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萍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應用不同藥物治療的效果。方法 12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按照奇偶數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60例。研究組患者應用胰島素皮下注射, 靜脈滴注復方丹參、口服美西律治療, 對照組應用維生素B1、B12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6.67%, 高于對照組的5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胰島素、復方丹參聯合美西律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為明顯治療效果,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胰島素;復方丹參;美西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15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糖尿病患者中是比較常見的臨床并發癥, 對其進行治療時具有較高危險性, 極易致殘。此病變形成往往是因為患者代謝發生紊亂, 微血管產生顯著病變, 神經生長因子水平明顯降低, 而且患者存在的血脂、血液流變學營養障礙及維生素缺乏等都均有可能引發此種病變[1]。本文選取12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分析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 按照奇偶數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60例?;颊呔霈F不同程度的手足麻木、疼痛癥狀, 身體感知有明顯減退癥狀, 肌電圖檢測顯示患者神經傳導均存在一定障礙性。研究組患者中男43例, 女17例, 年齡22~65歲, 平均年齡(34.5±10.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齡23~63歲, 平均年齡(36.5±10.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選標準[2] 糖尿病診斷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臨床診斷標準, 而且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診斷標準:肢體感覺存在障礙性, 腱反射功能明顯下降或完全消失, 神經傳導能力減弱。排除其他原因而引發的周圍神經病變。
1. 3 方法 研究組患者應用胰島素、復方丹參聯合美西律治療, 皮下注射胰島素16~56 U/d, 當患者在空腹狀態下血糖保持正常值, 持續3次尿糖顯示陰性則換用小劑量格列本脲片(優降糖)2.5 mg/d, 在三餐前30 min進行服用, 而且靜脈滴注復方丹參20 ml, 1次/d, 服用美西律200 mg, 3次/d, 每個療程4周。對照組患者應用維生素B1, 100 mg, 1次/d, 維生素B12, 500 mg, 1次/d, 肌內注射, 持續治療8周。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需注意控制飲食, 保持適宜運動, 有效監測患者血糖、肝、腎功能, 合理調整所用降糖藥物, 使得血糖具有一定穩定性。
1. 4 療效判定標準[3] 顯效:患者疼痛癥狀均消除, 皮膚無感覺障礙, 跟膝腱反射得到顯著改善;有效:患者自覺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 疼痛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皮膚存在的感覺障礙得到緩解, 跟膝腱反射功能有一定好轉;無效: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均未發生顯著變化, 癥狀未得到緩解, 腱反射、深淺感覺未得到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臨床中是糖尿病微血管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并發癥, 具有較高危害性。此疾病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 通常認為是長期高血糖導致多元醇代謝功能明顯提高, 導致多元醇產生的代謝產物山梨醇、果糖大量出現于神經細胞, 使得神經細胞出現腫脹變性現象, 而且高血糖能夠觸發蛋白質使之出現非酶糖基化, 使得神經細胞蛋白質合成及軸突逆行運輸受到嚴重干擾, 因此神經傳導發生障礙, 形成肢體的麻木、感覺下降等不良癥狀[4]。
在本文研究中,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在治療時應使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圍內才可以達到較為理想效果, 因此合理應用胰島素是治療此疾病的基礎[5]。對患者進行血糖控制基礎上予以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 此藥物的主要功能為保護心肌缺血缺氧、清除自由基、保護肝損害、鎮靜、改善血液流變學等, 應用到此疾病中主要是其能夠對微循環和組織缺氧進行合理改善, 使得周圍神經功能得到有效恢復。而且美西律可以發揮鎮痛作用, 有可能是因為美西律對神經纖維再生存在抑制能力, 對鈉通道形成阻斷[6]。
綜上所述, 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采用胰島素、復方丹參聯合美西律治療, 可以控制血糖水平, 改善周圍神經功能, 臨床效果較為顯著, 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葛近峰, 林玉紅, 汪瑩, 等.通心絡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評價.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1, 17(10):
1121-1123.
[2] 王超群, 鄒俊杰, 湯瑋, 等.靜脈滴注聯合不同口服藥物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安全性.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5, 15(2):119-122.
[3] 翟芳龍, 彭麗媛, 王海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非藥物治療進展.醫學綜述, 2015, 21(3):482-484.
[4] 徐剛, 張揚, 賴美錚.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尿酸代謝異常60例臨床相關性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5, 13(3):128-129.
[5] 劉夢, 張效科.中藥熏洗聯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6例觀察.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5, 31(3):232-233.
[6] 楊智勇.α-硫辛酸、前列地爾、依帕司他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4):9-11.
[收稿日期: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