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曲尼多吉
【摘要】南北疆少數民族學生受南北疆生產方式、教育資源分布、宗教信仰、人口分布差異等因素影響,人際傾向存在明顯差異。北疆少數民族學生包容與支配他人的需要更強,而南疆少數民族學生情感需要更為顯著。據此,民族高校班級管理應充分發揮北疆少數民族學生人際特長,并關注南疆少數民族學生情感需要,以促進南北疆少數民族學生身心發展,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關鍵詞】南北疆少數民族學生;人際傾向;比較研究;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151-01
一、描述
(一)語言表現
讀于中央民族大學維語系的新疆少數民族學生一般為“民考民”,接受民族語言教學,以民族語言應試,升入大學后以學習維語文學學科基本理論為主,學習過程基本以民族語完成,因此漢語基礎普遍較差。
北疆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相對較好,漢語課程成績普遍高于南疆少數民族學生,在語言表達流利程度、反應速度、用詞及句法運用準確性等方面優于后者。①
(二)情感表現
南疆少數民族學生民族傳統節日參與度更高,信仰更純正,飲食嚴謹,每日禮拜,穿衣風格保守,女生戴頭巾男生帶帽,服飾有民族元素。
北疆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情結相對較小,部分北疆少數民族學生不愿意參與民族傳統節日,且思想相對開放,前衛,部分女生已脫下頭巾。
二、解釋
(一)生產方式因素
南疆地處塔里木沙漠邊緣,降水少,土地荒漠化嚴重,交通不便,以農牧業生產方式為主,形成了單純、耿直、封閉保守的性格。
北疆城市集中在天山以北的綠洲上,氣候溫和濕潤,石油工業、產品貿易發展迅速。北疆少數民族在商業發展中形成包容、開放的性格,善于交流,平衡矛盾。
(二)教育因素
南疆中小學多為單一民族語授課學校,學生極少接觸漢族學生,教師尤其漢語教師質量不高,多為本地人,漢語及授課水平有限,造成學生漢語學習困難。
北疆有多所民漢混授學校,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共同學習,教師多畢業于師范學校,漢語及授課水平較高,重視漢語學習。②
(三)宗教因素
南疆地區少數民族信仰宗教的嚴格程度明顯高于北疆的宗教信仰,飲食、生活作息、習慣、認識標準等差異在與他人交往中被放大,造成交往阻礙,形成穆斯林小團體。
北疆少數民族“漢化“相對明顯,宗教信仰寬松,能在飲食、習慣、教義上做出一定妥協,以協調彼此交往間的矛盾。
三、并置
舒爾茨人際需要三維理論認為,行為傾向產生于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這三種基本需要決定了個體人際交往中所采用的行為,以及如何描述、解釋和預測他人行為。③
(一)包容需要
南疆少數民族本民族學生形成固定的交往群體以獲得人際交往安全感,對外卻存在排斥或退怯的心理。
北疆少數民族學生對內有本民族好朋友,但依賴程度小,對外能夠與外族同學建立相對自然和諧的關系。因此,北疆少數民族學生包容需要可能高于南疆少數民族學生。
(二)支配需要
南疆少數民族學生生性低調保守,對各項學校活動的參與度及自我評價不高,自覺將自己歸屬到被控制的地位。
北疆地區少數民族學生在校園活動中表現踴躍,在交往與競爭中表現自如,并獲得高成就,這是一種自我展現的傾向。因此,北疆少數民族學生支配需要可能高于南疆少數民族學生。
(三)情感需要
南疆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積極建立穆斯林小團體,受到宗教信仰民族情節的維系,彼此間團結親密。
北疆少數民族學生能自如與本民族同學、其他民族同學相處,但沒有固定小群體,表現相對獨立。因此,南疆少數民族學生情感需要可能高于北疆少數民族學生。
四、比較
(一)操作介紹
研究采用舒爾茨所編的基本人際關系傾向行為量表(FIRO-B)進行測試。該量表共54題,共六組。每一題對應相對維度,所選答案參照答案表,符合即得1分,不符合不得分,總得分為社會互動總指數。
(二)相應的班級管理建
關注南疆少數民族學生的情感需要。穆斯林小群體的形成與其格外強調民族身份和宗教信仰差異有關。測驗結果表明,南疆少數民族學生情感需要顯著,更加渴望外界的主動關注和情感互動,這要求班級管理,充分關注南疆少數民族學生,多與南疆少數民族學生交流接觸,尤其鼓勵南疆少數民族走出小圈子,感受來自其他民族同學的關懷和包容,以充實內心世界,消除排斥心理,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注釋:
①李麗華.南疆少數民族學漢語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77-78.
②趙新居.新疆教育發展差距的幾點思考[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科學教育家,2009(3):27-28.
③楊世昌,陳奕菲,于凡.高中聾生人際交往需要與自尊的關系研究——基于舒爾茨人際交往需要三維理論的實證研究[J].法治與社會,2014(10):193-194.
參考文獻:
[1]路琳.人際關系對組織內部人際傾向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4).
[2]吳福環.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J].新疆社會科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