,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主辦、國家環境保護環境影響評價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環評基礎數據庫應用平臺發布暨互聯網+環評應用研討會7月16日在銀川召開,此次會議探討了探討環評領域大數據利用的有效途徑,以及互聯網+環評的未來發展趨勢。
1 利用大數據支持監管決策
作為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制度保障,環評面臨的監管任務重,工作量大,全國每年僅建設項目環評就有30萬~40萬個。而各級環保主管部門環評管理人員少,監管手段單一,同時環評面臨“簡政放權”新形勢下管理重點和方式的變化。由于環境問題的復雜性,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大量數據資源作為支撐,然而長期以來支撐環評的基礎數據建設滯后于需求,在環評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環評監管信息存在孤島現象,未形成監管信息“獲取-分析-決策-行動-反饋”的完整鏈條,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評實施與監管全流程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開展環評基礎數據庫建設,則是對實施環評制度長期積累的大量環評數據資料進行信息化、標準化管理利用的重要途徑,進而可為環評面向長遠發展提供信息資源支撐。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2010年開始啟動環評基礎數據庫建設項目,目前環評基礎數據庫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環評基礎數據庫涉及數據資源、數據庫建設、共享交換、應用服務等4方面、16類標準規范。其中,數據中心盤活并入庫10年來國家級環評核心數據,提取16個重點行業3 000多項環評項目指標,入庫50多萬條數據,涵蓋氣象、水文、地形、水質監測等基礎數據以及全國主體生態功能區劃、自然保護區等空間地理數據,囊括戰略、規劃、項目環評驗收等各階段環評數據,初步形成環評支撐、業務、管理3大數據庫群。
自2015年起,基于環評基礎數據庫成果,國家環境保護環境影響評價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組織開發環評基礎數據應用平臺,目前已收集整理環評報告書、評估意見、審批批文等上萬份環評文件,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敏感點信息、地形數據、水文資料等大量環評必需的基礎數據。這一環評數據與應用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推動環境領域資源共享進程,可以充分開發和利用數據資源,實現科研成果和業務數據的最大化應用,并可節約大量經費,避免重復勞動。通過大量數據的收集處理,也可以盤活國家投入巨資產生的國家級環評核心成果數據,促進這些數據資源的長期保存利用。在此次研討會上,包括環評基礎數據、信息資源、模型服務和計算平臺在內的第一批環評基礎數據產品首次正式發布。
環境信息資源的獲取對于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評管理決策具有關鍵性作用。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主任崔書紅在研討會上表示,互聯網+環評的實質是圍繞環評改革需求,進行環評管理手段創新探索,將環評工作推上新臺階,為環評全過程、特別是事中事后監管提供有力保障。互聯網+環評的重點是實現環評基礎數據庫建設,以構建應用智能化環評監管平臺。建設“智慧環保”管理平臺可以將大數據空間化、可視化、關聯化,實現對全國環評審批實時統計分析、預報預警、技術校核和信息發布。
2 打造“一張圖”會商平臺
傳統的環評技術審查和審批一直依靠專家評審模式,針對涉及復雜環境條件和工藝項目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按照既有模式進行預測、驗算。隨著環評基礎數據庫數據資源和技術力量不斷豐富,在大量數據基礎上,開發面向國家和地方環評技術評估及審批的會商系統,圍繞環評中的工程概況、區域環境、環境影響、指標分析和公眾參與等核心評價要素,打造“環評一張圖”會商平臺五大核心數據資源展示和分析評估模塊,則可為環評技術審查和審批部門提供更科學的集成化服務平臺。
環評會商系統及共享平臺可以通過全景展示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現狀,動態顯示項目對周邊環境影響,橫向比對項目在全國同行業的清潔生產水平和行業排名情況,可視化顯示項目公眾參與地點、調查統計數據等信息。在功能模塊集成基礎上,環評會商平臺通過強化數據整合集成、加工與挖掘分析、環境影響模擬分析、環評技術復核等方面技術支撐力量,可顯著提升服務功能,為決策支持提供有效服務。通過環評基礎數據庫共享平臺接口,會商平臺可實現圍繞項目的基礎信息及附件信息展示,實現工程要素可視化,結合GIS技術在多種基礎底圖中展現工程位置和重點設施等空間分布和屬性信息,在空間中通過建立與其他項目關聯從而獲取更為豐富的關聯信息,通過項目區域不同時期影像對比,清晰辨識地貌變化與項目建設過程,集成展示項目的工程特征和空間信息。
環評會商平臺同時具有環境影響的實時動態模擬、多方位行業指標分析的特點。通過結合國家和省級評估中心的空間支撐數據以及區域環境數據,會商平臺以環境功能區劃、環境敏感區、相關規劃和環境敏感點為主體分類,進行綜合疊加展示,結合緩沖區分析、地圖量算等GIS手段,從而直觀展現項目周邊區域環境現狀以及與項目主體的關系,可為項目建設區域提供環境敏感性輔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