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詩鋒+曾天艷
【摘要】 目的 探究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方法 7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37例。對照組采用甲鈷胺注射液進行治療, 實驗組采用甲鈷胺注射液聯合前列地爾注射液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等。結果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59%,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4.86%(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感覺神經傳導速度顯著快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實施甲鈷胺聯合前列地爾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以及家庭經濟負擔。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甲鈷胺;前列地爾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alprostadil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cobalamine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mecobalamine combined with alprostadil injec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linical effects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4.59% than 64.86%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much faster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mecobalamine combined with alprostadil can provide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tients. This method can relieve pain in patients and lower financial cost,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cobalamine; Alprostadil
糖尿病誘發的并發癥較多,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作為常見糖尿病并發癥之一, 其病程漫長, 該病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無知覺、觸感減退等[1]。患者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 極有可能會導致殘疾。根據目前該病的治療效果分析, 對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還未有明顯療效的藥物, 通常情況下, 主要是對血糖進行嚴格控制, 以減少對并發癥的影響。在用藥方面, 對患者使用甲鈷胺結合前列地爾進行治療效果較為突出。本院現將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甲鈷胺結合前列地爾進行治療,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共74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0例, 女34例, 年齡49~70歲, 平均年齡(58.4±8.2)歲。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37例。
1. 2 治療方法 對所選取的74例患者全部采用常規降糖治療,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實施單一的甲鈷胺進行治療, 給予500 μg甲鈷胺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 注射方式主要采用靜脈滴注, 1次/d[2]。實驗組采用甲鈷胺聯合前列地爾進行治療, 甲鈷胺用法同對照組, 另外給予50 μg前列地爾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 采用靜脈注射方式, 1次/d。兩組患者均接受4周的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主要是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進行整理記錄。顯效:患者臨床不良癥狀明顯改善或者消失, 膝、腱等反射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 膝、腱等反射得到好轉, 但反應較慢;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效果 經過臨床治療后,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感覺神經傳導速度 實驗組治療前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正中神經(36.5±1.6)m/s, 腓神經(35.1±1.3)m/s, 對照組分別為(36.3±1.7)、(35.6±1.5)m/s;治療后實驗組分別為(52.3±2.5)、(65.3±2.1)m/s, 對照組分別為(45.6±2.1)、(45.3±1.9)m/s。兩組各指標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 且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作為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 該病多發生于糖尿病早期, 臨床調查發現, 糖尿周圍神經病變是導致患者殘疾的主要原因[3]。當前, 雖然醫療技術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醫學界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原因還未形成統一的定論, 通常認為該病主要誘發因素是微循環異常、代謝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紊亂等[4]。所以, 在糖尿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 對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對癥治療與病因治療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采用前列地爾和甲鈷胺進行治療, 并對患者分別采用聯合治療與單純的甲鈷胺治療, 分別比較兩者的治療效果, 研究發現, 聯合治療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更加顯著, 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單一的甲鈷胺治療效果。甲鈷胺作為維生素B12的衍生物, 同是也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性酶。其參與人體內各種甲基的循環, 并且在甲基轉化反應中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 甲鈷胺在參與腦神經與脊髓神經元等物質合成時發揮著修復作用[5]。前列地爾又名為前列腺素E1, 該藥物主要由月見草油、羊精囊等組成, 屬于活性生物藥物, 前列地爾具有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脂以及改善微循環等效果。將該藥用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以促進病變部位血液流通, 修復受損的神經系統, 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本次研究中甲鈷胺結合前列地爾治療效果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單一的甲鈷胺治療, 則說明聯合用藥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以產生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麟, 孫耀輝, 黃健聰.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學工程, 2011(6):154-155.
[2] 楚清鋒. 甲鈷胺聯合前列地爾治療46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6(2):67-68.
[3] 吳煥春.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 吉林醫學, 2013, 34(10):1871-1872.
[4] 李譽海, 孫慧博, 王青.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職業與健康, 2009, 25(14):1555-1556.
[5] 劉興蘭.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臨床研究. 糖尿病新世界, 2015(5):41.
[收稿日期: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