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明
【摘要】 當前京津冀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2014年PM
2.5年均濃度達到9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的年均濃度106微克/立方米有了很大的下降,但仍然超過國家標準的1.6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是優化能源結構、擺脫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之一。自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調,國際天然氣價格也隨油價下跌,因此,率先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已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任務。
【關鍵詞】 天然氣 霧霾天氣 京津冀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從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專題匯報到現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規劃綱要,經過一年多時間,京津冀協同發展即將完成頂層設計,實施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主要著力點也已清晰明確。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如何聯合治理好霧霾天氣,不僅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升京津冀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也是提升國家首都城市形象和改善京津冀投資環境的重大舉措。自2013年《大氣治理十條》實施以來,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初顯成效,2014年PM2.5年均濃度9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的年均濃度106微克/立方米有了很大的下降,但仍超過國家標準的1.6倍。目前京津冀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環境破壞、霧霾天氣等問題已成為當前京津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面對的最大挑戰和威脅。環保、交通和產業升級轉移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三個重點領域,環保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沒有環保一體化,就沒有京津冀一體化。為了應對這一威脅和挑戰,率先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已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京津冀率先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的重大戰略意義
幾乎所有工業化國家都曾經歷過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的嚴重空氣污染問題,國際經驗表明,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是優化能源結構、擺脫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之一。據統計,2012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占33.1%、天然氣占23.9%、煤占29.9%;其中俄羅斯三者占比分別為20%、51.1%和17.5%;日本三者占比分別為45.6%、22%和26%;德國三者占比分別為35.8%、21.7%和25.4%;英國三者占比分別為33.6%、34.6%和19.2%;而中國三者占比分別為17.7%、4.7%和68.5%。為此2014年6月13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大力推動能源消費革命。
1、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是調整能源結構的必然要求
據科學計算,工業鍋爐每燃燒一噸標準煤,大約會產生二氧化碳2.6噸和大量的其它廢氣,煤炭的燃燒和排放是空氣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盡管煤作為能源的成本比較便宜,但這并沒有將人類健康和環境付出的成本計算在內,我們需要將所有成本計算在內,據測算,每噸煤環境外部成本204.76元。其中煤炭燃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公眾健康損失、礦區職工健康損失最大。近年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能源消費量也在快速增長,2013年已達37.6億噸標準煤,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中國煤炭消費占全球消費總量的45%左右,中國短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改變,但從國際治理環境污染經驗來說,治理霧霾就要先減少煤的使用量。在京津冀地區,區域燃煤總量約3.75億噸,占中國總燃煤量的10%。為此京津冀要治理霧霾,就要率先改變能源使用結構,尋找煤和油的替代品,以氣代煤、以氣代油,大力廣泛推廣使用天然氣能源,必須對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進行深度的變革,以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需要。
2、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是減少汽車污染的必然選擇
一般而言,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燃煤發電、機動車尾氣、工業生產等。其中燃煤、機動車尾氣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兩項合計占比50%以上。京津冀地區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2014年底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為560萬輛以上,天津260萬輛,河北省達到1560萬輛,這些機動車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機動車尾氣污染已經成為京津冀空氣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與傳統汽車相比,在機動車污染方面,天然氣汽車在空氣中排放的一氧化碳減少97%,碳氫化合物減少72%,氮氧化物減少39%。天然氣單位熱值的含碳量比柴油、汽油都要低。特別是燃燒完全,排放物中顆粒物少,排放清潔,對環境的污染遠小于汽油汽車和柴油汽車。近年來,世界天然氣汽車年均增長超過25%。
3、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是能源發展戰略規劃的迫切需要
