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

摘要:目的:探討治療鼻息肉時利用鼻息肉摘除聯合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從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來我院治療鼻息肉的患者當中選出96例,將其分為兩個小組,每組48例患者。對其中一組患者采用單純鼻息肉摘除手術進行治療,作為對比組;對另外一組患者則采用比息肉摘除聯合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進行治療,作為研究組。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術后并發癥幾率,并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記錄患者復發幾率。結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92%(47/48),明顯高于對比組87.50%(42/48),同時研究組患者術后復發率僅為4.17%(2/48),明顯低于對比組20.83%(10/48),兩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并發癥幾率沒有較大差異(P>0.05)。結論:在治療鼻息肉時應用比息肉摘除聯合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治療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同時降低術后復發幾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鼻息肉;鼻息肉摘除手術;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療效;復發率
本文即是對聯合應用鼻息肉摘除手術和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以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9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具體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從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選出的96例患者,將其分為兩個小組。其中對比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患者的年齡從22歲至41歲不等,平均年齡為(30.37±3.62)歲,患者的病程從1年至12年不等,平均病程為(5.57±1.16)年。研究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齡從22歲至43歲不等,平均年齡為(30.68±3.17)歲,患者的病程從1年至11年不等,平均病程為(5.36±1.02)年?;颊叩囊话阗Y料沒有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將96例患者隨機分為每組48例的兩組,對其中一組患者采用單純鼻息肉摘除手術進行治療,作為對比組;對另外一組患者則采用比息肉摘除聯合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進行治療,作為研究組。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術后并發癥幾率,并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記錄患者復發幾率。
1.2.1鼻息肉摘除手術方法
在手術開始前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具有用藥禁忌,并為患者提供潑尼松進行治療,劑量為每天30到60,共需治療兩周時間,這樣可以有效降低鼻息肉體積,方便手術進行。在手術開始前還需要為患者提供抗生素治療,去平臥仰臥位,利用地卡因聯合腎上腺素進行息肉局部麻醉[1]。對手術部位的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在確診患者息肉具體位置之后,采用圈套器對息肉的蒂部進行套緊游離,逐步收緊鋼絲,使得息肉的蒂部因缺血壞死,并將息肉自蒂部完全拉出。手術結束后利用鼻內鏡對患者息肉殘留進行檢查,如仍有殘留肉芽,可以利用手術鉗徹底清除。如果患者鼻息肉位于中鼻甲部位,并且蒂部厚度較大,則應該先切斷中鼻甲,這樣可以方便手術進行,將中鼻甲和鼻息肉同時摘除[2]。手術過程中必須保證在鼻息肉完全暴露的情況下進行摘除,避免拉扯時用力過大。手術結束后需要使用醫用明膠對息肉蒂部進行止血。
1.2.2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方法
利用鼻內鏡觀察患者鼻腔內息肉情況,在鈍性剝離的基礎上,對鼻腔內鉤突和篩泡部位進行咬除,同時在患者上頜竇的竇口部位做一個切口,方向為前上方,大小約為1.51.0。如患者伴有鼻中隔偏曲癥狀,則可以在手術過程中繼續擰矯正。利用鼻內鏡取30°、70°角觀察患者鼻腔內情況,如發現鼻竇腔內具有灰黃色或黑褐色干酪狀肉塊,則利用吸引器去除,同時應用竇鉗徹底清除息肉病灶。但需要注意的是,應避免對鼻竇腔內粘膜的破壞。手術結束后利用生理鹽水對手術部位進行反復擦洗,并使用醫用明膠對出血點進行止血。術后應用常規抗生素治療方法,并定期為患者清理鼻腔[4]。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n(%)來表示計數數據,并利用對數據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患者數據進行分析,并將其匯總制成如下表格: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表[n(%)]
由上表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比組,同時研究組患者隨訪1年后復發幾率僅為4.17%(2/48),明顯低于對比組20.83%(10/48),兩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幾率為4.17%(2/48),對比組為6.25%(3/48),兩組數據沒有較大差異(P>0.05)。
3、討論
鼻息肉屬于臨床常見病程,并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可能對鼻道內其它組織造成影響,根據相關研究顯示,鼻息肉發病于支氣管哮喘和阿司匹林過敏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其中阿司匹林過敏患者患病率較高。如果只單獨采用鼻息肉切除手術治療,則術后可能會導致極高的復發幾率,并且息肉可能會長滿整個鼻道,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而聯合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則可以有效對鼻息肉進行清除,通過徹底破壞病變部位,組織息肉的擴大,降低術后復發幾率,保證患者的健康。
參考文獻:
[1]付全勝.鼻內篩竇切除術結合鼻息肉摘除術治療鼻息肉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3685-3687.
[2]肖二彬,畢朝煜,趙寶建.鼻內鏡手術在鼻竇炎、鼻息肉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07):1390-391.
[3]孫軍,朱興中.鼻內鏡手術綜合療法治療慢性鼻竇炎及鼻息肉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03):232-233.
[4]廖敏,邱榮敏,鄧碧凡,等.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450例臨床體會[J].微創醫學,2011,06(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