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

摘要:目的:探討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疝氣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來我院治療疝氣的40例患者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并且將其隨機分為平片組和填充組,其中平片組采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填充組采用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并且都進行了常規的術前準備與術后護理,然后觀察兩組的手術時間、平均體溫、最高體溫、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疼痛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隨訪4~12個月,觀察預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平片組與填充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平均體溫、最高體溫以及住院時間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以及術后疼痛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比差異都不明顯,不含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隨訪中預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平片組明顯低于填充組,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治療疝氣中,兩種無張力疝修補術均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手術時間短、患者恢復時間快,都能夠適應絕大部分的疝氣治療。但是相比而言,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在預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應當盡量在臨床上推廣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
關鍵詞:無張力疝修補術 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 疝氣
疝氣是指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比較常見的疝氣有白線疝、腹股溝疝等,現在人們常常說的疝氣一般是指腹股溝斜疝,所以這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腹股溝斜疝如果一旦形成,就無法自愈,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目前在醫學上治療疝氣主要是通過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而無張力疝修補術主要包括兩種:即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和疝環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本文就對兩種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了重點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來我院治療疝氣的4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并且將其隨機分為平片組和填充組,其中平片組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平均年齡為(55.7±12.3)歲,填充組中男性為17例,女性3例,平均年齡為(56.2±11.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含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1.2方法
1.2.1平片組
平片組采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在進行手術以前,對患者進行麻醉,待麻醉效果起效以后,以內外環口平行腹股溝作斜切口入路,一直打到腹外斜肌腱膜,通過電凝止血,然后切開腹外斜肌腱膜4~6cm,一直延伸到Lange線,從而就可以使恥骨結節與疝內環口充分暴露出來。然后再將精索和腹外斜肌腱膜的下葉進行分離,同時將上葉也分離出來并游離至腹股溝管壁的上方,進而打開腹股溝管,游離疝囊,其游離的難度與方法主要有疾病本身確定,在這里可以適當的讓患者進行咳嗽,以便于快速準確的確認疝囊,積極尋找合并疝。然后根據疝薄弱區的大小放置固定的網片,做一體梯形足夠大的網片,將腹股溝三角區覆蓋,用不可吸收線進行縫合,需要注意的是,將網片的下緣縫合在腹股溝韌帶上,最后關閉腹外斜肌腱膜,縫合切口皮下組織和皮膚。
1.2.2填充組
填充組采用的是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進行手術前,同樣做好麻醉準備,一般采用的是椎管聯合阻滯麻醉,待麻醉效果開始以后,在腹股溝的疝區,作一個4~6cm的切口,將小疝囊分離至疝囊頸處,然后通過內環口外翻回納入腹腔,對其中的大疝囊、粘連較嚴重的疝囊以及已經好墜入陰囊的疝囊用電刀離斷,電凝止血,然后選擇疝環填充物,用網塞填充內環口,經確認疝囊與網塞大小適中后,縫合固定網塞,逐層縫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和皮膚。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最高體溫、平均體溫、術后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疼痛和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觀察,并且隨訪隨訪4~12個月,觀察預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平均體溫、最高體溫即住院時間對比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并且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而對手術時間、平均體溫、最高體溫以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對比差異不明顯,不含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平均體溫、最高體溫即住院時間對比
2.2兩組患者術后疼痛以及并發癥對比
通過對兩組患者術后疼痛以及并發癥的比較,平片組和填充組患者在術后疼痛方面并無明顯差異,且尿潴留、血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也都比較低,無明顯差異,不含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以及并發癥對比
2.3兩組患者預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4~12個月的隨訪,觀察其復發、墜脹感、隱痛、異物感等不良反應,平片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填充組,并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預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3、討論
目前在治療疝氣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無張力疝修補術,這是一種比較新的手術概念,采用填充、修補以及加固的方式,促使疝囊回納,從而達到修復正常生理結構的目的。無張力疝修補術包括兩種最常用的方法,即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和疝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這兩張方法都應用非常廣,通過本次研究也可以看出,兩者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以及并發癥方面均無明顯差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疝環填充式修補術在術后的異物感和墜脹感要高一些,所以一些人就認為會增加復發的幾率,但是從隨訪的結果來看,兩者復發的幾率并沒有差異。
綜上所述,在治療疝氣的兩種無張力疝修補術中,兩者都值得推廣,不過鑒于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術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更低,能夠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應當著重推廣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
參考文獻:
[1]顧賓. 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疝氣的效果觀察[J]. 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1:390-391.
[2]熊曉林. 疝環填充式和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手術療效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3,06:113-115.
[3]楊賢杰.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40例腹股溝復發疝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3,15:44-45.
[4]羅國德,曹永寬,張國虎,周均,張林,王培紅,龔加慶.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絞窄疝6例[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02:170-173.
[5]馬向濤,歐云崧,尚宏清,余力偉,賈利猛.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復發疝臨床效果評價[J]. 現代預防醫學,2008,13:2589-2590.
[6]黃磊,唐健雄,陳革,蔡昭,李蔚萍,袁祖榮,戴松林. 疝環充填和平片式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復發分析(附27例報告)[J]. 外科理論與實踐,2003,06:48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