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2020年一次性能源消費總量被要求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煤炭比重由2013年的65%降至62%,而天然氣比重由2013年6%提高到10%。《行動計劃》提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是首要任務,而關鍵就在于煤炭。通過消減替代等方式,使得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與此同時,天然氣作為當前清潔能源的代表,消費比重將大幅提升到10%以上。這一目標具體將通過城市民生工程推廣天然氣應用,發展天然氣交通運輸,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來實現。京津冀地區應率先實現這一戰略規劃。
二、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是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的戰略機遇
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實行與進口燃料油、LPG價格相掛鉤的模式,即政府規定的天然氣價格與60%燃料油和40%液化石油氣價格之和的90%相當。自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調,天然氣價格也隨油價下跌。2014年12月,美國天然氣價格自2012年以來首次跌破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一般認為,2015年國際天然氣價格在全球范圍內會繼續下跌,高盛也將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的天然氣價格預測值分別從先前的3.3美元/百萬英熱和3.5美元/百萬英熱下調至2.75美元/百萬英熱和3美元/百萬英熱。其原因如下。
首先,歐洲天然氣供應合同是與油價掛鉤的,這種掛鉤是歷史上形成的,早先簽訂的長期合同現在仍然有效,這意味著未來一年里天然氣價格將急劇下行。其次,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以來,經歷幾年的不確定之后,有跡象表明日本準備逐步恢復啟用核電站,這也會進一步降低亞洲的天然氣價格。路透社的一項調查預測,亞洲天然氣價格2015年的跌幅最多將達到30%。較低的天然氣價格顯然已給電力市場帶來連鎖反應,新舊能源的較量中,價格因素對市場的影響尤為明顯。再有,如今以頁巖氣為代表的非常規天然氣正在快速發展,并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產生持續性影響,隨著非常規天然氣開采成本的不斷下降,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隨著北美頁巖氣開采技術的提高及開采量的迅速增加,北美地區的天然氣價格不斷下降,處于10年來的最低水平。美國也由天然氣進口國轉為出口國,且北美、歐洲、亞洲三大天然氣市場漸趨融合。頁巖氣革命將帶來的是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
全球的天然氣價格將持續低位,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煤炭,作為清潔能源,天然氣對煤炭具有明顯的替代作用,未來煤炭將被天然氣所替代。此外,天然氣與石油之間較大的差價也使得二者存在替代空間,特別是將天然氣作為運輸燃料以替換汽油。
三、京津冀率先改變能源結構發展天然氣的對策建議
1、統籌規劃布局,制定發展戰略
抓緊組織專門力量制定京津冀以氣代煤、以氣代油,大力廣泛推廣使用天然氣能源的專門規劃,明確發展思路、發展重點、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通過在京津冀層面的統一規劃,構筑多氣源供應格局,有力促進京津冀形成由沿海進口LNG、海上油氣田和陸上長輸管道天然氣組成的多氣源安全供應格局,為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優化能源結構和節能減排提供保障,促進天然氣能源快速、良性發展。同時應加強天然氣能源管網基礎設施科學規劃,以保障天然氣能源規劃實施效果。
2、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
建議由京津冀協調小組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推廣使用天然氣能源發展的協調工作機制,妥善解決各地區推廣使用天然氣能源的協調發展問題,切實做到天然氣能源與管網發展在速度上匹配、規模上均衡、技術上適應。建議成立專門的公司,具體負責天然氣項目。電廠、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無疑是大氣污染的主要“肇事者”,為了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京津冀各省市都要著力推動這三大行業的“煤改氣”和“油改氣”工程。
3、完善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強財稅金融定價的支持。建議設立京津冀扶持天然氣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出臺比如財政、定價等具體支持政策,及時調整京津冀天然氣價格。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滑,而國內天然氣價格沒有同步下調,由于油價不斷下跌,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相比,在發電、工業、車用領域的經濟性能越來越低,導致天然氣消費增速出現放緩,數據顯示,2015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6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增長2.1%。相比過去每年近20%的增速,2015上半年的增長速度明顯不足,天然氣已基本喪失經濟性和競爭性,這與國家期待推廣天然氣應用、提高其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的想法極大背離。應給予京津冀天然氣價格定價權,便于及時調整天然氣價格。二是搭建融資平臺,搭建京津冀天然氣項目融資平臺。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資本進入天然氣應用領域,向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有效解決天然氣項目融資難的問題。據環保部測算,2013—2017年,我國將投入1.7萬億元進行大氣污染治理。京津冀協調小組可和有關部門協商從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京津冀發展天然氣能源。
4、實施配套戰略,促進LNG發展
天然氣是一種氣體,經過深度冷凍后變成液體,這種液體就叫液化天然氣,簡稱LNG。LNG體積比同質量的天然氣小625倍,可用汽車輪船很方便地將LNG運到沒有天然氣的地方使用。LNG作為一種清潔、高效、方便、安全的能源,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可選擇的優質能源之一。目前很多國家都將LNG列為首選燃料,LNG在能源供應中的比例迅速增加。以天然氣為原料深加工而成的LNG,憑借其現階段獨特的資源優勢、低碳環保優勢,應成為京津冀未來能源產業的重點。
(注:本文為天津市政府決策咨詢重點課題項目“天津市治理霧霾天氣的路徑選擇”(課題編號:ZFZX2013-20)的階段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嚴丹霖:我國城市霧霾治理的能源結構調整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13).
(責任編輯:柯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