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 白璐 張欣
【摘要】物聯網絕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場科技革命。物聯網使物品和服務功能都發生了質的飛躍,將給使用者帶來更高效、更便利和更安全的體驗。依靠網絡技術,物聯網將生產要素和供應鏈進行深度重組,成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現實載體。物聯網的發展,不僅將極大地帶動技術進步,還將通過應用創新進一步帶動經濟社會形態、創新形態的變革,塑造知識社會的流體特性,推動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形態的形成。
【關鍵詞】物聯網;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036-01
物聯網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提出,它的定義很簡單:通過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作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全球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尤其是在世界各國都在為經濟復蘇積極尋找新突破口的關鍵時刻,物聯網目前已經成為業界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
一、我國發展物聯網的優勢
物聯網是不同于互聯網的一種全新網絡。互聯網的承載網(端到端)是單一的,而物聯網的承載網(端到端)不是單一的。互聯網主要強調規范的開放性和通達性,對網絡性能的要求是,“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和基于優先級的資源管理。物聯網對網絡的要求就會高得多,目前,實際上已經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聯網系統,這些系統對實時性、安全可信性、資源保證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從國內來看,物聯網產業發展可謂如火如荼。那么,物聯網熱浪為什么在中國會迅速壯大呢?在我看來,這主要得益于我國在物聯網發展方面擁有幾大優勢。
中國擁有話語權:在“物聯網”這個全新產業中,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響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先后投入數億元,在無線智能傳感器網絡通信技術、微型傳感器、傳感器終端機、移動基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世界傳感網領域,中國與德國、美國、韓國等國家已經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國。與此同時,我國無線通信網絡和寬帶覆蓋率高,這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撐。
高校研究支撐:物聯網在中國高校的研究,當前的聚焦點主要在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作為“感知中國”的中心,江蘇無錫市在2009年9月與北京郵電大學就傳感網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簽署合作協議,這標志著中國“物聯網”發展進入實際建設階段。為積極參與“感知中國”中心及物聯網建設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保持、擴大學校在物聯網研究領域的優勢,南京郵電大學專門召開了物聯網建設專題研討會,及時調整科研機構和專業設置,新成立了物聯網與傳感網研究院、物聯網學院。
政府措施得力:我國政府對物聯網的發展十分重視。2006年制定了信息化發展戰略,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的構想,2009年“感知中國”的新興命題進入了國家政策的議事日程,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將“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納入重點產業振興計劃。
二、物聯網發展面臨的問題
物聯網目前已經開始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如遠程防盜、高速路不停車收費、智能圖書館、遠程電力抄表等。不過,客觀地說,這些還僅僅是物聯網的雛形,尚未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從目前全球狀況來看,物聯網的發展仍有眾多問題需得到解決。
技術統一與技術突破:物聯網是一個涉及眾多行業應用的實踐性技術領域,其領域跨度非常廣,因此,作出完全統一、自成體系的標準是不現實的,也不具備可操作性。更多的是應在涉及互聯互通等共性問題方面盡早制定相應的標準。同時,物聯網的標準體系也有必要采取開放的架構,積極吸納已經具有廣泛國際市場基礎的相關應用技術標準,實現中國物聯網產業與世界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對接,實現合作共贏。
構建管理平臺與協調互動:物聯網的價值在于網,而不在于物。傳感是容易的,但是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就不能進行管理和整合,那么,任何傳感都不具有實際意義。因此,建立一個全國性、綜合的業務管理平臺,把各種傳感信息進行收集、分門別類管理以及有指向性地傳輸,是一個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盈利模式與產業鏈條:物聯網分為感知、網絡、應用三個層次,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將有多種選擇去開拓市場。因此,在未來生態環境的建設過程中,商業模式將變得異常關鍵。目前,物聯網發展直接帶來的一些經濟效益主要集中在與物聯網有關的電子元器件領域,如射頻識別裝置、感應器等。而龐大的數據傳輸給網絡運營商帶來的機會以及對產業鏈最下游(如物流及零售等行業)所產生的影響,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逐漸體現出來。
建立信息安全體系:在物聯網時代,互聯互通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數據和隱私的保護問題。從技術角度來看,物聯網存在很多信息安全隱患。由于物聯網在很多場所都需要無線傳輸,這種暴露在公共場所中的信號很容易被竊取,這將直接影響到物聯網體系的安全。與此同時,物聯網還會帶來更多個人隱私泄露問題。而且物聯網還承載了比現在任何網絡都要龐大的數據信息,影響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如何確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防止這些信息的外泄或被他人盜用,將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這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安全,也涉及到國家和社會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彭德林.物聯網技術的研究與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1(19).
[2]劉浩力.物聯網應用及發展前景淺析[J].中國信息界,2011(8).
[3]湯敏,廖仕東.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J].信息技術,2011(11).
[4]于輝,蔣飛,趙克儉.物聯網軍事應用分析[J].指揮信息系統與技術,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