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顏梅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了不同育肥方式下的商品肉鴨飼養管理措施要點,主要從圈養舍飼育肥、放牧育肥、人工填飼育肥三種模式下進行了分析總結,其中國養舍飼育肥作為最主要的方式進行了重點總結。
關鍵詞:商品肉鴨;育肥;飼養管理
近年來,受市場需求的影響,國內商品肉鴨的養殖規模呈現出穩定的增長態勢,山東、江蘇地區都是有名的肉鴨生產基地。下面本文對不同育肥方式下的飼養管理要點總結如下。
1 育雛期(O~3周齡)飼養管理
1.1 育雛前的準備
1)飼養數量的確定:根據飼養密度與鴨舍面積,估算飼養數量。
2)鴨舍準備、修整與消毒:對舍內地面清掃,料槽、飲水器要清洗,疏通排水溝,然后對舍內外徹底消毒。所有設備、用具在洗凈之后用2%苛性鈉溶液消毒。育雛室采用熏蒸法消毒時,可將所有洗凈的設備、用具放入舍內,關閉門窗,密閉熏蒸消毒2d。
3)墊料、飼料與常規藥品的準備:雛鴨進舍前ld,應鋪好墊料。墊料要求干凈、干燥、柔軟,無尖硬雜物,切忌霉爛。用麥秸、稻草或谷殼鋪4~5cm厚。飼料要用全價顆粒料,常用藥物如消毒藥、抗生素等應適當準備。
4)進鴨前鴨舍升溫:室溫應在24℃以上,育雛器溫度不低于30℃。
1.2 提供適宜的育雛條件
1)合適的溫度:前3d溫度應高于30℃,以后逐漸下降,每天下降幅度不能太大,以每2d降低1℃為宜,直到20℃左右。
2)合理的密度:密度太大容易造成空氣污濁,環境潮濕,影響生長,并且容易誘發啄癖的發生。育雛前2周20~30只/㎡,中大鴨7~10只/㎡。密度的大小與季節、鴨舍類型、鴨舍的通風能力有關。
3)良好的通風:鴨舍內要加強通風,排出舍內的水汽與有害氣體,保持舍內空氣清新。
4)保證光照:0~3d的小鴨,每天24h光照,以后每天23 h光照,夜晚th黑暗。0~7d光線稍強2~3W/㎡,7d后1W/㎡。
5)適當曬太陽:鴨在運動場上適當曬太陽,可促進骨骼發育,減少癱跛。
2 雛鴨飼養管理
1)飲水:小鴨進場后,先飲水,前2d的飲水中,適當加入0.01%的高錳酸鉀或雛禽多種維生素。對于不會飲水的雛鴨,要人工調教,整個飼養期內均應提供清潔的飲水。
2)飼喂:第一次飲水后1~2h,開始喂料,起初每天喂料不少于6次,每次數量不宜太多,以下次喂料時剛好吃完為宜。飼料的配制要合理,并保證飼料衛生、不喂發霉變質飼料。整個飼養期內也可實行自由采食。
3)分群飼養:每群鴨不要太多,一般每群不超過1000只。挑選鴨群中過小的鴨子,集中單獨飼喂,否則鴨群中的小鴨易被擠傷或踩傷。
4)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肉鴨飼養施行“全進全出”,在肉鴨出場后,能徹底打掃衛生、清洗、消毒,切斷病原的循環感染,保證鴨群健康,便于飼養管理,提高肉鴨的出欄率。
5)環境衛生與日常消毒:嚴格的消毒是養好商品肉鴨的關鍵一環。舍內墊料不宜過臟、過濕,場區內的雜草要及時鏟除。每天早、中、晚要清掃鴨舍過道,刷洗水槽。對鴨舍內所有用具應定期消毒,每周1~2次。場區門口和鴨舍門口要設消毒池,進出場區或鴨舍要腳踩消毒,每周進行1~2次常規帶鴨消毒。
3 生長肥育期(4周齡一出欄)飼養管理
3.1 生長肥育期的生理特點
體溫調節機能已趨完善,消化機能已經健全,采食量增大,骨骼和肌肉生長旺盛,絕對增重處于最高峰。
3.2 生長肥育期的飼養
1)飲水在整個肥育期應隨時保持清潔的飲水,特別在夏季,不可缺水。每只鴨占有水槽長度應在1.25cm以上。
2)飼喂從育雛結束轉入生長育肥期的前2~3d,將雛鴨料逐浙轉換成生長期料,切忌突然更換飼料。肥育階段采取自由采食進行飼喂,為防止飼料浪費,可將飼槽寬度控制在10cm左右。每只鴨占有飼槽長度在10cm以上。
4 生長肥育期的管理
1)溫度、濕度和光照:最適宜室溫為15~18℃,冬季應加溫,使室溫達到10℃以上。相對濕度控制在50%~55%,應保持地面墊料干燥。光照強度以能看見飼料,適應采食為準。白天利用自然光,早晚加料時才開燈。
