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 周若蘭

摘要:目的: 研究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于老年緩解期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使用效果。方法:將90例緩解期老年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45例觀察組和45例對照組,觀察組采取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藥物(糖皮質激素)治療,通過比較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百分比(FEV1%)[1]觀察兩組患者的疾病診療效果;將45例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哮喘癥狀控制評分(ACT)與治療前對比,觀察白三烯類受體拮抗劑的臨床作用。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百分比(FEV1%)比較,差距不具有統計意義(P>0.05);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患者治療前后哮喘癥狀評分明顯下降,且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與常規抗哮喘藥物作用相似,且對于緩解期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效果明顯,適用于不耐受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有利于臨床診療選擇用藥。
關鍵詞:老年患者;緩解期支氣管哮喘;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效果
支氣管哮喘是由于氣道的高反應性引起、由各種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為主)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多數情況下可以經過自行緩解或者經藥物治療改善。老年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病情多具有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趨勢,長期反復發作易導致多器官的功能損害,[2]通過控制緩解期哮喘來減少哮喘的急性發作對于老年患者尤其重要,本文主要討論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于緩解期患者的臨床作用,通過與常規藥物的作用對比以及部分患者使用后的臨床療效觀察該藥物的臨床作用,為臨床患者的選擇用藥提供充足依據。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長沙市中心醫院緩解期老年支氣管哮喘患者90名,隨機將其分為45例觀察組和45例對照組。觀察組平均年齡為66.4歲,平均住院時間34天。對照組平均年齡為64.8歲,住院平均時間為36天。兩組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年齡等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處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臨床治療方法,給予使用糖皮質激素氟替卡松氣霧劑 125ug,2次/日吸入,觀察組患者采取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分別使用各自方案治療一個月后,通過對比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百分比(FEV1%)來判斷兩組藥物的治療效果;將觀察組患者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后的診療效果與治療前相對比,通過哮喘癥狀控制評分(ACT評分表)對比觀察患者使用療效。
1.3 評價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通過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哮喘癥狀評分進行對比。
1.4數據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表一:觀察組與對照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比較結果
通過上表結果我們可以總結以下結論,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患者臨床診療效果與使用糖皮質激素類的患者相比,其差距并不具備明顯差異性,由此可以得出,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臨床作用于糖皮質激素類作用效果十分相似,臨床使用效果并無很大差距,可以作為對糖皮質激素耐受或者拮抗老年患者的緩解期應用。
表二:觀察組45名患者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前后哮喘癥狀評分對比結果:
通過表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使用白三烯拮抗劑的患者其哮喘癥狀有明顯改善,尤其是對于緩解期患者的急性發作控制有了明顯的改善,且其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治療前患者即出現較重哮喘癥狀反復持續發作的老年患者,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藥物控制作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差距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 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百分比(FEV%):是指正常情況下第一秒用力呼氣呼出的容積占肺活量的百分比,一般來說三秒鐘即可呼出全部肺活量,第一秒呼出容積百分比正常應大于80%,哮喘患者由于氣道高反應性以及氣道阻塞導致FEV%小于80%,醫學上常用60%-80%的范圍來判斷支氣管哮喘的嚴重程度。本次調查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進行緩解期哮喘控制,其FEV%可平均控制在78%,而使用糖皮質激素的老年患者其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可控制在77%,使用統計學分析得到結果二者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說明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于緩解期老年患者的支氣管哮喘控制具有明顯效果,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作為治療哮喘的第一線藥物,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大多數哮喘患者口服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潑尼松)短時間內即可得到顯著效果[3],臨床癥狀和病理生理變化均得到明顯改善。對于緩解期的老年支氣管哮喘患者,無論是大劑量治療還是小劑量維持吸入,均能達到緩解癥狀和改善肺功能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哮喘患者對激素的治療都顯示出療效,而且,長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容易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及藥物副作用,最大的一點就是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這對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療十分不利,相較而言,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以達到幾乎相同的療效而并未出現十分明顯的不良反應及藥物副作用,對于無法耐受或者激素運用效果不良的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2 通過對比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表現可以看出,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以明顯的減少患者支氣管哮喘發作的頻率,發作時癥狀的嚴重程度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哮喘控制測試:ACT評分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內容[4]:過去的一個月內,支氣管哮喘的發生情況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情況,有無出現不同成度的呼吸困難,出現急性癥狀時或者平時使用急救藥物治療的頻率,對于過去一個月的哮喘控制情況自我評價一共五個方面的內容,每個方面問題均分為五個檔次,滿分為25分,得分為滿分,說明在過去的一個月內患者的哮喘癥狀完全得到控制,患者的生活質量相對較高;得分在20-24分的患者,其哮喘癥狀控制較好,但并未完全控制,生活質量并未達到較高水平;但是得分在20分以下的患者說明其哮喘并未得到控制。通過表2可以得出,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患者哮喘控制在較高水平的較之前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對于之前哮喘即控制較差,老年患者發作較頻繁的患者而言,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效果并不明顯,可見對于病情不穩定、哮喘較為嚴重的患者而言,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并不適用。
綜上所述,使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緩解期患者支氣管哮喘時,一般情況較好的患者其療效相較于糖皮質激素而言效果較為理想,對于老年患者而言,無論是糖皮質激素的大劑量沖擊還是持續劑量的長期維持,都不適用于老年患者這一身體免疫力較低的特殊群體。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以具備對于支氣管哮喘治療效果的特異性又兼備幾乎無任何不良反應(目前臨床尚未發現相關不良反應)尤其適用于老年患者;其次,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于緩解期老年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明顯效果,通過該藥物的應用患者的生命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但是對于病情較重、反復發作的患者,效果并未如糖皮質激素類明顯。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于緩解期老年患者的支氣管哮喘的控制具有顯著性效果[5],這將為臨床上患者的選擇用藥及治療提供更加全面的選擇,尤其有利于無法耐受糖皮質激素的患者,為臨床用藥及治療提供充足依據。
參考文獻:
[1]郝振華.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治療74例支氣管哮喘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4):167-168
[2]劉繼東.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在緩解期老年支氣管哮喘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25):126-127
[3]張汝峰 陳莉萍.支氣管哮喘患者應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和吸入型糖皮質激素的臨床對比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6):65-66
[4]甘兵 鐘聲 張洪浩.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支氣管哮喘患者Th1/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4):178-179
[5]馬春華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聯合吸入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老年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J].醫藥前沿,2012,(28):93-94