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媛

摘要:目的:分析與探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中應用紅外線治療儀聯合維生素B1、B12的有效性。方法:選取100例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以隨機方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單純行維生素B1、B12治療,每日2次。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加用安諾紅外線治療儀治療,每日2次,每次30分鐘,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患者為7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研究表明,紅外線治療儀聯合維生素B1、B12能夠有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降低了糖尿病致殘率與病死率,值得在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紅外線治療儀;維生素B1;維生素B1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種比較常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高達90%的發病率,病變會累及肢體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以此產生肢體麻木、疼痛、肌肉萎縮等,甚至會對患者生命與生活質量產生影響[1]。所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進行積極、有效治療,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致死率與致殘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以隨機方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65.0歲;病程1年-4年,平均4.8年。 觀察組:男18例,女32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64.5歲;病程6月-5年,平均4.5年。所有患者均確診為DPN,臨床癥狀有腱反射減退,肢端感覺異常,伴有麻木、燒灼、針刺感或如踏棉墊感,有時伴有疼痛過敏。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癥狀等一般資料上的比價差異不顯著(P>0.05)。
1.2治療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單純行維生素B1、B12治療,每日2次。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加用安諾紅外線治療儀治療,用四個含二極管線組的治療墊,每次使用30min,一個治療墊放在患者脛骨遠端背面,以增加患者該處的血液循環,另一塊放在患者同一脛骨遠端腹面,以提升該處的血液循環,還有兩塊放在同一只腳的背側與拓側,該紅外線光能被機體組織細胞吸收,可擴張血管,以增加患者該處血液循環,促進神經感覺功能的恢復,減輕疼痛,每天治療2次,每次30min,持續治療大約3周,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運動、飲食方案不變。
1.3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消失,肌電圖運動恢復正常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減輕,感覺傳導速度與肌電圖運動有所好轉為有效;患者臨床體征、癥狀與肌電圖沒有任何改變為無效。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學處理,以率(%)表示計數資料,檢驗,P<0.05表示差異性比較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患者為7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n(%)]
3討論
作為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引發截肢與糖尿病性潰瘍的關鍵因素,因此,早期治療對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與減輕社會負擔極具重要意義[2]。紅外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透過皮膚作用于皮下組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組織代謝,促進細胞增殖和蛋白質的合成,也可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維生素B12對受損神經組織具有修復作用,促進軸突再生與髓鞘形成,修復髓鞘神經纖維功能,對修復DPN損傷神經具有重要作用3]。維生素B1能夠促成神經細胞傳導與興奮,對神經體液因素產生直接性影響,提升穴位傳導性與興奮性[4]。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行安諾紅外線治療儀聯合維生素B1、B12治療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0%,對照組患者為7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表明,紅外線治療儀聯合維生素B1、B12能夠有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降低了糖尿病致殘率與病死率,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瑞霖,姚維昊.應用定量感覺檢查診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0例觀察[J].吉林醫學,2011, 32(35):7440-7441.
[2] 吳杰,王虎,仇燁,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大鼠金屬硫蛋白表達意義[J].吉林醫學,2012,33(17):3589-3590.
[3] 周志鴻,郭遂懷,鄭鳳霞. 丹紅注射液與維生素B_(12)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0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09, 7(2):242-243.
[4] 龔玉萍,文曉琴,張雅薇.依帕司他聯合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及中藥泡足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