2)適時更換飼料:4周齡時,肉鴨采食量增加,生長速度加快,此時應更換肥育期日糧。轉換飼料時,可利用3d的時間過渡。第一天用2/3的雛鴨料和1/3的肥育料混勻后飼喂;第二天各用1/2混勻飼喂;第三天則用1/3的雛鴨料和2/3的肥育料混勻后飼喂;第四天全部用肥育料。這樣,可減少因飼料突然變化而造成的消化不良、腹瀉,甚至拒食。
3)及時調整密度:肥育期肉鴨生長發育快,應注意其飼養密度的調整。地面平養的飼養密度為:4周齡7~8只/㎡,5周齡6~7只/㎡,6周齡5~6只/㎡,7~8周齡4~5只/㎡。
4)保持環境衛生:進入肥育階段的鴨采食量、飲水量大,排糞多,鴨舍易潮濕、腐臭和滋生蚊蠅。因此,需經常清除鴨糞,常掃地面,常換墊料,飼養工具常洗,保持舍內清潔干凈。
5 放牧育肥
放牧育肥具有耗料少,成本低,肥度好的優點。這種育肥方法主要是結合夏收、秋收,在水稻或小麥收割后,將肉鴨趕至田中,覓食天然飼料,以達育肥目的。我國很多地方野生動植物飼料豐富,尤其是南方,每年有3個放牧育肥期可養肉鴨,即春花田時期、早稻田時期、晚稻田時期,后兩個時期是農作物收獲季節,田地里有“落谷”;春花田時期,田地里有草和草籽,還有野生浮游生物。放牧育肥特別適于麻鴨類地方品種,其體型小,靈活,覓食力強。放牧時應慢趕慢放,吃飽吃好,少運動,以促進增重。放牧時間,一般上、下午各4h,中午趕到岸上休息。每日早、中、晚各補料1次,補料量視放牧覓食情況而定。
6 人工填飼育肥
6.1 填飼日齡
一般在40~42日齡,體重達1.6~1.7kg以上的中雛,即可開始填飼。但在鴨子生長慢的情況下,須延至45~49日齡時才開始填飼。一般開填日齡早,飼料報酬較好,開填日齡過晚,飼料轉化率降低。但過早填飼,鴨的骨骼、肌肉發育尚未健全,消化機能未完善,易造成癱瘓和死亡。過晚填飼,耗料多,增重慢。
6.2 填飼前的準備
填飼前按性別、體重、大小、體質進行分群,挑選體質健壯,發育正常的鴨填飼,淘汰病殘鴨和弱鴨。填食前應剪去鴨爪尖,以免填食時抓傷操作人員。
6.3 填飼飼料
填飼期一般為2周左右,日糧分前后2期,各填1周左右。前期料能量水平稍低,蛋白質水平稍高,后期料正好相反。填鴨的飼料中須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要特別注意鈣和磷的數量和比例。天氣炎熱時不能用水拌料,否則易變質。舍溫不太高時,先加水將料調成糊狀,放置3~4h,使其軟化,這樣可提高飼料消化率。水與干料之比為6:4,每天填飼4次。填飼量:第1天150~160g,第2~3天175g,第4~5天200g,第6~7天225g,第8~9天275g,第10~11天325g,第12~13天400g,第14天450g。
6.4 填飼方法
1)手工填飼:家庭多用此法填飼,填喂時,操作人員坐在小凳上,將鴨固定在兩腿之間,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撐開鴨嘴,中指壓住鴨舌,右手將料塞進口腔頂人食道填下即可。每天填3次,初期每次填3~5枚,以后逐漸增加,如兀消化不良現象,后期每次可增加到8~10枚,日填喂混合料0.4~0.5kg。
2)填料機填飼:填飼前將鴨趕入待填圈,每圈100只左右,再分批趕入填鴨小圈,每次趕人10~20只。填飼時,填飼者隨手抓鴨,左手握鴨的頭部,拇指與食指撐開上下喙,中指下壓舌部,右手輕握鴨的食道膨大部,輕輕將鴨嘴套在填飼管上,慢慢向前推送,讓膠管插入咽下食道中,此時要使鴨體與膠管平行,以免刺傷食道,然后將飼料壓進鴨的食道膨大部,隨著飼料的壓進,慢慢向外退出填鴨機。如果使用手壓填鴨機,右手向下按壓填飼桿把,把飼料壓入食道中,填飼完畢,將填飼桿把上抬,再將鴨頭向下從填飼管中退出。
對肉鴨育肥來說,不同的飼養階段和不同的育肥方式有著不同的飼養管理要點,只有將其完全掌握,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成本的降低和生長率、健康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